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4-19 03:28杨永光周浩刘阳郭笑梁淑英尹姗姗王重建王宇明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艾滋病影响因素

杨永光 周浩 刘阳 郭笑 梁淑英 尹姗姗 王重建 王宇明,3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河南 郑州 450001; 2.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3.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南 郑州 450003)



·论著·

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永光1周浩1刘阳1郭笑1梁淑英2尹姗姗2王重建1王宇明1,3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河南 郑州450001; 2.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 郑州450003;

3.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南 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示范区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调查方式,在随访干预前后对河南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从事艾滋病随访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线和随访调查分别纳入研究对象139人和128人,分别对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进行测评,河南省艾滋病防治人员基线与随访调查的随访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27.12±3.30)分和(30.51±6.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干预后调查对象随访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及其8项基本技能得分均高于基线调查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流行水平(OR=6.191)、培训次数(OR=25.631)、随访工作时间(OR=4.958)3个变量。结论随访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干预和系统培训。

【关键词】艾滋病;随访能力;干预效果; 影响因素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30多年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和困扰人类健康与生命[1]。艾滋病的流行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2]。面对如此复杂和严峻的形式,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规范化随访管理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3]。随访干预是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也是改善HIV/AIDS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艾滋病随访工作人员处于防治工作第一线,肩负重任,艾滋病随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且决定随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4]。为此,在“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本研究对随访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济源市、永城市、确山县、上蔡县、沈丘县等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疾控工作人员、定点机构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乡村医生等防治人员进行调查。每个项目县随机抽取2~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3村,在随访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基线调查139人,随访调查128人。本次分析以基线调查139人和随访调查128人为研究对象。

1.2随访干预本次主要是对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从事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随访干预:每个季度对随访管理人员进行督导、沟通交流、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解释、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发放宣传资料和现场指导培训等。

1.3调查内容与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采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专家共同设计并经信度和效度评价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个人基本情况、从事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情况、艾滋病随访相关培训情况、艾滋病防治随访管理能力评价等。随访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分析评价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文化技能、社区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财政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8个方面。每项能力最高得分为5分,满分40分,规定24分达标。

1.4质量控制为保证收集资料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调查问卷结束后,对问卷进行核对,在录入数据时采用平行双录入法。

1.5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双录入并核对,利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基线和随访调查人数分别为139人和128人。基线和随访调查对象中,男性分别占58.27%和48.43%,女性分别占41.73%和51.57%;年龄45岁以下居多,分别占64.75%和71.09%;调查对象中村级占38.13%和41.40%,乡级占21.58%和21.10%,县级占40.29%和37.50%;高发区防治人员最多,分别占63.31%和64.85%;从事随访工作时间超过5 a的分别有112人和104人,占80.58%和81.25%;参加培训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最多,占58.99%和77.35%。基线与随访调查对象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线和随访调查对象具有较高的可比性。见表1。

表1 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基本情况[n(%)]

2.2随访干预对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随访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平均得分为(27.12±3.30)分和(30.15±6.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随访干预前后随访管理能力各维度评价得分分别为分析评价能力(3.32±0.58)分和(3.79±0.98)分、政策执行能力(3.38±0.54)分和(3.68±1.00)分、交流沟通能力(3.50±0.56)和(3.93±0.86)分、文化技能(3.39±0.53)分和(3.80±0.90)分、社区实践能力(3.43±0.54)分和(3.91±0.89)分、专业基础知识(3.44±0.62)分和(3.90±0.85)分、财政管理能力(3.20±0.50)分和(3.62±1.04)分、逻辑思维能力(3.45±0.57)分和(3.89±1.01)分,各维度平均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进一步分析显示,随访干预后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测评能力得分在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单位级别、流行水平、随访时间、培训次数及级别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图1 随访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得分(分)

2.3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评价影响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为分析影响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随访管理能力评价测评得分的影响因素,以随访管理能力评价得分为因变量(不达标=0,达标=1),以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首先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估计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进入最终模型的因素有流行水平(OR=6.191)、培训次数(OR=25.631)、随访工作时间(OR=4.958)3个变量。见表2。

