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2016-04-18 05:07:40韩璐
农业知识 2016年1期
关键词:菜豆结荚粉剂



菜豆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菜豆基质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设施菜豆的基质栽培。

2.生产技术

设施选择

选择日光温室、拱圆大棚、连栋温室等生产设施。

设施配套

栽培槽

将设施内地面整平后,按1.4米槽距(相邻槽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开挖上口宽40厘米、底宽和高均为25厘米、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栽培土槽。槽间铺盖地膜。

供水供肥系统

采用性能优良的滴灌系统,槽内每个种植行铺设1条滴灌管,滴灌孔朝上。滴灌系统与配套的施肥器相连,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追施的肥料宜采用滴灌专用肥。

栽培形式

开放式

对土壤连作障碍较轻的设施土壤,栽培基质与土壤不进行隔离。

半隔离式

连作障碍较重的设施土壤,采取半隔离式。在栽培槽两侧铺厚0.1毫米以上农用塑料薄膜,将栽培基质与土壤隔离,底部与土壤不隔离。

隔离式

对连作障碍严重的设施土壤,栽培槽可铺厚0.1毫米以上塑料薄膜,将栽培基质与土壤完全隔离。

栽培基质

基质准备

一般在夏季准备基质。采用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稻壳、菇渣、酒糟等有机物料与畜禽粪便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发酵菌,调节含水量到50%进行堆积发酵处理,每7~10天翻堆1次,20~30天完成发酵,适宜pH值为6~7.5。经发酵处理后,再按一定比例与河沙、炉渣、蛭石或珍珠岩等无机物混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全营养基质。也可选用优质商品有机基质。

基质配方

可因地制宜选择基质配方,常见配方(体积比)有:

配方1:发酵稻壳∶腐熟鸡粪∶河沙=3∶1∶1;

配方2:发酵稻壳∶腐熟鸡粪∶腐熟牛粪∶河沙=3∶1∶5∶1;

配方3:玉米或小麦发酵秸秆∶发酵鸡粪∶河沙=4∶1∶1。

基质消毒

夏季换茬时,可在栽培槽原基质中按3∶1的比例添加新基质,充分混匀后浇透水,盖严塑料薄膜,密封温室,闷棚消毒10~15天。然后揭去覆盖在栽培槽上的塑料薄膜,将基质重新翻松晾晒5~7天,即可进行菜豆生产。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栽培茬次

秋冬栽培

8~9月份直播或定植,10月底至11月初上市。

冬春栽培

1~2月份直播或定植,3月底至4月初上市。

直播栽培

种子处理

选种

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2天,晾晒后选择子粒饱满、粒大、无病、无霉变的种子。

浸种

将种子放入0.3%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后洗净待播。

播种

用种量

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栽培面积的用种量为3.5~4千克。

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穴播法,每栽培槽播2行,平均行距7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点播2~3粒种子,穴深4厘米左右,用基质覆平后浇透水。

田间管理

温度

秋冬直播栽培前期注意放风降温,以防徒长。1 1月后注意保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5~18℃。冬春直播栽培以保温为主,白天温度保持20~25℃,超过25℃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5℃左右。

肥水

肥水应掌握“苗期少,抽蔓期控,结荚期促”的原则。根据基质墒情,幼苗出土后浇1次齐苗水,不施肥。抽蔓到开花前为蹲苗期,应控制肥水,以促进花器官发育,防止营养生长过旺。第一花序结荚后结束蹲苗,在结荚初期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料15~20千克。以后每10~15天左右施1次肥,每次施肥量10~15千克。

植株调整

抽蔓后插架或吊蔓,蔓顶长到离前屋面薄膜20厘米左右时摘心。结荚后期,要及时打去下部病老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侧枝萌发和潜伏花芽开花结荚。

育苗移栽

育苗设施

根据季节不同可选用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育苗设施,采用穴盘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种子处理

把种子放入55℃热水,搅拌均匀,维持水温浸泡15分钟,水温降至30℃后,继续浸泡2~3小时,捞出种子晾干表皮水分,待播。

播种

将处理好的种子播在规格为50穴的穴盘中,每穴1~2粒,播种深度1厘米。

苗期管理

温度

播种至齐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2~15℃。齐苗至炼苗前,白天20~22℃,夜间10~13℃。定植前5天炼苗,炼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夜间控制在10℃左右,并通风、控水。

肥水

子叶刚展开时,浇1遍清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用水溶性速效肥500~1000毫克/千克进行叶面喷肥2~3次。

定植苗标准

每栽培槽定植2行,平均行距7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2~3株。

定植后管理

温度

缓苗期,白天20~25℃。夜间12~18℃。开花结果期,白天25℃左右,夜间不低于15℃。

肥水

定植后每667平方米追施水溶性肥料10~15千克,花期、结荚期都结合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施水溶性肥料15~20千克,以后每10~15天结合浇水施1次水溶性肥。

3.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主要病虫害

锈病、枯萎病、炭疽病、根腐病、蚜虫、烟粉虱、豆荚螟、茶黄螨、潜叶蝇等。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合理浇水,增施优质可溶性冲施肥,提高植株抗性。

物理防治

杀虫灯诱杀

利用电子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杀虫灯悬挂高度一般为灯的底端离地1.2~1.5米。每个设施内挂1盏灯。

色板诱杀

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30厘米×20厘米的黄板每667平方米放30~40块,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5~10厘米。或者在棚出入口张挂银灰色膜避蚜。

设施防护

棚室通风口配用防虫网,夏季育苗应采用40~50目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遮阴、防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用苏云金杆菌(200国际单位/毫克)乳剂2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害虫。或1%苦参碱水剂600倍液、1.2%烟参碱液500~800倍液,防治蚜虫、白粉虱。用食诱剂防治害虫,每667平方米使用100毫升害虫生物食诱剂,按1∶1对水稀释后,加入专属配合药剂,搅拌配制好药液,均匀注入到专用诱捕箱底部垫片上,每667平方米使用诱捕器1~3个。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原则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在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 T8321的规定。交替使用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锈病

在发病初期,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枯萎病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25~0.3升。还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液喷施或灌根,灌根每株用药0.25~0.3升。

炭疽病

发病前可选用68.75%噁唑·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保护;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5%氟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还可直播或定植前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用药250克。

根腐病

发病初期可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灌根。地上部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

蚜虫、烟粉虱、潜叶蝇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豆荚螟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或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兼治甜菜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茶黄螨

可用4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朵和嫩荚。

4.采收

一般播后60~80天开始采收,陆续采收2个月左右。

5.生产档案

建立设施菜豆基质栽培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及田间生产资料使用、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情况,并保存3年以上,以备查阅。

(韩璐 山东省农业厅农产品质

新优品种

猜你喜欢
菜豆结荚粉剂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24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6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8
菜豆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2013年13期)2013-03-11 18:24:41
春播菜豆如何实现一播全苗
长江蔬菜(2013年23期)2013-03-11 15:09:39
关于“无限结荚”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浅析
大豆科技(2010年4期)2010-08-15 00:52:22
防止架菜豆花荚脱落的栽培措施
吉林蔬菜(2009年1期)2009-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