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分组教学蕴含“以生为本”人文精神探索

2016-04-17 02:33:09陈明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体育项目身体素质

陈明海

(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福建 仙游 351253)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蕴含“以生为本”人文精神探索

陈明海

(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福建 仙游 351253)

分组训练一方面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另一方面探寻蕴含在其中“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教师以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可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分组有助于从不同程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组,有助于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实施不同强度的训练;以比赛项目进行分组,有助于实现公平、公正的竞争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通过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组,有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以生为本:人文精神

体育新课标所关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需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因此,体育教学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质与智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训练方法不合理,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训练,提升学生体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体现 “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

一、以兴趣分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1]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动力。治学如此,体育教育亦如此。因此,课前教师应先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2]比如,以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球类运动”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球类运动之前,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兴趣调查问卷,将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所有球类进行整合纳入调查问卷中(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引导学生每人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在每节“球类运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小组长传达教学目标与训练内容,引导各组小组长组织各组学生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分组训练。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率。

二、按身体素质分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与身体素质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以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长跑训练”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长跑训练前,通过日常体育训练的观察,应对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成若干组,并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组给予一定的照顾,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度加强难度。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安排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800米长跑训练,对一般的学生进行1000米长跑训练,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1500米长跑训练。这样,经过分析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不同强度的体能训练,不但能引导全体学生尽量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实现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以性别分组,实施不同强度的训练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心中明了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在一些体育项目的训练中,应当根据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对男女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以转变传统“男女搭配”的教学模式。[3]教师若在所有体育项目训练中,都按照男女搭配的模式进行训练,势必会在一些体育项目中给女生造成训练的难度。因此,在训练前,教师应当对中学体育不同的项目进行分析并分类,分出适合男生与女生的不同项目,然后进行分组训练。如: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节奏鲜明、美感十足且形式多样,比较适合女生学习;足球、篮球、接力赛等一些竞争意识强、体能消耗大的体育项目,适合男生学习。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这些运动并为一节课,然后对男女学生进行分组训练。采用这种统筹兼顾的分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共同提高。

四、按比赛项目分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友谊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尽量保证各组学生在相同的体育项目中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然后引导各组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学习、训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同时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效率。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如以游戏“撕名牌大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淘汰赛,游戏以两组对决的形式呈现,学校操场为撕名牌场地,一组学生需要撕下对组学生身后的名牌,被撕学生即为淘汰,最后一名学生所在的小组胜利。又如:以4×100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友谊赛,4人为一小组,每人冲刺100米,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胜利。此外,在比赛进行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组,应考虑学生的跑步速度、能力、耐久力等将能力相同的学生平均分在不同的小组,尽量保证各组学生在该比赛项目中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以实现比赛的公平公正。通过这样分组方法的训练,有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

五、以自由结合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应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实现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目标。所以,教师可以设定人数要求并鼓励学生自由结合进行分组教学和训练,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3男3女的形式自由结合组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设置训练任务。如:5000米马拉松接力赛,每组任务量5000米,不限形式、不限范围,自由设计接力方案(如:A组学生方案如下,3名女生自由分配2000米,3名男生自由分配剩余3000米)。又如:踢毽子比赛,要求各组学生都要参加,先踢到500个的小组获胜。由于各小组的学生擅长体育的项目不同,所以,各小组需要通过分析、讨论后,才能制定以小组的利益为主的训练方案。这样的分组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总之,分组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以生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秦翔.浅谈分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M].教育艺术.2015(3).

[3]吴万学.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浅谈[J].新课程(上旬),2015(7).

G633.96

A

1673-9884(2016)08-0102-02

2016-06-23

陈明海(1976-),男,福建仙游人,仙游县第四道德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体育项目身体素质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15:38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2:01:56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