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喜峰
摘 要: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满足北京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需求,北京市郊野公园开放规模不断增大,因此有效提升郊野公园管理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重点从休闲、健身、科教以及公园维护等4个方面阐述提升服务水平的各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郊野公园;管理服务;途径;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TU9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132-02
2007年初,北京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启动“郊野公园环”建设,郊野公园建设按照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涉及朝阳、海淀、丰台、大兴、石景山、昌平6个区。郊野公园建设之初,市园林绿化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联合下发了《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建设指导意见》,在建设过程中,本着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绿化美化人民生活区域,减少污染的原则,经过5a的努力,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公园环状体系。各公园的建成有力地提升了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的质量水平和生态功能,使林木绿地的社会及经济功能得以提升,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生产、生活需求,更具体地享受绿化隔离地区的建设成果。同时也改变了周边的整体环境,提升了该地区的土地价值,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007-2011年新建设郊野公园52个,总面积3 003.4hm2。提升了原有林地的林分质量和隔离地区生态功能。每个郊野公园管理主体明确。按各区上报统计,全市新建的50处郊野公园普遍建立了以当地村民为主体的绿地专业养护管理队伍,并设有公园管理处,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绿化成果,也为建立长效的郊野公园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1 郊野公园的概念及特点
1.1 概念 目前郊野公园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概念,但一般定义中都包括了以下几个主要的要素:功能、地理位置、景观基础等。郊野公园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主要指城市周围的具有良好的湿地、山水等自然景观的郊区;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郊野的森林、传统的农田、城市外围的绿化圈层等。这些区域经过人工的设计、建成后,向公共开放,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场所。
1.2 特点 与一些风景区相比,郊野公园具有更好的亲和性;与城市公园相比,郊野公园具有更多的野趣味性;与森林公园相比较,郊野公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经过综合比较,典型的郊野公园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郊野公园内部的生态系统主要是自然或半自然形成的,具有自然性和野趣性;二是郊野公园与城市之间有一定距离,但地理位置不能太偏,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一般在80km以内,车程不得在2h以上,具有易于到达的特点;三是不仅对自然环境具有保护功能,还可以为游人提供休息、游玩的场所;四是日常主要的客源为附近的城市城镇居民,其他的客源占比较小[1]。
2 郊野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公园的游憩功能建设不足 北京市所建设郊野公园的地理位置一般在城乡结合的地方,周围生活的人群数量较大,因此在设计时应当结合城市公园的功能,将建设的重点放在游玩、休憩方面。如在东升八家郊野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经过对游客的调查,32%的人认为需要对公园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进,游客提出建议总共有41项,有10项是关于公园内的洗手间设置的数量太少,15项是关于公园基础设施缺乏方面的;27%以上的人认为公园的吸引力与其内部休闲设施的建设情况有很大的关系;37%的人认为需要对娱乐设施进行改善;此外,在游客提出的所有建议中,有关公园内的休闲娱乐设施缺乏方面的建立占11项。由此可知,公园内的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人在此的逗留时间[2]。
2.2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一般大多数郊野公园的面积较大,后期维护需要的投入较大,各公园的管理水平及技术力量投入参差不齐,维护水平差别很大。笔者于2015年6月随机考察了东坝郊野公园、常营公园、京城槐园、京城梨园、蒋府公园,其中蒋府公园和京城梨园维护的较好,人工痕迹明显,投入较大,而其他的几个公园就不尽人意,如设施设备损坏严重、裸露土地较多、植物修剪及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
2.3 保护、恢复、科教功能较为薄弱 一般郊野公园建设的目的是对动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但现有(下转162页)(上接132页)的郊野公园中这一目的并未体现出来。如有些公园内存在植物标志卡容易损坏、宣传栏上的关于动植物普及的知识存在错误等问题;公园内涉及到环保方面、直观的教育活动也较为缺乏。而国外在此方面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其在郊野公园在管理过程中,经常有专门的志愿者参与进来,使动植物及一些保护活动在游人面前得以充分地展现出来,大大提高游览者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2.4 休闲设施设置和活动组织较为单一 目前,大部分郊野公园主要的设施即为健身设施。因此,人们在郊野公园逗留的主要时间是花费在运动场地上,人们到郊野公园来的主要目的是健身,而对亲近大自然兴趣不大,不能真正地发挥出郊野公园建设的目标功能。
2.5 公共设施“人性化”不够 目前,很多郊野公园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包括照明、洗手间等,不能让游人满意。因此,在建设时要在确保具有较高绿地率的基础上,结合郊野公园的整体设计风格,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对公共设施进行完善,侧重点是达到“人性化”的目标[3]。
3 提高郊野公园管理及服务水平的途径
3.1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加大管理的技术力量投入,实现维护管理的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工成本。组建统一的技术团队,为各公园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支持及组织员工培训实习等。建立郊野公园巡视员制度,对各公园的工作开展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引导。管理必须巧干,抓重点、有针对性。同时,在规范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尽可能减少人工成本。
3.2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管理体制 加大公园与游人之间互动的重视程度,使游客的监督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促使公园管理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公园的安全事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进入郊野公园内的车辆进行管制,对内部的重点区域加大巡查的力度,及时将公园内的落叶、枯干等清理干净,尽量将安全隐患排除。为了与新时期的需求相适应,要对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对于郊野公园内的日常工作要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制度,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3.3 加强公园维护 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公园维护。首先减少公园裸露绿地的面积,既改善景观效果,也有效降低沙尘危害。可通过苗木分栽的方法,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补种,参考原设计意图,以“见绿”为准。部分人为践踏严重的地方,通过种植进行围合、引导或是硬化为活动场地以及人行便道。其次,为确保一年四季的观赏效果,植物的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再次,公园的设施设备的修补、保养需及时,不能影响游人的使用。二是休闲方面。郊野公园的服务群体包括老、中、青、幼。因此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要让郊野公园能吸引人、留住人,必须增加儿童活动空间、增加夏季避暑纳凉空间,冬季晒太阳场地(避风向阳、无遮挡);增加动物或禽类养殖观赏项目和一些互动性游客参与项目。各公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辟些露营、烧烤区等。三是健身方面。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的健身场地很难满足需求,可根据人流量相应增加运动场地、开辟林荫自行车道和慢跑道。主要广场增加照明设备,满足群众夜间跳广场舞的需求等。四是科教方面。郊野公园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在建园之初都结合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因此可以定期举办游园活动、增加科普教育内容、完善植物简介标示标牌,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自然知识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延长游客在公园的逗留时间,使郊野公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4]。
参考文献
[1]郭君洁,魏景沙,常春雷.浅谈郊野公园[J].现代园艺,2014(10):134-135.
[2]徐树洁,孟祥彬.北京市海淀区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32-36.
[3]龚岚,徐程扬,李波,等.北京市郊野公园类型划分及其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38-43.
[4]李祗辉.韩国国立公园管理探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5):75-80.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