表2 艾滋病随访管理能力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讨论

在当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下,为达到预防艾滋病蔓延的目的,就需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进行追踪调查,获得他们的相关信息,进而进行规范化的随访管理[5]。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在艾滋病防治中担负重要的职责,规范化的随访管理不但有利于减少艾滋病毒的二代传播、降低新发感染率,而且可以更好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6]。因此,通过随访干预来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随访干预也能为艾滋病防治队伍的合理配置及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随访干预后调查对象随访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基线调查平均得分,提示随访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对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分层深入比较后,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随访时间、培训级别、培训次数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评价均有提升。其中男性得分提升幅度略高于女性;45岁以上防治人员能力提升幅度高于45岁以下防治人员;学历越低其能力测评得分提升越明显;初级及以下防治人员随访前后能力提升高于中级及以上防治人员;非临床专业培训后得分较临床专业提升幅度较大;随访时间在5 a以内的防治人员提升幅度相对较大。这表明随访干预对于男性、年龄较大、较低学历、较低职称级别和非临床专业、随访时间较短的人员作用较大。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人员所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可以为艾滋病防治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随访干预,为较高职称、学历和专业人员提供更高级别、更有价值的培训来促进其能力的提升,也可通过将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分开培训来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这与王莹等[7]的研究保持一致。

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艾滋病高发区、从事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时间较长、接受过多次培训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在艾滋病高发区,防治工作人员面对更多的患者,他们有更多的知识需求,在随访干预过程中,他们的知识吸收能力较强,随访干预效果较好。长期从事随访管理工作的防治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接受过更多的随访干预和培训,所以他们的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也相对较高,这也说明随访干预对于提高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总之,为建立一支高素质艾滋病防治队伍,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关注与支持,适当增加对应艾滋病防治的随访干预。

参考文献

[1]孙维权,卢祖洵,邓德明,等.基层人员艾滋病防治政策执行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49-351.

[2]杨永利,施学忠,段广才,等.某市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避孕知识与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23-825.

[3]琚腊红,苏斌,徐臣,等.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分级分类管理模式[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4):431-434.

[4]谢忠尧,康永然,杨建华,等.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0):760-763.

[5]高飞飞,梁淑英,封华,等.河南省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13-16.

[6]Crepaz N,Lyles C M,Wolitski R J,et al.Do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reduce HIV risk behaviours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trials[J].Aids,2006,20(2):143-157.

[7]王莹,郅琦.艾滋病防治培训对艾滋病防治人员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地方病通报,2010,25(4):62-63.

The evaluation of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capacity of HIV control personnel

Yang Yongguang1,Zhou Hao1,Liu Yang1,Guo Xiao1,Liang Shuying2,Yin Shanshan1,Wang Chongjian1,Wang Yuming1,3

(1.DepartmentofSocialMedicineandHealthManagement,CollegeofPublicHealth,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2.Hen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Zhengzhou450003,China;3.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ofHenanProvince,Zhengzhou450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capacity of HIV/AIDS control personnel in the demonstration zones of Henan. Methods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he baseline and follow-up survey was implemented for the person from the five demonstration counties in Henan province who engaged in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work,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data analysis. ResultsA total of 139 and 128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took part in the baseline and follow-up survey respectively. The self-assessment ability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was evaluated. The total score of follow-up management capacity about the baseline and follow-up survey on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were (27.78±5.50) and (30.51±6.42) scor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Respectively, the total score of follow-up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its eight basic skills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in the following-up survey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aseline surve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non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were epidemic conditions (OR=6.191), the number of training (OR=25.631), working years of follow-up (OR=4.958). ConclusionThe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capacity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We should enhance the follow-up intervention and systematic trainings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Key words】HIV/AIDS; follow-up capacity;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influential factors

(收稿日期:2015-09-16)

【中图分类号】R 18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2.001

通讯作者:王宇明,E-mail:hnwym2010@126.com。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2ZX10004905-004-002)。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艾滋病影响因素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