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烨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为JG201402028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8-01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杰出的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1921)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长久以来,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接触英语环境时,多数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交际需要。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才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要同时训练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包括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外,还包括交际结果的有效性。
交际行为的有效性是指交际者是否实现交际目标,也有学者把有效交际看作是交际能力的体现。有效,即效力(effectiveness),与效率(efficiency)相关却不相同。有效交际指成功的交际,实现交际目标的交际,代表满意;效率指交际的直接性,立即性,代表速度。一般来讲,人们认为,效率较高的交际会更有效,因为高效率意味着低消耗(时间,精力);然而,想要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只有效率是不行的。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和交际结果的有效性决定交际质量。交际行为不得体,交际结果没有效是交际质量最低的模式;行为得体却达不成交际目标的是社交变色龙,在交际中他们不违反交际规则却也不能实现交际目标;能够实现交际目标,但是行为不得体,例如:那些通过欺骗、强迫等手段,牺牲他人利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为;高质量的交际是交际者既能够实现交际目标,同时交际行为又符合特定场景的文化习惯。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学者已经把注意力从50年代的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过渡到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交际能力)并重的阶段。德尔·海姆斯(Dell Hymes)于1972年提出的交际能力学说主要强调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即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干扰。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即不同的言语集团有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言语作用和意思、不同的言语转换形式等。这些不同的言语使用方式正好反映了不同的言语集团中人们的信仰、社会价值、参照样本和行为准则等的不同。这给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启示是明显的,即语言学习和教学不能只学或者只教语言知识本身,还应该了解和教授与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努力克服母语文化和习惯的干扰,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现代语言学家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条件下,对谁,说什么,怎样说”。这句话既涵盖了交际者、交际对象、社会语境、目的、方式,也包含了交际的内容、原因等因素。如果认定这一定义较为科学并把它引入外语教学中就会发现,听、说、读、写等这些基本技能的运用,是为了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这里的交际者是隶属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场合是中国人用外语和以该外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或同样为外语的外国人在以某种形式进行交际;条件是交际双方都能运用这一中介语(抑或是一方的母语);交际对象一般为非汉语使用者;交际的内容和性质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彼此不同的思维、观念、习惯、角度来对待事物。由此可见,交际的成功与否,除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现代外语教学应把“文化”既视为手段又视为目的,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不同文化,激发学生交际兴趣,高职学前双语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双语幼儿园,日后要面临的就是双语文化的教学工作。那么在校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宗旨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应该为了应试教育,只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词背诵,语法掌握,文章阅读的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习不同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第二语言交际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到一起,由于文化观念不同交际必然会出现障碍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年学生是学习文化交际的重要时期,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之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玲玲、李晓珍.谈交际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9).
[2]范玲玲.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2(7).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M].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的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5]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故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廖光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1).
[8]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pride, J.B.&Holmes, J.eds.Sociolinguistics.
[9]Harmonds worth: penguin.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