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娟 杨军 孙文娥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在今后学生的职业选择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规划的要求,现存的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结合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及现状,以职业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入手,对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50-02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等职业教育原有的教学模式经受挑战,亟待改革。经过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发现,现今企业需求量较大的两类人才一是对技术推广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另一种是对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也应适应这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侧重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电气自动化学科特点及现状
1.1学科特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势头迅猛,涉及各行各业,不仅是高岭之花更关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发展也相对成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几点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2现状分析及教学目标改革方向
学科特点决定了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强化,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保障,在现存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为了更加贴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单单集中于基础知识的强化,也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加以灵活的运用。2006教育部颁布16号文件,根据高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文件要求高校按照“知识归类、科学组合,优化内容,精简学时,加强实践,便于教学”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使教学安排更加合理。
针对行业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的现状,课程改革要深入到企业和生产一线,贴合职业教育进行,结合当今行业最迫切的需求,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契合科技发展,满足社会需要。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为:(1)课程设置与内容与时俱进,深化学工结合的培养模式。(2)将学生培养体系化,与企业结合,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3)优化师资建设,在硬件上达到高校中的先进水平。
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1课程体系划分
首先,课程结构的构建要以素质和能力为要求,整个课程体系划分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改革最终形成三大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和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要求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这种人才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将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作为出发点,按照专业课程体系对固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将电气自动化主干专业课程依据这个要求划分出几条主线。如以《变频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例,将其进行整合,这就使我们很清晰明了地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出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再通过任务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基本实现了学科中各种课程的融合。例如现有任务为“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学生按照课程整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了电机的变频调速原理,PLC与变频器的连接方法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等,再通过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掌握了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的绘制方法,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检修的方法。更加简单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课程体系划分整合的方法是经过各种调查研究凝结而成的科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完美地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
2.2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实践
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简易地掌握了课本知识,但同时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高校应该明确认识到,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迅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现有教材的局限内容进行更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理论与成果,让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中也能够掌握最新最尖端的技术,为今后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探究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人才培养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实习实践。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能够动手操作的场所,而不让知识仅停留在书面上。同时,在基地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够提升教师工程实践的水平。
除了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统一组织顶岗实习,在实习学期中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中,体验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装置的应用,真正动手去摸动手去做,可以说是对今后职场生活地一次真实模拟,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对什么样的人才最有需求。
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仅将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校园中的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上岗的磨合期,能够实现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2.3建立科学的学科考核制度
学科考核是能够直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高校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现有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科学的学科考核制度。
在过去的考核中,大多数的高校都是采用了书面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制度的局限性就在于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是一种静止的思维模式。为了弥补这种劣势,高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内容的阶段性考核,让学生的实践成绩也加入到学期末的总成绩考核中。在实践考核中,学生自己进行实践项目的规划,进行操作并书写书面的实践报告,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各种仪器的运用能力,避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中出现操作性问题。
三、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3.1精品课程的建立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水平还应建立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教学。
学校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让在电气自动化学科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与富有朝气的中青年教师向组合,根据职业教育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更新。使课程定位上升,授课内容既考虑普遍性也具有针对性,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要,突出“实用”、“新知识”两大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建设一门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升专业及专业群的整体教学水平。
3.2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当今社会是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电气自动化专业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许多课程仅靠板书和口述不能生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积极研制本课程的CAI软件,对现场设备通过多媒体采用大量图片和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采用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形象、直观为学生剖析知识,相应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轻松,容易掌握。
四、结语
近些年,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的教育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也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在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应以此为标准,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教育,2008—11—002.
[2]陈德祺.关于深入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建议[J].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4-06-294.
[3]王冬凌.现代课程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