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

2016-04-19 08:41倪安琪饶高雄章涤凡
卫生软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

倪安琪,饶高雄,杨 洋,章涤凡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卫生人力•

浅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

倪安琪,饶高雄,杨 洋,章涤凡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在充分学习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界定知识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中医药行业的特定要求,借鉴关于综合素质内涵研究的先进理论,根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运用Delphi法与焦点组访谈法,整理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定义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内涵,旨在对完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所裨益。

中药学硕士;学位教育;综合素质;素质培养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及中药学学科的发展,中药行业的职业种类日益增多细化,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趋向复合型和应用型,拓展研究生教育类型、优化培养结构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1]。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下简称中药专硕)应时而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公布了第一批中药专硕培养单位,云南中医学院是第一批获准举办中药专硕教育的单位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2]。为确实体现中药专硕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和定位,不断完善培养各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逐步构建起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培养制度。我们以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模式,深入调研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开设中药专硕的高校,并调研了云南白药集团、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省中医医院等行业机构,以调研结果指导了云南中医学院中药专硕培养体系的建立。

本文就参与调研的各中医药高校的中药专硕培养现状、困难进行客观阐述,并提出培养建议,密切结合云南中医学院三年来的培养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专硕综合素质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出中药专硕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对国内中药专硕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有所裨益。

1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课题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还是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较小,比例偏低。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中药专硕的人数最多,2011年招生人数占该专业招收硕士生总数的25%左右;而其余几所学校招收的中药专硕占该专业招收硕士生总数的百分比不足10%[3]。

被调查的7所高校均较为重视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药专硕的培养过程中都实行了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的“双师制”培养模式。课堂理论学习时间半年或一年不等,行业实践学习时间较长,为一年至两年半不等,实践环节比例达到了50%以上。

同时,一部分高校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开展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并制定了中药专硕实践能力的考核办法。

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大部分高校都制订了中药专硕各项能力的考核办法、校企合作机制、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其中,校企合作机制是中药专硕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

2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困难

一是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偏见;二是学生及家长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不高,担心就业不理想;三是行业参与热情不高,基地建设困难,兼职导师管理不易;四是考核困难;五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中药专硕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培养过程中没有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多数学校将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进行,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

3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组成

中药专硕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要基于行业和社会需求。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中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确保中药专硕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一套科学的中药专硕综合素质指标体系,是中药专硕教育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的研究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未查到中药专硕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笔者在充分学习综合素质内涵界定知识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中医药行业的特定要求,借鉴国外关于综合素质内涵研究的先进理论,根据中药专硕的培养目标,运用Delphi法与焦点组访谈法,整理筛选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将中药专硕的综合素质内涵定义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中药专硕教育的背景之下,为提高中药生产及质量评价和控制水平、提升新药研发能力、规范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充分发挥中药天然药物优势,造福社会、造福百姓,从事中药学相关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德行修养、人文修养、身心素质、创新素质、专业素养和行业适应能力几大素质。指标体系中每一个一级指标下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详见表1。现将以一级指标为单元,一一探讨分析其素质内涵。

表1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

3.1 德行修养

中药学这一特定专业从事的是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是良心工程,因而一个优秀的中药专硕要应具备良好的德行修养[4],这是中药专硕的核心素质。

首先,从业人员应关心百姓疾苦、仁爱救人、文明服务;有严谨治学、理明术精的学术作风;有客观严谨、尊重事实、敬畏生命的探索精神和尊重自然与规律、勇于探索和研究未知领域的实干精神。

其次,要有基于职业理念、职业情感和态度的良好的敬业精神,要充分认识专业特点及其特殊性,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正确的社会医学价值观、道德价值及正确的医学行为抉择能力,有维护医药学技术、医药类研究成果造福服务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保证的利益最大化。

3.2 人文修养

中药专硕的人文修养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药专硕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之一。它包括文化学习与思辨能力、艺术学习与鉴赏能力、同时涵盖优良的医药素养、医学价值观和传统医药文化素养的人文精神。

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源泉的滋润和影响,“文化育人”是培养合格的中药专硕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中药专硕应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医学素养的培养,着力培养良好的文化学习与思辨能力、良好的艺术学习与鉴赏能力、优良的医药素养、医学价值观和传统医药文化素养。坚持医学人文关怀,服务医药事业和大众患者。

3.3 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中药专硕作为医学学科门类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良好事业与生活的基础。因此,中药专硕首先要有规律的生活、良好的作息时间,并养成定期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试的能力。

健康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身体、积极的生活态度、广泛的兴趣爱好、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与顽强地拼搏精神、有较好地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做好事关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医药事业。

