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学生来说,音乐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反馈到社会中,形成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教育环境。所以,音乐鉴赏在学生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推进研究进步。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81-01
音乐并不仅仅是创造,欣赏反而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一方面,方便学生自己对音乐建立起更高层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丰富,从音乐中达到通感,建立起画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艺术创新。
所有的音乐,无不有其创作背景,包括创作者当时的情绪、所处的环境,抑或是思维的延续等。我们可以认为,鉴赏音乐,事实上就是心灵的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通过周围的风景,能够感知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实现对这种情感的共鸣。通过这种共鸣,鉴赏者也能得到情感的宣泄,卸去心上负担。
一、建立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大部分音乐鉴赏课程并不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大程度上集中于作业或是课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教育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主观上则是由于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对音乐鉴赏就更加冷淡。因此,想要实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好奇心理,人才会追根究底,最终得到进步与提升。老师们可以从导语入手,以更为丰富有趣的方式,引领学生们产生聆听的兴趣。
详细的说,导语可以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创造艺术留白,来激发学生对空白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令学生全都参与其中,从而产生代入感,实现兴趣的激发。通常,在进行故事讲述时,老师可以对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讲述音乐创作者的生平遭遇,令学生产生同感,进而感知音乐家们作曲时的心情。这样的导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在故事以及音乐中,共同领悟创作者们融入旋律中的感性内涵。
二、学会听音乐的方法
音乐鉴赏老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去听。听音乐时,除了要注重旋律节奏外,更重要的是由音乐建立起来的感性内涵。这样,形成的感悟以及与创作者产生的共鸣,才是我们音乐鉴赏所追求的内容。
三、建立对音乐内涵的感悟
音乐鉴赏的最终目的,是感性而非理性内涵。从最初建立的对旋律明朗度、节奏快慢等理性认知逐步深入,老师们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是最难的问题。通常来说,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做出对比、设置留白空间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例如,进行爵士乐鉴赏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令他们在疑问中聆听,感知音乐的理性内涵。而后,在明确了这些音乐基本要素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在重复的聆听中形成各人的想象,还可以令学生组成鉴赏小组,互相分享心得感悟。
四、强调旋律主旨
每一段旋律都有其主旨。建立了基本的感悟之后,就应当强化整段旋律所要表达的主旨内容。例如,对《卡吗林斯卡娅幻想曲》进行鉴赏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主旋律的教学,令学生跟唱,找到旋律的主题。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向,建立了情感的基调,在进行音乐鉴赏时,就更容易把握音乐内涵。这种跟唱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感,并最快地进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去。
五、帮助学生扩宽思维
对音乐的理解,建立在音乐要素的基础上,但音乐所要表达的形象以及意境,才是学生学习鉴赏的目的。理解音乐中的形象以及意境,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也是音乐鉴赏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例如,《草原放牧》这首曲子,从一开始的轻快明朗,到中间的开阔悠长,就完美地实现了音乐形象的过渡。在这首曲子中,最初所要表达的是放牧的草原小姐妹们朝气蓬勃的形象,而中部旋律的舒缓,则是要展现大草原的宽广、静谧。引导学生们建立起对这些情感细节的把握,就能够直指核心,接触到音乐的灵魂。
音乐鉴赏老师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去深究以及创新,结合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就能够实现整体的教学进步,帮助学生真正学习到音乐鉴赏方法,感悟音乐世界,并在其中得到快乐和享受。
参考文献:
[1]余利平.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0(8):92
[2]王雷.浅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江南论坛,2002(4).
[3]蒋小燕.音乐欣赏课应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管理学家,2010(4):269
[4]闯敏.浅谈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
作者简介:
张明英(1991-),女,苗族,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