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基宗
老糖友用药,警惕“低血糖反应”
文/陆基宗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一旦确诊,必须进行积极、长期的治疗,大多数人的治疗要伴随终生。长效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等,因降糖快速、持久,且物美价廉,颇受老年糖尿病人的欢迎。许多老年性糖尿病者服格列本脲后,可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疗效。但是根据医学统计表明,近年来急诊室救治的严重低血糖症,其病因大多是滥服长效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那是因为长效降糖药作用较强,如果血糖本来不太高的老年病人,过量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危险。
陆基宗
初期使用者特别要警惕引起“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尤其是用药量过大或活动量过大,以及未按时进食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如饥饿感,心悸、烦躁、头晕、精神不安、出虚汗和手抖等,有的老年人甚至可能表现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昏迷和休克,危及生命。有些患者服药后,即使白天不出现“低血糖”,也很容易在夜间0~3点出现低血糖,损害脑组织,长此以往可诱发老年痴呆症。
老糖友常为体弱多病者,尤其主要降糖药不要随意与其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1. 避免与止痛药类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消炎痛和保泰松等解热镇痛药。许多老糖友兼有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等病,常要联合用药,如将阿司匹林与优降糖、甲糖宁、氯磺丙脲等联用,上述止痛药类能减慢降糖药的代谢与排泄,升高降糖药的血药浓度;且阿司匹林等药本身也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如此“联合用药”,严重者可致低血糖昏迷,应予以警惕。
2. 与口服抗凝血剂合用:口服抗凝血剂有抑制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酶作用,从而阻抑甲磺丁脲的代谢,使甲磺丁脲等口服降糖药浓度增加,易致低血糖反应。
3. 老糖友服用磺酰脲类(即格列类药)如优降糖时,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后者会使优降糖的作用增强,通过抑制糖原分解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引起严重低血糖。
4. 与胍乙啶合用:降压药胍乙啶可阻滞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血糖下降。如胍乙啶若与降糖药物合用,可增加后者的降血糖作用,对老糖友特别易致低血糖反应。
5. 与氯霉素合用:氯霉素也可抑制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使口服降糖药的代谢被阻抑,从而增加了降血糖作用,易致低血糖。
此外,很多老人喜欢喝酒,但是酒里面的乙醇能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如老人过量饮酒,当酒精与降糖药相遇,能显著增强降糖药的低血糖反应,故应慎用含醇饮料,最好能禁酒。
药源性低血糖反应关键在于预防。1. 尽量不用“长效制剂”:因其作用时间过长,干扰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低血糖反应”,此时应及时补充易“快速吸收”的食品,如糖水、饼干等。
2.慎用“中成药”类降糖药,如消渴丸等: 许多人误以为消渴丸为纯中药制剂,多用几粒不要紧。其实该药是由中药复方与化学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而真正起作用的是西药格列本脲。故切不可将消渴丸当作普通的中成药,更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服用。
3. 老年糖尿病人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该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用胰岛素更要防止低血糖,剂量不可过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视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错剂量。近年来不少老年患者应用了“胰岛素笔”(为胰岛素注射器),它在调剂量时,除小窗口出现剂量数字外,同时还可听到“哒哒”声,使剂量不易出错,确保用药安全。
在用降糖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血糖(如备有家用血糖仪),尤其是治疗初始的一周,若血糖下降过低,则应减量。用药治疗中,如出现心慌、头晕、出汗、焦虑或昏迷等表现时,应警惕“低血糖前兆反应”,应立即给予救治。如患者清醒可口服糖水,昏迷时应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