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翻译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2016-04-20 09:37纪琳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载荷命名学习效果

纪琳

摘要:本课题对广西高校翻译课程现状调查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发现在现有的翻译课程教学中,翻译实践的环节十分欠缺,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具有针对性教学环节,以使教学与市场实践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关系。

关键词:因子分析;翻译教学

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J.C卡特福德(1965)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文本来代替领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1985)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英语翻译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许钧(2000)指出:“在翻译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轻翻译转换技能的培养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翻译教学也缺乏与翻译市场实践之间的有效连接。因此本课题以广西高校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咨询、问卷邮寄等方式,随机抽样选取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发放纸质版和电子版问卷10020份,有效回收试卷10018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共计有效问卷1000份,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一、基于翻译教学课程问卷的因子分析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815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9788.984

df 210

Sig. .000

上表检验结果表明:分析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15,数值比较大,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9788.984,数值比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并以正交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有7个,7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5.026%,所以认为涵盖了大部分变量信息,因此,选取前7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一般而言,通过初级变换得到的因子载荷差异不大,实用价值不高,因此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如下表。

通过参考成份值的大小,以及各因子所包含测量项目的内容和共同特征作为命名依据,分别对代表21个测量项目的7个因子进行命名,名称及具体含义阐述如下。第一个公因子在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的兴趣提高、意识得到增强和翻译技能具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学习效果。第二个公因子在笔译练习、考试外,有丰富的社会翻译实践经验、了解翻译行业的工作流程、熟练运用翻译技术、参加过翻译资格的考试具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翻译实践。第三个公因子在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翻译理论素、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注重介绍本行业发展动态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师资力量。第四个公因子在愿意从事和笔译有关的工作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从事翻译工作意愿。第五个公因子在课程设置针对性实用性强、课时量适中、内容难度适中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课程设置合理性。第六个公因子在小组合作化学习比个人学习更有效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教学模式。第七个公因子在教材满意度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命名为教材满意度。

以上面的因子分析为基础,计算各个维度的得分情况。

从以上的结果看出,均值的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师资力量、教材满意度、课程设置合理性、从事翻译工作意愿、学习效果、翻译实践。特别是翻译实践的均值为2. 5277,说明调查对象的满意水平较低,需要重点加强。

二、结语

根据对广西高校进行的翻译课程问卷调查进行因子分析发现,翻译教学在教材、课程合理性、学习效果等方面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翻译实践上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翻译教学改革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调整,着重加强学生在翻译实践上的学习与锻炼,将教学与实践挂钩。

【参考文献】

[1]J.C.Catford.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许钧.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应该加强翻译教学改革[J].外语研究,2000(02)

猜你喜欢
载荷命名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载荷环境
平板载荷试验中载荷板尺寸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平板屈曲与平板载荷、约束的关系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圆柱壳总体动态响应分析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