3.4 创新素质

在知识与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的创新与知识的运用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而人是知识的主体。因此,创新素质是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动机与冒险精神为主的创新品质,以及以知识迁移能力、技术实施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中医药学的发展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表现为主动总结和反思中医药实践,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还表现为对于未知领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创新动机与冒险精神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有动机、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创新才有思想基础。创新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技术实施能力,并最终取得突破的能力。

3.5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学习情况及其成绩、外语水平、科技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主持与参与科技项目、发表论文、提交技术报告、技术申请等情况;专业实践能力。实验和实训情况、实践环节综合考核成绩等。

中药专硕的研究生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厚的基础医药学、基础中医药学、临床医学的知识,系统深入地掌握医药类相关的各类知识,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内容的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具有充分运用中药天然药物优势,提高中药生产及质量评价和控制水平、提升新药研发能力、规范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也是应有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表现为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无论在实践、科研工作还是自学过程中,均涉及大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技信息资源检索和加工也是必备技能之一。

3.6 行业适应能力

行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专业资质情况。执业药师考试情况、其它行业认证资质情况;行业法规知识,参与法规知识培训情况、取得相关资质情况;沟通合作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换位思考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中药专硕其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要求在工作岗位上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独立承担所从事领域相关工作和管理的能力。因此,中药专硕在培养阶段就应着力实现与未来职业的紧密联系,要积极参加中药学相关资质考试,在多种资质考试中完善知识结构,获得更执业资格。还要熟悉掌握行业法律法规知识,合理合法的开展工作。同时,中药专硕还应具备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有清醒的换位思考意识,这些都是从事此职业的必备能力。再次,基于组织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样也是中药专硕的能力之一。

4 提高中药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培养符合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中药复合型专硕,首先要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其专业特色制定学制及论文标准、将“双导师”开展教学及实践环节培养切实落到实处,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中药专硕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的教育机制[5]。

4.1 营造浓厚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进行中医药文化与民族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渗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和带教的过程中,要言传身教,将扎实的知识和优良的医德素养传递并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选修课、视频公开课、校园网、课外活动等多渠道加强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的传授,培养具有优良德行修养和人文修养的中药专硕。

4.2 提高中药专硕身心素质提供保障

很多本科院校往往忽略了研究生的素质拓展和身心健康活动的开展,很多课外活动都是针对本科生而设计开展的,专门为研究生开设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少之又少。因此,要提高中药专硕的综合素质,中医药院校应更加重视研究生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和就业指导相关服务工作,为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6]。

4.3 全面提升中药专硕创新素质

开展好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学校团组织、社团要开展科技节、“三下乡”等活动,在活动设计中让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互学互带,提高中药专硕研究生的参与积极性。导师要积极鼓励并指导中药专硕研究生参与课题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比赛等活动。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7]。

4.4 将“双师制”落到实处,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符合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实习基地导师要真正参与学校理论课程和培养计划的制定,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实用性。要求双师都要参与中药学专硕的课题选题、开题、研究的过程并给予指导[8]。

对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学分严格管理,力争做到早实践、多实践。鼓励中药专硕研究生在实习中轮转多岗位,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培养研究生的行业适应能力[9]。

在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下,提出中药专硕培养的新要求,学校、导师及学生均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中药专硕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本课题组也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正指标体系,供各中医院校参考借鉴。此文仅作为抛砖引玉之用,请有识之士提出独到见解给予批评指正。

[1] 吴文如,林小桦,曾元儿.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44-146.

[2] 张彩霞,史亚飞.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综合设计与探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796-798.

[3] 史亚飞,袁玉梅,任金玲.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3,28(5):4-7.

[4] 章涤凡,段万春.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创新人才素质指标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11(6):108-113.

[5] 朱 磊,史亚飞,潘华峰,等.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69-272.

[6] 杨元宵.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4,30(3):19-21.

[7] 李 斌,朱卫丰,刘新亚,等.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J],药学教育,2014,30(1):4-6.

[8] 李 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基于教育创新基地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2):70-71.

[9] 方春平,刘步平,曾元儿.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三年一贯,双师并举,以用为本,产学连修[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41-44.

(本文编辑:谢碧钰)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postgraduates

NI An-qi,RAO Gao-xiong,YANG yang,ZHANG Di-fan

(Yunna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00,China)

Based on sufficiently study postgraduat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define knowledge,combines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Draw lessons from advanced theory about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research,according to postgraduat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Using Delphi and focal group interview method,clear up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postgraduates.Defin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so as to improve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postgraduates.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gree education,comprehensive quality,quality training

2015-08-28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4.011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创新与实践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以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为例”(2011Z087)

倪安琪(1982-),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章涤凡(1971-),女,云南永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

R-05

A

1003-2800(2016)04-0227-04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