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爽 黄彦红 李静 王诗语 周忱
沈阳市“十一五”期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董爽 黄彦红 李静 王诗语 周忱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代码”对缺陷进行分类,填报《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沈阳市“十一五”期间出生缺陷总体呈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出生缺陷的首位,农村比城市更容易发生出生缺陷,28周前治疗引产率高于28周后。结论 应加大对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院的产前诊断能力,共同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
出生缺陷;围产儿;发生率
出生缺陷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夭折的主要原因。存活的畸形儿不仅本人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民族的兴旺。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就“十一五”期间,即2006—2010年沈阳市总的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和人群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沈阳市产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防保站来源出生缺陷发生率、缺陷种类的信息,为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产前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
1.1 对象 监测对象为沈阳市2006—2010年监测的孕期发现的所有缺陷儿至出生后1年内发现的出生缺陷。来源分别为产院、地段和防保站。
1.2 方法 分类代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中对先天畸形的分类和编码进行录制。根据辽宁省妇幼保健院下发的辽宁省妇幼卫生“三项报告”技术指导手册中规定的《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表样进行填报,内容分别包括缺陷产妇的常住地城乡属性、常住地址、现住地址、产母的民族、年龄、孕产次、年均收入、文化程度、儿童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数、转归、诊断依据、畸形确诊时间、出生缺陷诊断依据、孕早期患病史以及药物和有害物质接触史、异常分娩或生育史以及家族遗传史。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C列表χ2检验;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出生缺陷检出率比较 2006—2010年沈阳市平均出生缺陷检出率为227.7/万,期间缺陷检出率呈现“拐点”现像,于2007年达到最高后又降低,总体看2010年的检出率高于2006年。见表1。
2.2 出生缺陷城乡分布情况 2006—2010年共发生缺陷6 609例,其中城市4 350例、农村2 250例、不明9例。城市缺陷发生率为219.6/万,农村发生率为246.77/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OR=0.88,P<0.05),农村比城市更容易发生出生缺陷。见表2。
2.3 出生缺陷顺位 2006—2010年沈阳市人群出生缺陷顺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腭裂、多指(趾)、血管瘤、外耳其他畸形。见表3。
2.4 治疗性引产与出生缺陷儿情况 2006-2010年沈阳市经产前诊断确诊后进行治疗性引产的比例和孕28周前后治疗情况对比见表4。
沈阳市于1998年在全国率先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开展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神经管畸形为主的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在2005年率先开设了东北首家孕前保健门诊,作为婚前检查的有效补充,成为沈阳市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防线。2006年,全国64个县区参加了以人群为基础的缺陷监测[1]。沈阳市和平区作为首批对象也于当年开始进行监测,对监测对象实行逐一监测随访,报告指标明显提高,漏报率显著下降。2007年,沈阳市在全市范围重点进行市级出生缺陷监测,以三项报告为基础,发现出生缺陷监测即上报,使2007年缺陷检出率明显提高。对数据分析发现沈阳市农村居民发生出生缺陷的机率高于城市,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孕早期的保健,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发生缺陷的机率较低。2005年以来,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首位高出生缺陷,2014年在全国总出生缺陷率中占52.06%。孕妇年龄>35岁、有吸烟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史与发热史均与先心病的发生有关[2]。
表1 2006—2010年沈阳市人口出生缺陷检出率对比
表2 2006—2010年沈阳市出生缺陷城乡对比
近年来,先心病与空气污染是世界各专家竞相研究的课题。已有文献证实,NO2是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危险因素[3]。Warren等[4]发现,妊娠后2~8周如果母亲暴露于空气PM2.5条件中不利于胎儿心脏的发展。
本文中对出生缺陷的筛查并无孕周限制,只要筛查出畸形,无论孕周多少,都被纳入记录范围。在数据分析中发现,自2007年沈阳市开展全市范围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以来,<28周的畸形检出率明显升高,此类出生缺陷一般以严重的畸形为主,主要依靠超声等影像学的检查,说明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超声诊断出生缺陷技术发展较好,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检测率都较高,有利于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
产前诊断属于二级预防,通过影像、生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阻止低智儿、畸形儿的出生,对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在近年来已经有飞跃式的改变,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以及三级预防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应了解本地区缺陷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提高医院的产前诊断能力,共同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
表3 2006—2010年沈阳市出生缺陷顺位
年份出生缺陷数治疗性引产≤28周确诊>28周确诊例%例%例% 2006 87717219.6113477.913822.09 20071 91734618.0520860.1213839.88 20081 44127318.9518467.408932.60 20091 22932026.0422470.009630.00 20101 14524321.2218274.906125.10合计6 6091 35420.4993268.8342231.17
[1] 朱军.出生缺陷及其监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9):513-514.
[2] 张丽丹,包凌云,张丽,等.高危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6):98-99.
[3] Stingone JA, Luben TJ, Daniels JL, et al. Maternal exposure to criteria air pollutants and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 offspring: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study[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4, 122(8): 863-872.
[4] Warren JL, Stingone JA, Herring AH, et al. Bayesian multinomial probit modeling of daily windows of susceptibility for maternal PM2.5 exposure andcongenital heart defects[J]. Statistics in medicine, 2016, 35(16): 2786-2801.
[5] 尚丽新.出生缺陷研究现状[J].人民军医,2012(1):74-76.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225025);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00100);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项目编号:F15-139-9-09);沈阳市卫计委青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沈卫办[2015]479号)作者单位:110032 沈阳,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
黄彦红,Email:1475875133@qq.com
R17
A
1672-7185(2016)12-0029-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2.012
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