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

2016-04-17 00:40
西部大开发 2016年12期
关键词:洋县蔡伦社火

国家级非遗项目

洋县佛教音乐

洋县佛教音乐分布于汉中洋县城乡,迄今1400余年,始于北魏,历经唐、宋、明清。

曲目多,达1000余首,分为经韵、鼓吹乐曲、锣鼓乐曲三类,尤以鼓吹乐曲为盛。洋县佛教音乐是我国文化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其历史底蕴深厚、体量大、原生态性明显、实用性强、世代相传为特点而让世人称奇,又以其盛唐文化的历史见证而更添魅力。在中国佛教音乐史中,像洋县佛教音乐这样具有典型地方特征又同御赐鼓吹乐班、同御赐经卷连接传承在一起的音乐,实属罕见。

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属梆子腔戏。西秦旧地的“西秦腔”于明成化、正德年间先后传入汉中市的洋县、南郑等地,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并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基础,形成汉调桄桄。汉调桄桄曲牌据查约200余种,另存锣鼓打击乐曲牌138套。其传统剧目达1500多个,已搜集723个,体裁多样,有正剧、喜剧、悲喜剧、耍戏等;表演形式有文戏、武戏、唱工戏、做工戏。历史上汉调桄桄班社足迹遍及安康、关中、川北、陇东南、滇黔藏高原等地。目前,仅分布于南郑县和洋县部分地域。

龙亭蔡伦造纸故事传说

龙亭蔡伦造纸故事传说流传在蔡伦故地洋县龙亭及周边地区,是最优秀的民间文学之一。 其故事传说分布点以龙亭故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传播点有5处,共有传承人135名。龙亭蔡伦造纸故事传说虽属于文学范畴,却有着历史的影子,是研究蔡伦造纸史实的宝贵资料。龙亭蔡伦造纸故事传说科学的成分极多,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涉及造纸的实验和技术问题,传说中所反映的挫捣抄焙等技术环节依然是纸的大机器生产的基本环节。

洋县架花焰火技艺

洋县架花焰火源于唐代宫廷焰火,大清道光年间洋县小江封家村封氏先祖将其引入洋县境内,后又有洋县纸坊梁氏引进大唐宫廷焰火第46代传人张克勤的焰花手艺,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洋县架花焰火,是以高杆梁架为扎制形式,以反冲式火箭来回自动点火、高空燃放的一种大型焰火,有80余个品种,与之相配伍的其他焰花品种也有200余种,它多以历史故事情节、戏剧人物为表演内容与形式,其烟花制品按照世代相传的秘方配制而成,并严格遵循古老的工艺流程。洋县架花主杆上的焰花一般可安装为12楼、24楼、48楼,非常壮观。

洋县悬台社火艺术

洋县悬台又称洋县高芯子社火,源于商周时代,清代雍正之时从众多的社火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洋县社火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此种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

洋县悬台社火可高达五六层梁架,高悬、惊险、巧妙、奇绝。数十人人抬肩扛的多层悬台社火威武雄壮,悬台社火脸谱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在游演之中,悬台社火崇尚比高下、换折子,极具观赏性,往往是万人空巷。

洋县悬台社火曾应邀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展演,为国庆献礼,参演者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习仲勋等人的接见。

镇巴民歌

镇巴民歌的种类非常丰富,歌种很全,从分类上看,包含了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小调、风俗歌曲、祭祀性歌曲、曲艺等。

劳动号子是统一劳动节奏,调动劳动情绪,与劳动紧密相关的一个歌种,如《拉石头号子》《抬石头号子》等。

山歌号子,又称“调子”,在野外用高腔演唱,如《打仙桃》《挑水调》等,可以一唱众合,这种“合”往往不分距离,可以是近距离的,也可以是远距离的,彼此相应。

小调,一般在室内或庭院里用平腔演唱,曲调婉转,唱词较长,一首歌就反映了一个故事或一个简单的情节,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风俗歌曲,这是与民间婚丧嫁娶、民间节日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歌种,如《小女子哭嫁歌》、《哭丧歌》,其题材因事而定。

流传在镇巴的曲艺有渔鼓、花鼓子,祭祀性歌曲一般由民间的端公演唱,因此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参神》《拜神》等。

镇巴民歌的曲调基本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有少量的商调式,宫调式极少,基本没有角调式。也有一些属调式交替,一般为羽徵交替。

猜你喜欢
洋县蔡伦社火
山西平遥:闹社火 展成就 盼发展
大美洋县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蔡伦改进造纸术
陇 州 社 火
洋县是个好地方
社火,耍起来
蔡伦井之谜
首届“中国造纸蔡伦奖”推荐评选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