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中华读书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一篇《那些远去的文学名著——当前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情况调查》的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作者得出三个结论:一是“文学名著正在远去”,二是“文学阅读,引导是关键”,三是“文学名著阅读,大有可为”。从调查结果看,大约有80.1%的中学生每周至少花一个小时用于文学名著的阅读,而大学生每周阅读一次以上的人员比例是65.9%。相比之下,中学生对名著的热情似乎超过了大学生。
那么,你喜欢读名著吗?从中,你又有哪些收获呢?笔者采访了一些中学生。
何鑫(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歌颂爱情的著作,更是唤醒—个民族力量的著作。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穆斯林”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主角,透过一家三代人的亲情,以及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悲剧爱情,描绘了这个满载“玉情月思”的故事。品读文章,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或是对新月与楚老师的爱情而叹惋,或是对韩子奇和璧玉姊妹的情感孽债的深思,或是对穆斯林这个神秘民族的崇敬。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我对《穆斯林的葬礼》的深深感悟。
那雪(沈阳市第十一中学):从小,我就接触了冰心的《繁星》,这是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之下完成的。如今又见“飞鸟”,我才真正看到那片蔚蓝的天空,看到那自由的飞鸟,在空中为心灵导航。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品味那短小的诗。那种感觉,就像在聆听一首首清丽的歌,听过之后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又像是品尝一杯香浓的咖啡,醇香浓郁,回味无穷。“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拥有的,多数尽不能永远。有一天即将失去他们时,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一个人偷偷地流泪,还是微笑着去欣赏自己仍然拥有的东西?
杜宇(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在我看来,《红楼梦》绝不是一部爱情小说。深闺弱质女,豪门公子哥,湮灭于红尘之中,跃然于红楼之上。其中,作者为了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衰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依稀是女子的云鬓花颜,依稀是最好的年华,可鬓影衣香,只能托身于粉渍脂痕。其中,我最喜黛玉了,母亡父病,身娇体弱,奔了外祖家……早听得有个“混世魔王”,见时却是风流俊逸的小公子,况且,那般向前世的恩人。这一世的还泪之缘,就此注定……
刘彤(辽宁省实验中学):钱钟书先生的大名,不仅仅因为《围城》—书,我对他的认识,却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我曾一口气地读完此书,却难解其味。这是一部严肃而深刻的书,其中饱含辛辣老练的讽刺,以我浅薄的人生积累,只能略通一二,但我始终对先生怀有深深的敬意。书中的主角叫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善良而被动,像我们周遭的一个无能却真实存在的人。他旅欧归国,却像很多同样经历的学生一样,避开了战争的烽火。他受过欧洲的高等教育,却只得一纸文凭。他的人生无奈而缺失理想,阴差阳错并误会连连,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所有的情节都围绕这个形象并不高大的主角展开的,而想想现代人,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正被“一座城”围在里面。
郭畅(沈阳市第十一中学):《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以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事件。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都凝聚在对希斯克利夫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忍气吞声地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荐名著]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有五部作品入围,它们是金宇澄的《繁花》、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李佩甫的《生命册》、王蒙的《这边风景》、苏童的《黄雀记》。下面,笔者向大家推荐其中的两部。
《生命册》
这是作家李佩甫潜心五年倾力打造的最新长篇小说,它是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巅峰之作。作者追溯了城市与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写出了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以及残存的信念。在这种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一个个走向了人生的反面。文中,作者从“我”的视角,来审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开辟了乡土叙事的—个新领地。在各种轨迹上,我们看到了无奈与悲凉,以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这部小说约38万字,主人公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也是—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他从乡村到省城再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他希望摆脱农村成为一个“城里人”,最终接受大学同学“骆驼”的召唤,辞去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北漂……身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大学老师到“枪手”,再到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每—个阶段都集中了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但是,当发觉“骆驼”野心膨胀以后,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并开始客观地审视“骆驼”所做的一切。