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赜琨
家校沟通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有的教师家校沟通做得好,教学工作也如鱼得水;而有的教师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在了家长的对立面,再辛苦、再忙碌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反而可能成为家长们抱怨的对象。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几乎每个班级都有QQ群、微信群。在群中,有一些配合老师、理解学校的正能量满满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阳光、活泼、自信;而那些负能量偏多的家长,经常在群里抱怨这、抱怨那,一点小事都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情绪。而一些不明事因的家长,也会在群中跟进,于是几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动了一批人的负面情绪,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不利。那么,面对群中负能量偏多的家长,教师有什么方法让他们的负能量降到最低吗?
一、 化矛盾为改进
这学期我接手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就有家长建了QQ群。面对刚刚上学的孩子,家长们显得特别兴奋。一大早就有家长把孩子上学的图片发到群里;放学时又把孩子排队的图片发到群里,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家长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班主任,我也在群里一起看热闹。直到上学第三天,宋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关注:“门口的爷爷奶奶们回家说,有个班放学队伍特别乱,你们知道是哪个班吗?就是咱们一(7)班。唉,听了这话,我这心里拔凉拔凉的。”后面有李妈妈跟进:“是吗?这样啊,孩子的队伍要排好才对呀。”“是的呀!”又一个陈妈妈跟进。再后面王妈妈说了:“我觉得还好吧,孩子才上一年级,都蹦蹦跳跳的,队伍能好到哪里去?我们要给自己孩子点时间。”……
如果换做刚参加工作时的我,年轻气盛,可能会在群里直接回复:“孩子们自己排不好队伍,家长们回去可以训练训练。”这样就会把一个家长的负面情绪变成一群家长的负面情绪,大家会说:“我们还没有质问老师为什么训练不好孩子排队呢,老师倒先来让我们训练了。那其他班的孩子家长也不训练,人家不是排得好好的吗?”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于是我在群里没有当众发言,而是先给正能量偏多的王妈妈单独回复了“谢谢理解”类的信息,及时肯定王妈妈的正能量;我也给负能量较多的宋妈妈单独留言:“宋妈妈,谢谢你提出的放学建议哦,接下来我作为班主任要注意了。”宋妈妈回复:“我们也是太激动了,接下来的六年,要辛苦老师们了。”我又回复:“呵呵,孩子只要每天进步就好。我也从教十五六年了,教一年级还没有经验,总是在教中高年段,希望以后有什么要改进的,能及时告诉我哦,谢谢啦!”这样的回复,反倒让宋妈妈不好意思。在接下来的日子,我按照承诺,告诉孩子排队的方法,他们在一天天进步,而宋妈妈也没有在QQ群中发负能量满满的信息了。
二、 化对立为联盟
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毕业,从一个纯玩的状态进入到学习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于是上级规定,一年级只许布置口头作业,最重要的就是读课外书、背诵古诗。
而QQ群中的家长分成两类:一类理解支持并叫好的,认为重视孩子的阅读和背诵非常好;另一类则不停地抱怨,抱怨孩子还小,书读得特别吃力,抱怨背古诗太难,说孩子还不理解古诗的意思,光背诵没有意义。总之,对于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充满了排斥。如何应对这些家长呢?我们可以和家长沟通:如果觉得每日的阅读和背诵量,对于自己的孩子稍有困难,我们都可以做出调整,只要孩子每一天有进步就好。这样的沟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发展为目标,会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化对立为联盟。
三、 化反击为温情
家长的负面情绪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也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不开心很久,这样的不良情绪会极大地降低这种家庭的生活质量。有一次,老师让孩子们画彩色的小手,并在每个手指上用拼音写小手能干什么,孩子们画得各有千秋。老师给每个孩子都照了相,发在了QQ群中,一发完,马上有家长跟进,拍手的、称赞的、竖大拇指的……过了一会儿,小菲妈妈发言了:“小菲就跟傻子一样,拍照时也没整理下,我们的裤子都那样了,上厕所肯定没有弄好。”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马上重新看了照片,发现孩子的秋裤露出了一块。小菲妈妈在下面又说了:“比我看到她不好好学习还生气。老师也应该提醒下的,这样的照片我觉得都丢人了,小女孩这样……”一句句牢骚不断地发出,其他的爸妈们安慰的、打趣的、劝慰的……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我这样回应:“小菲妈妈,老师只关注到了孩子手中的画是不是用心、是不是有创意,下次会注意提醒哦。”先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会降低当事者的情绪。然后我又说:“小菲妈妈,有时,等我们老了,看到孩子这样的照片,会边笑边流泪。笑,是因为有趣;流泪,是因为时光如箭,孩子的照片中再也没有这样的天真无邪了,孩子长得很快,我们老得更快。所以,让我们珍惜这一个个有意思的瞬间吧!”当我发出这段话,后面的家长有鼓掌的、有点赞的、有发言的,都是正能量满满。后来,小菲妈妈回复:“哈哈,也许是吧,可能是我想多了。”一段温情的话语,把负面情绪化为了理解和笑容,这样的结果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
如何及时认可班级中正能量满满的家长,如何把家长负能量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我们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嗅觉敏感度”和“教育艺术”。当我们化矛盾为改进、化对立为联盟、化反击为温情后,QQ群、微信群,以及这样那样的群,就会成为我们教师真正的顺风车。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