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文++史小杰
瘦长的伊豆半岛像是为了纪念川端康成不长的小说。从东京出发便是乘着踊子(日语:舞女)号南下,车头上画着后人想象中的短发少女。少女带着乘客时而在山林里穿梭,时而在海边疾驰,时而穿过稀疏的居民区。
我们起早在河津站候车,到达河津七滝时还没有别的游客。这是依稀洒落在山林间的大小瀑布,其中七条幸运地被命名。初景瀑布前坐着舞女与学生的塑像,定格住当年川端指尖差点碰到舞女肩膀的刹那;后来被川端写进小说,再后来六次拍成电影,再后来在雕塑家手里瞬间终成永恒。少年就这样在身后含情脉脉了几十年,不知少女心中是否知晓。
大滝久未开放,我们决定不等,搭上巴士远去。车在水生地下停站,这是踊子步道比较好走的一段。依着标牌指向,沿着当年舞女一行人走过的路线走下去。沿途前后只有我与师兄二人,林间小道清幽宁静,细长的参天大树在溪流石块间矗立,唯一可见的人工痕迹是注意落石的提醒和围着山底防落石的丝网篱笆。偶尔几辆摩托路过,一时竟有不知路将通往何处的神秘。走不久便见到川端康成的青铜浮雕,镶嵌在一块天然山石上。作家的眼神在潮湿的苔藓间忧郁凝滞,如同日本文学的物哀之美。另一边刻着《伊豆的舞女》开篇片段:“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天城山上有废弃的旧隧道,也是电影里老太婆追赶青年学生的地点。隧道漫长阴森,往下渗出水滴。因有摩托经过,我们早早闪到一边,打开手机灯保证安全。穿过昏暗的隧道,如小说里所说——“通往南伊豆的出口,露出了小小的亮光。”
第三站是几部电影的取景地——汤之野的福田家旅馆。沿着小路下去,一条河边排开两行旅馆,却只有福田家的招牌甚是巨大。敲开宾馆门,交上200日元的参观费,便可参观店家各个时期的收藏。电视打开便是山口百惠那版电影。墙上依次贴着六版电影在这里拍摄时的剧照、演员签名;第四、第五版拍摄时尚健在的川端还来探班,作家丢弃的烟盒,店主也小心收起,现在自然成了珍贵的收藏。还有旅客留下的纪念,书架上摆着韩文版、中文版的《伊豆的舞女》——台湾地区出版时译作《伊豆的舞娘》;韩文版扉页题着日语老师赠,看得出对文字的虔诚。在川端三次留宿过的房间,向外可以望见流水人家。时间也这样流过,却总会留下冲刷不去的旧物,不厌其烦地讲述往事。
在伊豆的最后一天,参观完修善寺,我独自探访这所有故事的诞生地,汤之馆。与福田家一样,汤之馆也是依山傍水的温泉旅馆。当年川端正是住在这里写下了半自传性质的小说。旅馆主人显然也以此为傲,店里店外打着醒目的标牌。趁着没人我匆匆浏览了店内不输福田家的藏品,一会儿主人来到,用支离破碎的英语告诉我只有住客才能入内。见店主不似福田家那样热情,我悻悻而去。
西平桥下站有著名的净莲瀑布,那里也是故事里的景点,同样有舞女与少年的雕塑。站在路口,望着天色,犹豫了许久我终究放弃。若再深入伊豆,我担心会赶不上晚上回东京的新干线列车。一点遗憾也好,这样的地方,留个念想也许可以再访。我悠闲地坐在客车上,暮色中的伊豆逐渐失去它的色彩:金色的油菜花田,朱红的桥梁,清澈的河水冲刷着石头,树上挂着成熟了的橘子,远处的蓝天常常让人误认成海,温泉宾馆居多的房子飞快地向后。这还不是伊豆最美的时节,樱花只开了零星的几株。“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想起川端给故事安排的结尾,我没有流泪,却也感到心底莫名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