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

2016-04-20 10:21孙慧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电影

孙慧君

摘 要: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的电影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贴近当代生活的一面,使观众耳目一新。因此,本文以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此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

一、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类型

女性形象往往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少数民族电影也不例外,并且在许多少数民族电影中往往更加倾向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中女性形象更是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纯真美丽的少女形象。纯真美丽的少女,身着色彩艳丽的少数民族服饰,曼妙的身姿和清澈的眼神吸引着外来人的目光,这种美好纯真的形象是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创作者带给观众的无边遐想。相对于汉族女子对爱情的含蓄,少数民族女子敢爱敢恨,敢于追逐自己的爱情,因此更容易成为男性欲望化的客体。异族少女的形象塑造带给观众一种视觉奇观从而得到得到大众的关注。因此,新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少女形象不仅具有少女的青春与靓丽,还展现出汉族少女不具备的野性、泼辣和敢爱敢恨,这些差异使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

《花腰新娘》中的凤美是一个野蛮泼辣,敢光着膀子和男人摔跤的姑娘,有着超越世俗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婼玛的十七岁》中的婼玛眼中满是单纯与温顺;这些美丽的少女,无一例外的穿着她们民族最美丽的服装,在远离现代化空间的异域,跳着美丽的舞蹈,唱着自由的歌谣。异族少女单纯而美丽、野性却又温良的形象不仅容易成为男性观看和凝视的对象,同时也满足了不同观众对异域文化的窥视和想像。

2.坚韧善良的母亲形象。母亲这一角色在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情结, 在中国人的话语系统和内心深处,总是将母亲作为最神圣、最崇高的人格或象征,这种母性崇拜是历史地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极深之处的原始情结。与蒙古族影片“母亲”作为永恒的主题不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母亲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就像《花腰新娘》中性格勇敢泼辣,敢于打破常规,坚持参加女子舞龙队的野性女子凤美,在成为母亲后也放弃了她曾经的坚持,回归家庭成为了一个坚韧善良的母亲。影片中最后一幕颇有意味,那些归家后成为母亲的女子舞龙队队员们在田间劳作,看着新一代队员们在训练,脸上流露出复杂的表情,即是羡慕,也是为自己曾经的辉煌而深感欣慰,同时也有些许的迷茫。她们是舞龙冠军,为家乡、为自己的民族争得了荣誉,但这些都没能改变她们的命运,她们最终还是得回归田园,在大山深处重复她们祖祖辈辈习以为常的日子。女性神奇的繁衍力让她们成为民族理所当然的再生产者和文化的守候者,她们坚韧、宽厚,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也默默传承着民族文化。

3.自我牺牲的悲剧形象。《碧罗雪山》是导演刘杰继《马背上的法庭》后又一部聚焦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品。影片中的女主角吉妮是一个自我牺牲的悲剧性人物,她和迪阿鲁的恋情迫于民族的传统和家庭的压力而被迫被剥夺了,无法反抗父亲,也得不到恋人的回应,吉妮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影片的暗示中,我们了解到吉妮消失在大山深处,应该是葬于熊腹。这个女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反抗传统和家庭的压力,吉妮选择了自我牺牲。而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与以往自我牺牲的女性不同,吉妮并没有屈服与命运,嫁给混混阿达。新世纪后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女性角色塑造中反映出了一部分女性意识的觉醒。吉妮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不盲目的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选择反抗,虽然结局是悲剧,但也是女性形象思想塑造上的一种转变。

二、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探讨

1.女性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束缚使然。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都是有男性统治、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男权社会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女性社会地位底下。在男权的世界里男人是世界的中心,女人则是男人背后的背景,男人领导着各个领域,是民族和家庭的领导者,而女性则是隶属于男性的附属品。女人“物化”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男权文化通过大众媒介参与并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它传递的否定贬损女性的社会价值观,利用媒介的权利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群体进行错误和歪曲的再现。因此和好莱坞女性形象性感、美丽、肉欲的符号化形象一样,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只是在男性目光凝视中存在的男性欲望化的客体。而这种影视形象的塑造就是由于女性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束缚使然。

2.社会价值观嬗变使然。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男女之间真正的平等应该是男女在权利、机会和自由选择意义上的平等。男女两性作为“人”是平等的,不分等级而以平等为本,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男性和女性有应该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获得利益。

因此在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女性角色塑造中,出现了一种敢于打破常规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比如说《花腰新娘》中的凤美,在新婚之夜就在夫家过夜,这种违反民族传统的角色塑造在“十七年”间是不会出现也不敢出现的人物形象。但随着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人们可以接受甚至喜欢这个充满野性的彝族少女。此外,凤美还不顾丈夫阿龙及其家人的反对,坚持要参加女子舞龙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龙”在中国古老文化中是父权、集权的符号象征,但在凤美看来,舞龙不只是男人才能胜任的事情。女子舞龙不只是对封建、保守的旧有观念的挑战,更是为了追求与男人同等机会与权利的一种表现。而影片中的男主角阿龙在看待女子舞龙这件事上,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由反对、决裂到和解,阿龙的和解也代表了男性尊重女性,认同女性追求平等机会的权利,每位女性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来确立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三、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往往容易猎取一些风俗习惯、民族服饰等比较表面的色彩,确实存在模式化、脸谱化的不足,聪明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女性形象只能一时激发观众的好奇和视觉快感,并不能对民族精神和角色的心理发掘提供帮助,但这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摸索、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所以有人将电影称为“遗憾的艺术”。但是新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中的女性形象,则不再单纯的身穿多彩的民族服饰,在她们身上正朝着重视人物性格多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更多民族的、现代的、人性的东西,因此人物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意蕴,这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可喜的变化。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在民族传统和现代冲突中凸显她们独特的性格魅力,从而称为电影女性形象画廊中最为绚烂的那一幅作品,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了解我们每一个独具魅力的民族。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电影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