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强
“老师,你看这是什么?”
我从陈某手中接过一张小纸条,定睛看了一眼。“假如我有一个沙袋,我会在上面粘上一张纸,纸上写着吴老师,然后对着他狂扁!”在这段话的下面,还胡乱画着几个面目可憎的鬼脸。我当时怔住了,没想到竟然有学生这样恨我,要狂扁我。敏感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我下意识地想:我难道做过令他生气的事吗?看来他一直怀恨在心……是谁这么恨我呢?我到底哪件事情做错了,给他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我,面对这张纸条再也自豪不起来了。
“这是从哪里发现的?”
“从暖气片夹缝里掏出来的。”说着,陈某指着教室最后排一张桌子旁的暖气片。很显然,这纸条一定是那张桌子的主人写的。很快,几个热心的学生根据上面的字体辨认出了纸条的主人。我私下将那个同学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那个同学原本不想承认,显然他已经知道这件事即将带来的后果。我极力压住自己将要爆发的怒火,语气平和地劝导他:“不要紧的,你能写这样的纸条,说明老师也有错,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顿了顿,我又说:“谁不会犯错呢?可是,我们应该知道错在哪里,这样才可以改错,才可能解开思想疙瘩更好地学习,老师也才可以改正错误,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看到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滴,我继续鼓励他:“你觉得老师可怕吗?如果往日里我们缺乏沟通,那么,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平等地开始对话。”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我搬过一张椅子让他坐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也努力调整了一下心情。我想,此时此刻,如果我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用一种审问的口气,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他进一步交流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此事因我而起,我就应该虚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我继续开导他:“不要因为此事,让我们师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对我们都不好。事情说开了,也就没事了,你说不是吗?”
在我不断苦口婆心地引导下,他终于开口了:“老师,是我错了,其实,我对你根本就没意见……”
“那么这纸条是……”我疑惑地问。“我和同桌只是闹着玩儿,没想到……”我猜出他肯定没说出真情,于是干脆挑明了说:“可是,你知道老师看完纸条后是多么痛心呀!”我不能抑制住自己真情的表露,“我就想,老师一定是什么事做错了,才使你那么痛恨我……”我不能自已地垂下头,一手撑住前额,像要吞下这苦果的样子。的确,我那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情异常的沮丧,想到自己的教育竟然这样的失败,又有什么理由在这里质问孩子呢?我抬起头来,注视着他,说:“你去吧,如果你想通了就告诉我一声……我想知道真相,不想为难你。”
第二天,我走进办公室,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错了,我很后悔,我的做法给您带来了深深的伤痛,我诚恳地向您说声‘对不起’!我说我想揍你,是因为你这学期代替了我们以前的班主任,我写这话的时候,还不了解您,只想着是您的出现,夺走了我们的爱,但现在,我明白了,你也是爱我们的。我错了,我再次向您道歉。您的学生马某。”我的心为之一震:原来孩子的想法是如此简单,甚至幼稚,而我们却时常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以至于曲解了孩子的心意。
可是,作为老师的我,口口声声说要与孩子交流,要与家长沟通,但是,一些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被隐藏、被掩饰了起来。如果我们不能花费时间,创造途径,营造氛围,与孩子和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会误解更多,积怨更深,怎么可能及时了解和改变我们平时那些不适当的做法,进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呢?!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