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坐便椅现存问题与优化设计评价分析

2016-04-16 20:02:22何少妮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座面如厕老年人

何少妮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



老人坐便椅现存问题与优化设计评价分析

何少妮

(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递增,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全球的关注点。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目庞大,针对老年人的行为研究及产品设计在总量和专项上仍相对欠缺。其中,老年人如厕问题较为突出,亟需进一步发展相关辅助器械与完善相关产品的设计。从老年人使用坐便椅行为的调研入手,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就坐便椅进行优化设计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老年人坐便椅优化设计

关于坐便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可以用以如厕的椅子都是坐便椅。一般来说,坐便椅兼具座便器与椅子的功能。区别于卫生间的陶瓷马桶与蹲坑,坐便椅的使用地方更为灵活,可以在自己需要的地点放置,比如卧室、休息室、病房、卫生间、公共厕所等。使用坐便椅的人群以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居多。

1 对老年人坐便椅进行优化设计的意义

目前,我国主要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及其子女。但由于家庭子女数减少,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比率上升等因素,家庭提供的照料能力相对较小且呈减弱趋势。因此,一方面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在增加,而另一方面家庭照料资源却在减少,这个矛盾使老年人的照料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测定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是通过一些日常行为能力来进行评定,如穿衣、梳洗、进餐、如厕、行走等。其中对于卧病在床或身体行动很受局限的老年人而言,如厕是难度相对较复杂的行为,它包括了行走、下蹲、起立及其他行为。大多数上年纪的老年人把上蹲厕当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差事,因为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很多老年人都有程度不一的便秘症状。而且久蹲便后站起容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与心肌梗塞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据美国医学会调查报告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近3000万的老人死于高血压、心血管病、脑梗死、糖尿病等老人病。其中有580多万是死于如厕前后,其比率高达20%,而在美国本土,此比率只有3.83%,这归功于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此外,美国坐便的方式非常普遍,大多数家庭使用坐便器如厕,其发生危险的比率自然也小得多。

对于因病患或机能衰退导致行为受限制的老年人而言,下蹲、起立本身便是一件费力之事。所以,下蹲如厕对于老年人而言,有害无利。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家庭卫生间为蹲厕,尤其在农村,卫生间更为简陋。为了使丧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如厕更轻松,使用坐便椅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仅能减轻老年人对如厕的排斥感,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减轻其配偶及子女的护理压力。由于坐便椅可以放置在卧室等距老年人很近的地方,减短了老年人步行至卫生间的距离,有利于老年人及时解决如厕问题,从而保护身体健康。

因此,老年人受肢体与器官功能衰退、病患等因素影响,身体行动的局限性加大,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该群体中逐渐丧失自理能力的人数会愈来愈多。相应的,老年人及其护理人员对护理资源的总量与专项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坐便椅也逐渐成为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卧床老人的必备辅助生活器具。[1,2]

但就现在市场上的坐便椅来看,在设计上存在着许多缺陷,尺寸、材质、色彩等毫无考究,没有针对受众的特点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方便的地方。

综上,对老年人坐便椅进行优化设计的意义在于结合如厕不便(比如走路迟缓、下蹲费力、平衡感差等)的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尽可能进一步优化,设计出更适合老年人的坐便椅,使他们如厕更方便轻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在减轻护理人员负担的同时也减轻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

2 老人坐便椅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上现有的坐便椅总体缺乏人性化设计与精细化做工。多数产品不考虑人体工程学,产品总体与部件的尺寸参差不齐,材料所用的金属与塑料均存在质量欠缺的状况,易造成产品变形与破碎。大部分坐便椅虽都具备如厕的基本功能,但功能的有效实施性普遍不高,并且没有针对部分老年人需求的附加功能,比如放厕纸的装置。在对使用坐便椅的40名老年人进行实地调研与坐便椅市场比对后,现将调研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罗列如下:

(1)便孔尺寸问题。大部分现有坐便椅的便孔尺寸较一致,其中最大长度约为26厘米,最大宽度约23厘米。大多女性使用者能适应该尺寸,但大部分男性使用者及其护理者表示长度不够,导致尿液无法进入便桶,增加了老人心理负担与护理者工作量。部分肥胖老年人表示便孔宽度过窄。

