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 宝
古代书画的价值与投资
□ 尚宝
《杖经图》 张大千 纸本设色 67.5cm×34.2cm
首先,我们谈一谈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格局和历史发展,以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古书画交易的来龙去脉。
1993年,中国第一次有了拍卖,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长足进步和蓬勃发展,使艺术品市场一直都在国民经济迅速上行的通道中发展。和其它投资的领域相比,比如说房地产和股票,艺术品交易被描述为一个永不贬值的市场。如果“永不贬值”被定义为艺术品投资的本质,那这种认知是有问题的。
第一,我们从来没有在大的经济危机下,考验过我们的艺术市场和艺术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从投资的角度讲,艺术品投资的神话,是和房地产及股票市场投资相比较而言形成的。与其它投资门类相比,艺术品是个总量和规模小得多的板块。其它两个投资板块,由于发育不成熟、渠道狭窄、政策干扰而形成的流动性过剩,把大量闲置资金推向艺术品市场,形成水涨船高的价格效应。
第二,中国艺术品投资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局面,是由于多年来艺术品收藏与艺术品交易的断层,积累了大量的需求。这种长期基本的需求一旦爆发,其势不可遏止。而这个需求空缺的前提,是有其历史特殊性的,在今后也是不可复制的。
《石勒问道图》 傅抱石
第三,由于媒体的宣传力度和长期关注,使频繁出现的艺术品天价成交的新闻得到了极大地传播,艺术品在投资保值和资产配置上的优越性和增长性得到了凸显,甚至得到了某种夸张的程度。这也导致艺术品交易的频繁换手。
第四,我们的成交数据都是从第二市场交易结果中采集的。但是在拍卖行这个第二市场,一是没有健全的准入机制,二是没有完备的监管制度,三是没有有效的媒体监督,四是没有明确的行业自律。在这“四个没有”的基础上,成交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要大打折扣的。如果以成交价格作为投资的依据,那这个数据是需要经过周密谨慎修正的。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在古画这个部分,如果把它当成投资品,是有它的一些特殊规律的。1993年以来,在艺术品交易市场,我们已经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板块轮动。1993年-2005年,是中国近现代书画交易的迅猛上涨期,像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的作品价格一路飙升,在2005年上半年达到高峰。此后,炒作最厉害的价格已经跌落了1/2-1/3。2005 年-2008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炒作期。在这个时间段中,张晓刚、曾梵志、刘小东等作品的价格飙升了30倍-100倍。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板块整体塌陷,目前还处在价格调整期中。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中中国的发展一枝独秀,带来了中国古典艺术,尤其是以古画为主的价格飙升,在原来的成交价格上差不多涨了10倍以上。
谈到古画与其他历史时段作品的关系,可以说近现代中国传统书画一直是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其原因,是因为它有最广泛的受众和收藏者的支持,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在美术史上已有定论,作品形象经过数十年来的宣传报道,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其艺术成就也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认同。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收藏板块,其中一部分收藏者在积累了足够的收藏经验之后,转向了门槛更高的古画收藏。同时,由于近现代这个板块需求强劲而致赝品盛行,加之名家精品踪迹难求,也使一部分收藏转向当代艺术。从收藏的分布来看,古画是有限资源,不可复制。今后的收藏,一定是各个板块的多元化发展,大的趋势是在名迹精品逐渐流入博物馆之后,收藏从传统向现代转移。古画独领风骚只是一时的现象。
《春牛图》 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