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宇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50例,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2例)和对照组(2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包括敏使朗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6%(215/232),83.9%(183/218),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3.345,P<0.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3.1%(94/218)、11.6%(27/232),两组复发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6.655,P<0.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关键词:眩晕;补阳还五汤;敏使朗片;盐酸氟桂利嗪;疗效;复发率
眩晕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病情缠绵,不易痊愈,近年中西医联合治疗眩晕在临床广泛应用[1]。本组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头重如裹,视物头晕旋转,胸脘痰郁痞闷,呕吐流涎。治疗组232例患者,其中男性164例,女性68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0.3±3.3)岁;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6.2±1.5)岁。对照组218例,中男性116例,女性10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1.6±3.5)岁;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6.5±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包括曲克芦丁(国药准字:H37023149;生产厂家: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静滴,300mg/次,1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10930003;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粒)口服,5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15g,当归、茯苓12g,红花、赤芍、川芎各10g,地龙、白术、天麻、桃仁各9g,半夏、陈皮各6g,甘草3g。上述药物用5倍量水浸泡1h,煎煮2次,1h/次,合并煎煮液,浓缩至500ml,等分2次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6个月后的复发率。
1.4疗效标准[2] ①显效:眩晕、呕吐等西医和中医临床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随访6个月未发作;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随访6个月偶有发作;③恶化: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随访6个月常发作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轶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215/232),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9%(183/218),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3.345,P<0.005)。
2.2复发率 患者治疗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6个月时进行统计,对照组复发94例,复发率为43.1%;治疗组复发27例,复发率为11.6%;两组复发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6.655,P<0.005)。
3 讨论
眩晕为人体空间出现定位障碍出,导致对自身周围环境和自身位置出现错误的感觉而出现判断错误,包括漂浮感、升降感、摇晃感掣,患者感觉天旋地转、目不能视.眩晕中的眩是指眼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自觉周围事物旋转不停,眩晕多指上述两种症状同时发生。症状轻微者闭目休息上述症状即自行消失,重者感觉眩晕的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盗汗等症状,需要药物治疗。张介宾《景岳全书》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灵枢·15问》篇中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患者多为阴阳不调,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血滞气虚则脉络不通,痰浊上涌,脾虚湿阴,而诱发眩晕。
补阳还五汤是“因虚致瘀”治疗的代表方剂,其出自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对于阴阳不调及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临床疗效确切[3]。补阳还五汤组方为黄芪、当归、茯苓、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白术、天麻、桃仁、半夏、陈皮、甘草。方中君药为黄芪,可补脾、胃之气,促进气血运行,祛瘀通络;臣药为当归,具有活血养血之功,血气充足则化瘀通络,二药联用可以补血补血,疏经通络[4];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黄芪注可改善血液流变,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当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微循环和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配合红花、赤芍、川芎可以活血祛瘀,通血脉的同时也不伤正气[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的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川芎具有明显抑制血管收缩、改善脑缺血及血液流变学的功效。与其它储药合用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维护血管内皮和脑细胞,明显环节眩晕症的临床症状[6]。本组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术后进行6个月以上的回访,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李冬莲,孙晋营,王慎娥.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50.
[2]刘瑶.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4):314.
[3]吴凡.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证梅尼埃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51-52,56.
[4]李波,丁建辉.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5:41-42.
[5]左大鹏.补阳还五汤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6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3):38-39.
[6]黄垚.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32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7):578-579.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