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素娟(尤溪县东城中心幼儿园,福建尤溪366100)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魏素娟
(尤溪县东城中心幼儿园,福建尤溪366100)
通过解读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并使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方式方法有据可循,但在具体的区域活动中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应找准位置,做幼儿的有意识的参与者、指导者、启发者,幼儿能真正地在自主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
区域活动;自主游戏;教师
在解读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感悟其精神过程中,我们园从让幼儿自主游戏的角度出发,在主题思想“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引领下,要求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在巧妙利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具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尽人意之处: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主导的形式,未能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不管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去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也不管幼儿愿不愿意,主题内容规则全由教师自己定,随意分配一个区或者一个角色让幼儿自己玩,教师就像旁观者一样走走看看,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好了,以致于观察不够,了解不全面,完全失去了游戏应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这说明教师对自己角色把握尚不精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幼儿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这一提法说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真正融入到儿童的活动中,不要总是以教师的身份高高在上,要以同伴的身份平等地与幼儿共享欢乐。这种做法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尤其重要,教师以活动伙伴的身份通过扮演角色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共同探索操作互相交流,平等地遵守活动规则,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氛围,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对活动进行隐性的指导,让区域活动能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适应、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小班角色区域娃娃家的游戏中,笔者发现幼儿游戏的内容很单一,“妈妈”总是在煮饭、喂饭、安抚宝宝睡觉几个动作中来回的玩,而且宝宝角色是用布娃娃来代替的,幼儿彼此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和互动。如此简单机械的重复几次以后,幼儿慢慢失去了游戏的兴趣显得无所事事了。这时,如果教师通过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扮演“宝宝”说:“妈妈,我饿了想吃汤圆。”让“妈妈”搓汤圆吃;“奶奶,我困了”,要“奶奶”哄宝宝睡觉;“爸爸,我要去上幼儿园了”,让“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刚开始孩子对我的行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可是渐渐地孩子也忍不住地被我感染了,一步一步的融入游戏中,并在游戏中尽情地释放纯真。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职责,在幼儿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要了如指掌,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预测要有心理准备,给幼儿所提供的材料不能太难但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给幼儿拓展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幼儿的安全,或者只注意幼儿是否遵守规则,其他一并放任自流。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关注环境与幼儿、材料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有意识地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协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如陈家炜平时不喜欢做陶艺,“三八节”那天为了能做一份礼物送给妈妈,他坐到了美工区里,发现他拿着一团陶泥迟迟没动手,当得知他是在做一朵花和一只小动物之间举棋不定时,教师就帮他分析:“做花只要把泥搓成圆形再压扁作成叶片就好了,做小动物要把泥搓成圆形再贴上眼睛、嘴巴等。你想做哪个你会完成的更好呢?”在教师的提示后他选择了做花。在他做好花之后,教师表扬了他,之后又拿一个教师做好的工艺比较简单的小熊猫给他看:“这只熊猫很可爱吧!要是你也能做一只拿着花的小熊猫送给妈妈,你想想你妈收到你的礼物会怎样呢?”最后,他成功地做塑造了一只拿着花的小熊猫,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那以后美工区里时时都会出现他的身影。
幼儿园教师都知道区域活动是幼儿实践操作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其自主性更为凸显。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度”,让指导更具艺术性和启发性,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参与者”而不是“包办者”,才能让活动达到最大的效益。在了解幼儿成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指导的方式方法也要因段而异。对于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教师的指导就要尽可能地突出直观性和趣味性,最好是利用平等亲切、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如在娃娃家两个小朋友在争抢一个娃娃,他们一个想让娃娃睡觉,一个想让娃娃洗澡,这时教师说:“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呢?”跟他们一起回忆生活经验,然后说:“那你们来当娃娃的爸爸妈妈,一起先帮娃娃洗澡,再喂他吃饭,然后哄他睡觉好吗?”这样指导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交合作技能,使游戏顺利的进行。而对于中大班幼儿可以更多地采用启发诱导、趋于理性的语言,因为中大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交往意识。特别到了大班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应该更多地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和探讨性的语言来引发孩子思考问题,指导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总之,教师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开展区域活动的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幼儿在区域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依据《指南》精神,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对自身在区域中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才能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也让自身在区域游戏教学中得到提升,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1]刘美娟.以结构区研究为切入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新校园(理论版),2013(3).
[2]罗丽芳.托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10).
[3]李淑君.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2014(7).
[4]曹晓萍.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J].中文信息,2015(3).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