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卿
摘 要:所谓教师教育者,指的是为教师提供教育的教职人员,它不单包含基础教育层次,也包含中等师范与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教职人员。教师职业存在双专业特性,要求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并存。最近几年,学术研究针对中小学老师自我认同的研究比较多见,但是针对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的研究却很少。对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比较模糊为相关专业发展的一大阻碍,该类教职人员为师资教育知识生产者、教职专业发展引导者和教育文化促进者。对该类工作者角色进行探究为增强其身份认同的有力手段,也为该类人员从事工作奠定逻辑基础。
关键词:教师教育者;内涵;身份认同;角色认同
对于大学场域中的教师教育者基本可划分为三类:学科教育论、教育以及学科专业教师。但是实际上,构筑满足新课改标准的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却是教改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好,那么新课改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原因是,身份认同存在政治重要性,所有社会运动假使想要正常发展下去,就应该赋予其中个体共同身份。本文经审视隐藏于教师教育者群体日常行为背后但是却能对其构成深远影响的角色选择、身份认定和构建场域特点,希望为了解改革阻碍,科学合理地调整改革对策,同时促进教师教改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教师教育人员的内涵
《校长:作为教师教育者》中认为,校长也是教师教育者中的一员,为师资专业发展主要责任人,事实上这已经是在研究教师教育人员的内涵了。但到了今天,国内有关教师教育人员内涵还没有达成共识,但观点也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教育人员只为主要职务,即为培养教师的专业型教师。该类观点指出专门担当教育教师之职的就是教师教育人员。其次,正规师资教育工作专业教师均归为教师教育人员范畴。职前、入职及职后从事相关工作专职教师,主要对师范生或有教师意愿的非师范生及社会学员专业发展进行指导。再次,凭借教学、研究与服务活动,对教师与师范生发展人员给予帮助的人员均为教师教育人员范畴。该观点认为,该类从业者从事基础教学新教师与师范生实践指导规划、实施小本老师培养的教职人员。该类观点指出校长也属于其中一员。该类型教师教育人员旨在为推动准教师、师范生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师教育人员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属于一个传统概念。在哲学研究范畴,查尔斯·泰勒对该概念曾做过系统研究,他指出自我性与人为善及道德存在密切关系,认同由四部分构成,也就是道德根源概念、主体概念、表达方式与社会范畴,自我大致表现为三方面特质,也就是自我为相对客体,自我某部分经自我解释形成,个体在其他自我当中才能寻得自我。站在社会学视角,米德做出过重大贡献。米德看重自我认同同周边氛围间的关系,凭借自我意识,个体在某方面也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根据以上社会学家与哲学家的观点,教师教育人员身份认同即为他们自我探索的过程,但是目前教育人员身份认同并未达成共识。美国相关从业者习惯将自身视作教授,此外还有很多研究报道中教师教育者身份也不清晰,普遍存在下述观点:教师教育人员包含课程教学、心理学与教育学教师;另外还包含有关学科,如数学与中文教学等大学教师;还包含同人有关的学科教师,如哲学、礼仪课程等。还有观点认为,所有为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大学教师均为教师教育人员,这同样也为广义范畴的教师教育人员。虽然造成身份认同相对模糊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大学化趋势与高教领域地位不高却是较为主要的原因。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应通过制度完善等提升相关从业者地位,或为其授予一定席位。
三、教师教育人员的角色
本文认为该职业从业者需要扮演的角色大致如下:教师培养知识生成者、教职专业发展引导者和教育文化促进者。首先,师资教育知识生产者。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为大学三类主要功能,当中科研即为知识生产活动。从事学术探究,扩充师资教育知识储备,开发理论基础深厚的、相关的、缜密的研究与实践,充当带头表率角色,同时致力于提升师资教育专业质量。对于知识生产,主要做到把隐性知识做显性处理,将实践经验提升至理论层次。其次,专业发展引导者。对专业发展引导指的是从业者对教师知识理念或素质能力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该职业从业者也可说为师范生同实际学校教育间的纽带,开发教师团队协作能力,在协调指导教师、师范生与大学老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教育文化促进者。美国教师教育人员专业标准认为,从业者需在文化胜任力方面做出努力,促进相关领域社会公正。处在美国多元化社会,学生具备的社会文化各不相同,教师针对学生差异性,在教学、课程安排和辅导等方面加以适当调整。教师教育者教学时,也要同教师沟通该观点,也就是针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教育。还需要指导教师养成积极、健康文化观,原因是教师是积极社会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组成。
教师教改核心内容在于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与水平,人们需要把教育对象视作教改主体,而提升教师教育者质量的基础便在于身份与角色的认同,想要促进身份认同,包含外部环境和主观努力两方面。身份认同是特定环境下个体经同他人互动与对自身经历深思构建而成自我角色认知,能帮助个体充分了解自身生活阅历、社会期待、个性倾向还有人生愿景等,达到社会期望和自身要求整合效果,它同时存在确定性、结构性、权变性与建构性等特征。撇开外部环境不谈,主观努力构建于从业者对自身专业身份和地位认识,还有在此前提下的意志和情感保障,促使身份认同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J].教育学报,2009(05):83-88.
[2]叶菊艳.从“学校人”到“专业人”教师流动与教育变革实现的源动力[J].全球教育展望,2014(02):82-94.
[3]张倩,李子建.职前教师专业身份建构之困境与出路:对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3):95-99.
?誗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