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正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尝试着把教育的目标从应试教育逐渐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必学转变教学观念,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出路,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通过对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不论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善于发现导学和自学点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导学与自学的积极作用,并将导学与自学合理的分配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学与自学 高中数学 教学现状 作用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14-02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现状
从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形式太过单一,教师按照课程编排进行课堂授教的教学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做到结合一定的自学形式,还以学生更多的主体地位。教师中规中矩的教学方法,以课本内容为主要授课依据,对书本中的理论概念、解题思路等进行简单的书写和讲解的教学场景随处可见。甚至有的教师还存在着走过场的观念,认为只要把书本中的知识要点、难点对学生进行了该有的演练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没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全然不顾最终的教学成效,没有对学生负起该有的责任。
2.学生的学习现状
大多学生偏执的认为,自己来到学校是为了从教师那里去获取知识,自己是被教育者,只需要在课堂上被动的听完教师的讲解就能有所收获,对教师和书本有了很强的依耐性,不用过于积极主动的自行学习,从而呈现出一种为上课而上课的学习现状。由此可见,学生没能找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很难做到自主、自愿、自发的去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生的这种学习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导学与自学的作用
1.导学的作用
导学,顾名思义,是指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设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史以来,导学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是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
2.自学的作用
自学是自新课程改革以后,才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和学生加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自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一种学习形式。自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地点等,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自学任务。自学与导学的不同,自学有着导学所不能达到的一些效果和作用,包括: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问能力;③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习印象等。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有意无意的提及自学的好处,激励学生进行自学。
3.导学与自学相互配合的作用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光有导学和自学其中任何一个教学形式都是不足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更高水平。要想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必须将导学与自学加以结合,通过对导学和自学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将两者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施以恰当的自学,二者可以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的引导便不会再显得那么空洞无力,形同虚设了,教师的引导就能真正的落到实处,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样的,由于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所拥有的解题能力一般情况下是远不及教师的,所以,必要的教师导学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这样,教师导学和学生自学相辅相成,既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体现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并最终取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教学目标。
三、“导学与自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在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下合理应用导学与自学
无论是导学还是自学,其主体都应该是学生,导学和自学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去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出发,对学生加以特定的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中。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验证,去发现并掌握知识,使学生由衷的体会到学习的快感,从而逐渐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为学生准备几种不同的棱柱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相应的引导问题,好比指出其中的个性和共性、能否从生活中加以举例说明、找出棱台与棱柱、棱锥之间的密切关系等,在教师一连串的问题引导下,在结合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2.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的教与学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给以学生一定的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外自学内容的形式,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去探寻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在课后到生活中去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如切实测量一下身边所能见到一些雕塑和画像等,看看是不是都是按照0.618:1的黄金分割比例来设计的,其实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能找出0.618黄金分割比例的采用,包括舞台站位、建筑设施、摄影取景等,学生都可以进行逐一的鉴定。这样引导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加以印证和探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总结
综上所诉,新课程改革以后,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新的思考是很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找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情合理的把“导学与自学”融合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科学分配使其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师予以学生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下,坚持以“以学生为本”为原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导学与自学”的作用和功效,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霍美丽.高中数学教学中“自学点拨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5.
[2]刘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
[3]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