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明丽(大田县鸿图中学,福建大田 366100)
思想品德教育视野下的初中生抗挫能力培养策略
涂明丽
(大田县鸿图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摘要挫折是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身心发育成长尚不成熟的初中生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消极情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针对学生特殊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挫折的适应与承受能力,为学生完成人生阶段的过渡与成长,面对今后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初中生;抗挫能力;培养策略
当代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受到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初中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时期,社会化意识刚刚萌发,学业竞争开始激烈,学习压力变得沉重,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享受来自家庭的全部关爱的同时也由于溺爱和放任造成了学生抗挫能力的弱化乃至于缺失,一旦遭受任何挫折与干扰便会使其产生极其痛苦的情绪和消极的处理方式,甚至走向极端。因此,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是提升我国青少年素质的势在必行之举,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正是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目标,如好学生成绩一直突出,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下滑,便出现强烈的挫折感;亦如部分学生成绩一般或名次靠后,虽然内心想要努力学习并付诸实践但并无收效,进而产生受挫的情绪。
2.人际交往方面:不受教师的喜爱,时常被教师批评;或是在与同学的交往活动中得不到好的待遇,时常受到排挤,没有朋友;亦或是家庭关系中与父母的关系不好等等,均会造成挫折感的产生。究其原因,初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呈现出一半幼稚一半成熟的特性,自认为应当独立的同时缺乏自制能力与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与教师、父母、同学无法良好沟通,进而影响人际交流,造成挫折感的产生。
3.个人尊严方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自尊心尤为强烈,十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反应,如果受到来自教师的批评或同学之间的负面评价,自尊心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带来强烈的挫折感。
1.愤怒:在遭受挫折后,具有消极情绪的学生有时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感,这种在受挫后产生的愤怒情绪与攻击性没有特定的指向性,有时与造成挫折的事物本身有关,有时则会指向没有直接关联的人或事物,甚至是学生自己本身,这种愤怒情绪是受挫后伤害无关的人或导致自残、自杀等行为发生的直接诱因之一,持续的愤怒会使得一段时间之内,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受到影响,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
2.忧郁:遇到挫折时学生常陷入低沉灰暗的情绪之中,其内心无法接受并处理遇到挫折所造成的事实,表现出对周遭事物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或是将注意力转移至与现实学习生活不相关联的事物,逃避现实生活的一切,甚至试图以幻想的美好场景来替代现实中已成既定事实的挫折境况,乃至于选择轻生的道路,构成了初中生自杀的又一诱因。这一低落的灰暗情绪如若未得到及时的引导与缓解,时常造成一些难以预计的不良后果。
3.多疑:这是一种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在受到挫折的学生身上尤为常见。多疑的学生往往带有固有的成见与嫉妒的心态,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并无关联的事件相互联系,乃至刻意制造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怀疑,把师长、同学无意间的行为表现看作是对自己敌意的表现,无端对其他人进行怀疑,认为他人欺骗、伤害自己,或是暗地耍阴谋诡计玩弄自身,严重时把他人的善意主观臆断为恶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容易对周遭环境缺乏安全感,直接影响身心健康以及与他人的人际交往。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因其具有统一、稳定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即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消极的挫折应对情绪,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应对情绪,进而树立学生的良好品格。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依照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状况,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抗挫能力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
1.挖掘特长发挥潜能,学会增强自信
自信是一种强大的内部驱动力,能激励学生积极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内容时,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特长,让学生明白,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兴趣点和天赋不同,所展示的特长也不同。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引导学制作“我的潜能列举卡”,让学生把自己的兴趣,优点,长处写在卡片上。[1]教师根据每个人填写的潜能卡,鼓励推荐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社团活动,比如擅长手工的让他参加剪纸班,擅长绘画的参加美工班,擅长舞蹈的让他参加舞蹈社,擅长文学的让他参加文学社,一段时间后把他们的成果、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树立起自信,提高抗挫能力。
2.合理定位学习目标,学会正视自己
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目标也是导致挫折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定位超越了自己实际学习能力时,由于目标没有实现,就容易产生挫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习《自我新期待》《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等教学内容时,要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合理制定近期学习目标和中长期学习目标,特别是制定近期学习目标时必须定位在容易计划,容易实施,容易实现的基础上,这样学习目标实现了,短期内看到收益,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自然也增强了。即使目标不能完全实现,挫折感也会减少。因此,学会正视自己,合理定位学习目标,是有效降低挫折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3.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会转移注意力
初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低落时难以调节,要求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往往难以达成,在生活实践中应当教会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节、缓解消极情绪。当因为生活中的某件事情导致苦闷、烦恼、心情不愉快时,学会用自己所感兴趣的所喜欢的事物来转移自身的注意力,暂时抛开带来挫折引发消极情绪的事物,转换心情,进而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2]譬如参加爱心活动(救灾活动、敬老活动、各种献爱心活动)、游览活动(名胜古迹、名山大川、革命圣地)、学习活动(知识竞赛、科技文化节)、文体活动(打篮球、踢足球,文艺晚会)等,不仅能使学生精神得到安慰进而重新振作,还能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境界。
4.建立心理宣泄室,学会合理发泄
初中生在面对挫折时常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将愤怒情绪施加于周遭不相关的人或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在适当的时间与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发泄积攒于内心的负面情绪,通过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消除愤懑,解决挫折带来的麻烦。[3]例如学校专门设置一间心理咨询室,里面放置一些传统宣泄器具(如沙袋、海绵墙、拳击手套、绒毛玩具、充气发泄棒等)供来访者击打、发泄,以减轻心理压力。
5.培养坚强意志,学会自我暗示与升华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等教学内容的教学,引导教育学生面对挫折时要有坚强意志,自己给自己打气,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教会学生自我暗示,比如,被教师批评苦恼时,提醒自己“苦恼也没有用,还是坦然面对批评,改正错误吧!”考试、比赛紧张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相信自己的实力”;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苦闷烦恼,暗示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等等。在挫折发生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掘思想中的积极情绪,进一步提升个人内心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当学会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教材与学生现实情况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深入分析学生承受的挫折,进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抗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学生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帮助学生正常健康地成长,并在未来迈向更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宏.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J].学周刊,2012(10).
[2]陈守莲.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2(15).
[3]陈姗.培养学生抗挫能力[J].中国德育,2013(2).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