(2)靠背问题。几乎所有需要使用坐便椅的老年人都驼背,很多产品简陋坚硬的靠背致使老人脊椎不适,弧度不合理,也容易使老年人脊椎疲劳。另外,靠背高度过低容易在老年人向后靠时存在不安全因素。

(3)座面高度问题。现有坐便椅座面高度基本为45厘米,其中可调节高度的坐便椅最低座面高度为45厘米。对此,部分使用者表示太高而导致排便困难以及没有安全感。此外,被调研者中没有人表示座面太矮。

(4)椅身折叠问题。在医院中使用的老年人几乎都认为坐便椅应该有折叠功能,因为病房空间有限。但由于坐便椅材料质量欠佳以及部件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合理,有折叠功能的坐便椅普遍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变形而导致无法有效还原座椅的情况。甚至从一开始就存在折叠过程中容易夹伤手等现象。

(5)便桶清洗问题。这一工作要么由老年人自己承担,要么由护理人员承担。但无论由谁负责,都表示抽取与清理便桶不方便。抽取方面表现为便桶没有专门的手握位置,同时对于老年人而言抽取过程较吃力;清理方面表现为若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太不环保,若不使用塑料袋(尤其是对于自己清理的老年人而言)则太过麻烦。

(6)材质问题。大部分坐便椅椅身结构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前者轻便、韧度较高,但容易变形;后者相对更重,安全系数更高,但比较笨重,不便在病房中使用。没有皮革包裹的坐便椅座面通常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制成,HDPE的优点为耐酸碱,耐有机溶剂,电绝缘性优良,低温时仍能保持一定的韧性。但其缺点为机械性能差,透气差,易变形,易老化,脆性低于PP(聚丙烯)塑料,易应力开裂,清洁度较低,易刮伤。由于座面会经常受到人体重力的冲击,HDPE易应力开裂的缺点易导致座面断裂,且这种材料制成的座面舒适度低,材质硬且冰凉,大部分使用者表示冬季需要自备纺织物坐垫。

(7)部分使用者及护理者表示坐便椅缺乏某些功能,例如没有放纸巾的地方、没有放置水杯的地方或者没有靠拐杖的地方。

3 老年人情感与认知分析

情感方面,离开工作岗位后又因身体原因使其与社会距离进一步拉大的老年人对情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明显,表现在希望有人陪伴。同时,不少老年人存在表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比如在对坐便椅使用情况调研中发现,不少老年人表示能够全过程独自使用坐便椅,但其护理者则表示这只是老年人在逞强。可见老年人渴望自己能增强自己的日常生活技能,以便获得更多的自信与尊重。由于依赖需求和独立需求并存,他们往往容易产生不平衡感,继而感情脆弱。加之小型化的家庭中,中青年人忙于工作,与老人之间缺乏交流,老年人极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而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的负面情绪容易导致老年痴呆、感觉功能退化及其他精神障碍。除了帮助老年人进行自身的心理调节和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的满足感与自尊感等积极情绪。

认知方面,步入老年之后,视听系统功能减弱,肢体灵活性与灵敏度降低,认知能力也随之减退,包括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减慢,记忆能力衰减,对信息的提取与甑别能力减弱。但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结构与社会价值观念在不断更新,在老年人认知新事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新信息的快速注入与旧观念的停滞产生冲突,导致老年人产生偏执、强迫、顽固等个性。

因此,在设计老年人产品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在顾及老年人生理需要的同时考虑其心理需求。所设计制造出的产品应安全、实用,且应该有较为简单的操作,使老年人能更轻松自如地完成产品操作过程。

4 老人坐便椅设计原则分析

4.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老年人产品的首要原则。老年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对危险情况的应付能力大大低于中青年人,一旦发生跌倒、撞击等意外情况,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更大。因此,老年人存在着相对更大的安全风险。加之生理器官的衰退及心理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对安全感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因此,老年人产品的安全性不仅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安全,还要考虑老年人对产品的心理安全感。