可以说,这部小说既描摹了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状况,也书写了对乡人“逃离”农村,在都市诱惑面前的坚守与迷失。文中,作者刻画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人物形象,鲜活而生动。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纷扰与纠葛。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存,作者试图从中摸索出时代与命运之间的关联。
《繁花》
这部小说有很多故事,别人都以为他记忆力超群,能记住那么多事情吗?实际上,他并没有刻意搜集,而是把很多听来的故事写进了小说,比如那个小保姆嫁外国人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都是鲜活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地域小说,它以上海为基点,将人物与“有形”地图对接起来,反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以及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延伸出关于上海错综复杂的局面。作者将一个个碎片化的场景串起来,呈现出一种城市的生态。阿宝、沪生、小毛、陶陶……几个上海男人贯穿始终;蓓蒂、淑华、梅瑞、李李……形形色色的上海女人轮番登场。其中,阿宝、沪生和小毛是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友谊、情感和交往,牵引出长长的叙事,而童趣、少年游戏和恋爱也成为成长中的主题,直到步入中年后才发现往事并不如烟,依旧清晰可见。
从语言表达上看,这部小说以沪语行文,口语铺陈,从—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就说李四,每个人物都很鲜活,并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大量的人物对话,以及繁密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几十年来的上海记忆。可以说,小说不仅是在书写上海,而是用语言和形式“制造”城市气氛,还原旧上海的生活史,建立了一座与上海的人情世态有关的博物馆。另外,作者放弃描写人物心理,拒绝对内心世界的追问。小说扉页题记中写道:“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人物之间除了对话,频频出现“沪生不响”“小毛不响”“阿宝不响”等,使题记更加意味深长。“不响”成了小说最突出的引线,将两段时代发生的故事串联起来,让上海记忆跃然纸上。
[用名著]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做到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还离不开典型的材料。只有材料充实,才能更好地阐明观点,抒发情感。如今,名著人物已被学生巧妙使用,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使作文的内容丰富起来。
名著人物可分为两种:一是中国名著人物,二是外国名著人物。中国以“四大名著”闻名天下,其中的孙悟空、曹操、梁山好汉,人们耳熟能详;还有外国名著中的哈姆莱特、约翰·克利斯朵夫、卖火柴的小女孩、莉莎白·露丝等,也很受人们欢迎。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变化,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现状,带给人们很多启示,诸如抗争、顽强、拼搏、博爱、进取等。
那么,怎样运用这些名著人物呢?
首先,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名著素材,明确名著人物的时代背景、人生价值以及反映出的优秀品质,以此来提炼观点。比如: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一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并没有被丑恶的社会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第一,生命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拥有财富的多少,关键是要活出尊严。第二,无论前方的道路怎样坎坷,我们都要勇于面对。第三,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大。
其次,把名著人物与作文主题联系起来,由作文主题来确定名著人物或名著人物的相关事例。以唐僧为例,他为人善良,有仁爱之心,又具有奉献精神,处处忍让。但是,他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胆小懦弱、不明是非等。每当师徒走到穷山恶水之时,作者便会写“那长老大惊失色”或“流下泪来”。还有,他容易轻信别人的话,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但仍执迷不悟,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昏庸糊涂。选材时,要紧扣主题,有侧重地引述和论证,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
再次,所引材料要有针对性,做到“一材一题”和“一事一议”。若以“信念”为主题的作文,可引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事迹。与普通的素材相比,这个素材更有感召力和向心力,容易唤醒人们内心脆弱的神经,带着“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的信念,去追求美好的明天。另外,引用材料时,还要注意时间先后,详略得当。由于名著产生的时间不同,名著人物也有先后之分,要遵循由古及今、由远及近、由中到外的顺序,有详有略地引述,既不能大篇幅地摘抄,又不能过于简单,做到适中为好。
总之,名著不能淡出人们的视野,名著人物要被赋予时代意义,真正地成为人们的精神伴侣。
编辑/黄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