大气磅礴奇异恣肆——初探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笔墨技巧
《李白忆旧游诗卷》,是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品之一。黄庭坚,工诗文,诗与苏轼齐名。精书法,尤擅草书,同张旭、怀素并称,为宋四家之一。
打开《李白忆旧游诗卷》,立刻有一种奇异恣肆的磅礴大气,震慑心魂,眼前恍惚呈现刀光剑影、万马嘶鸣的古战场。同时,“笔阵”一词跃入脑海。“笔阵”一词很有意味,它形象地体现着作者以手中之笔作为刀枪,在纸上厮杀的场景。《诗卷》 中长枪大戟、明刀暗箭的笔画,无不显示其扛鼎的力度;轻重藏露、顿拙徐疾的墨迹,无不表现其用笔的技巧;俯仰向背、腾挪避让的字形,无不展示其结体的灵活多变;而大小参差、欹斜错落的书势,亦正表明着其谋篇布局的超人智慧!
黄庭坚书法造诣之深,功夫恐不在苏轼和米芾之下。特别是他的草书,个性特点十分突出。而这些特点,在其所书《李白忆旧游诗卷》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长画短点”这一特点,《诗卷》第2行“一”字的横画、第3行“人”字的撇和捺画、第6行“到”字的竖钩,都长到了骇人的地步,可见气势之豪壮。如果说黄庭坚的“长画”有“树梢挂蛇”之嫌,那么他的短点,则是精妙到无懈可击,令人十分欣赏。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那么饱满多姿!深得“高山坠石”之奥妙。如第5行“金”字的两点、第6行“汉”字的三点。黄庭坚不仅偏旁部之点写得好,而且擅长用“点”拼字。如第24行的“不”字用四点拼成,第31行的“流”字用六个点拼成。像“流”这种多笔画的字,单用“点”画拼成,不管在宋代还是在整个草书史上,舍黄庭坚又其谁欤!黄庭坚对“点”画的创造性运用,不仅为其书作加强了笔势,增加了节奏感,而且在草书史上也是鲜亮的一笔。
黄庭坚草书的另一特色,是大小参差、欹斜错落。这在《李白忆旧游诗卷》中亦表现得十分突出。《诗卷》就整篇而言趋斜势,就像风中雨线,几乎每行都顺势倾斜。就每一行来看,也都大小参差、欹斜错落。以第7行为例,“太”字大而左倾,“来”字大而右倾,“紫”字上右倾下左斜,“迎”“阳”等字小而右倾。此行字虽大小不等、左右倾斜,但都没有脱离中心轴线。就像技艺高超的走钢丝者,虽左右摇摆,但身体总能找到平衡的支点。黄庭坚对于个别字的大胆处理十分令人瞩目。如第9三行的“楼”字,字形大得出奇,几乎占了三个字的空间,同时,也斜的大胆,左边“木”字旁已经出行,“娄”中一长竖斜势右下,而“女”字的最后一画回腕一绕,使此字变斜为正,妙哉!耐人寻味的是,此字虽大,但用笔不重,给人一种空灵感。就部分而言,最精彩的当是第34-36行。第35行又当是此处之最,无论笔力、结字、章法、节奏乃至韵味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知读者有没有同感,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卷》,就总体而言倒海翻江、气势宏大,细察之,字字沉稳坚实。就像功夫极深的武士,每一招式都有来处那样,黄庭坚笔画的每一出锋,可以说是“三思而后行”。米芾评“黄庭坚画字”。这个“画”,形象地道出黄庭坚写字时的状态,是那么认真、仔细和投入。黄庭坚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总结出许多写好草书的经验,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字中有笔”。他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通过这个“眼”,我们就可以窥见黄庭坚“知擒纵、知向背、知起倒”等笔法的奥妙,并从中深解黄庭坚用笔之“宗趣”。
另外,黄庭坚自云“得草书于涪陵”。是说他路经涪陵时,在杨修家见怀素《自叙》真迹而草书大进。然而,他的草书,就《李白忆旧游诗卷》而言,较之《自叙》又有鲜明的个性。除上述用笔、结字、章法等技巧而外,就是意蕴深厚。如众所周知,黄庭坚诗文造诣深厚,诗风奇崛奔放,而人格修养就像他的“鲁直”那样耿介轩昂、仙风道骨。这一切,又怎能不从深知草书三昧的他的书作中表现出来呢!细赏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墨迹,通过笔墨技巧体会其内在意韵,真是趣味无穷啊!
(李述善/文)
《李白忆旧游诗卷》 北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