就坐便椅而言,安全性体现在:第一,椅身平稳牢固,不出现晃动、坍塌的风险;在设计上体现在承重结构的牢固及材质的牢固。第二,操作方式的安全,在入厕过程中能顺利轻松操作坐便椅部件,比如入座起身、揭盖合盖、拿取便盆等过程,都应该简单方便,避免因操作的失误而受伤;在设计上表现为人机尺寸合理,标志明显,操作省力。

4.2有效性原则

坐便椅的最基本有效性为排便有效,因此便孔与便桶的尺寸应该合理,便孔太短导致尿液外溅,太长影响舒适度与座面承重安全性。便桶的尺寸与形状应该结合便孔,不外溅、易抽取、好清理是便桶设计的要点。此外,还应考虑附加功能的有效性,扶手、靠背等其他附加部件都应该切实地充分发挥作用,并且操作安全便捷。

4.3舒适性原则

舒适性包括生理舒适及心理舒适。生理舒适性的提高包含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实现,使用安全、操作便利是生理舒适性的前提。此外,材质的舒适也必不可少。在坐便椅上主要体现为座面与扶手材质是否舒适。使用坐便椅的老年人由于自身健康水平的下降与行动的迟缓,大多心情更为敏感焦虑,所以坐便椅的外观设计必须要让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舒适性。首先,在外观设计上,坐便椅的造型应该采用比较柔和的形态,避免采用比较尖锐生硬的形态,营造一种安全感,减少病人的恐慌。其次,在色彩选择上,应采用一种较明亮色彩,温馨亲和,减少患者的压抑感,其配色方案要活泼又不失整体,简洁大方,线条明晰,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

5 老人坐便椅优化设计评价分析

综上所述,就坐便椅而言,其性质不同于休闲椅,后者只需考虑入座者的舒适性,而前者在兼顾休息椅的同时更应该考虑使用者的排便行为习惯。

在使用坐便椅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人身处于一个符合生理与心理需求的人—机—环境系统之中,人性化的设计随即应运而生。人性化的设计即设计达到产品与精神的双重肯定。坐便椅优化设计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生活便捷化,即物为人役。就如何解决物与人之间的各种功能的最优化,设计出适合度最高的坐便椅,试列举评价标准大致如下:

(1)结构形式应尽可能与老人坐姿及其他操作活动的要求相适应,应能使老人在如厕过程中保持身体舒适、安全,并能在便后更好地进行清理和整理。

(2)坐便椅的便孔形状与结构合理,能保证老人的排便过程无外因阻碍,尿液不会外溅。

(3)坐便椅可调节部分的结构构造,易于调节的同时保证在椅子使用过程中相关受力节点不会松动。

(4)坐便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挤压、剪钳伤人的部位。

(5)无论老人坐在座椅前部、中部还是往后靠,坐便椅座面和靠背均应使人感到安全、舒适。

(6)坐便椅的结构材料和辅助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靠背、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且不导电的材料制造。

(7)坐便椅应该设有扶手。设扶手的坐便椅必须保证老人的安全,身体力量用在一边扶手上时坐便椅也不会侧翻。

6 结语

我国老年人用品市场逐渐升温,老年人用品的类别也是琳琅满目,单就老年人生活辅助器具[3]中的坐便椅而言,目前市面上无标准、无规格情况尤为突出,产品质量也令人堪忧,老人坐便椅市场的规范与产品质量的提升还倍需关注与重视。为老年人用品贡献一份力量,就是为长辈倾注一份关爱。

[1]许丽,陈茜,叶敏. 成都市社区卧床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 华西医学, 2011,26(6):1

[2]曲镭.日本的老年人久病卧床[J].中国康复医学,1996(1).

[3]何少妮.老人坐便椅的优化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1008-5580(2016)03-0229-03

2016-05-20

TS665.4

A

作者:何少妮(1987-),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轻工业产品研究、设计史论研究。

猜你喜欢
座面如厕老年人
下期预告:如何帮助幼儿愉快、轻松地进行如厕训练?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反歧视评论(2022年0期)2022-10-21 06:13:54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沙发不能太软太低
中老年保健(2020年3期)2020-12-04 05:32:37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34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挑选坐便器有诀窍
蓝色扶手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