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王萍萍
任务推动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究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王萍萍
新课改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比以往提高了,这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提升上。其中,听居于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听”实则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如何实现信息的有效获取,理解是关键。因此,我们要倡导理解性听力教学,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预测,提高听力效果。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任务;讨论
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听力在卷面中所占分值较小,所以师生不够重视。久而久之,听力就成了学生的短板,他们很难借助“听”获取信息,严重影响了其“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加强重视,结合学情引入任务模式,侧重于听前、听后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目前高中生的听力水平普遍不理想,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就要注重听前指导,借助任务做好铺垫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1 了解背景
对于听力内容的理解,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词汇、语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就是非语言信息。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
比如,在讲人教版Book 3 Unit 1时,文本主要讲述了在大西洋上特立尼达岛的狂欢节,内容十分有趣。但是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对小岛和狂欢节的了解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让学生听材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拖慢课堂进度。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笔者就在事前搜集相关资料,包含文本和视频,让学生在听前自主阅读。待上课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rinidad?(2)Which country is this small island in?(3)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carnival? 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还消除了其对听力的抵触心理,有效提升听力教学效果。
1.2 讨论交流
听力前的讨论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不仅能调动其已有认知,促进思维的活跃,还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让其放松心情,做好充足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比如,在听Book 1 Unit 3 Workbook中的Listening材料时,笔者就针对内容设计了一个话题: How can we make use of the river in our daily life? 很快,学生就给出了以下关键词:transport goods and passengers/connecting towns and cities/ fishing/water for personal use/irrigate the fields/produce electricity等。由此可见,学生对话题的讨论很到位,能联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此外,这一环节涉及了很多词汇,能为听力训练中的第三部分“complete the passage below”做好知识储备。
1.3 融入情境
很多学生在听力材料的理解上有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情境的缺乏,学生无法融入文本中进行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借助其生动、直观的特点创设情境。
比如Book 3 Unit 1 Workbook中的Listening主要讲了复活节的庆祝方式和一些传统风俗,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画面感较强,为便于学生联想思考,笔者就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适度交流。然后,借助问题创设情境:According to these pictures, what festival can you think of? 虽然学生看出了是西方的节日,但不知道是复活节,所以就说了很多像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之类的节日。尽管学生没能说出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已经不自觉地融入材料,有效地推动了教学。
借助图片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联想思考中预测材料,为接下来的听力做好准备,同时也降低了听力的难度。
听后任务设计在整个听力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可帮助学生回顾内容,还能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同时开展表达、写作训练,促进学生能力的多重发展,最终实现素质的提升。
2.1 解读材料
“听”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听完大篇幅的材料后,学生很难一下子吸收,而且在听的过程中遗留了很多理解障碍,像生词、长句、文本内涵等,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让之后的训练受阻。针对这一问题,在听力过后我们就要设计解读任务,引导学生回顾,在有效的分析中深化理解。
比如,在听完Book 1 Unit 4后,学生大致了解这是一篇关于震后采访的材料,但是对于细节和文章思路不是很清楚,使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更无法借助听力积累好词好句。于是,笔者针对问题从两方面设计任务:(1)After the earthquake, what problems will the victims worry?(2)Find useful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the material. 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一步探究理解。学生接到任务后,就进入文本阅读,根据教师的引导深入剖析,逐渐整理出思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2 复述材料
为深化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适当复述必不可少,这有利于其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能让其在之后的训练中提高注意力。通常,笔者会选择适合复述的材料实施,像小故事、简短对话以及新闻等。教师需把握好材料的难度,让任务能有效进行。
考虑到任务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通常会给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帮助其回顾、表达。通常笔者会根据内容的发展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依序回顾。比如,听完Book 2 Unit 2 Workbook中的Listening Task后,学生对其中的奥运火炬很感兴趣。于是,笔者设计问题链尝试让学生复述:(1)What is the regular part of the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2)Where does the journey of the Olympic torch begin?(3)Why does the torch begin its journey in Greece…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就能整理出材料思路,有效复述,实现对文本的二次理解。
2.3 书面表达
围绕“听”展开“读”“说”训练后,不能忽略“写”。“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对“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只要获得充分的输入,就能顺利写作。在这一任务中教师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与兴趣的话题,适当建立支架指导其写作。
比如,在听完Book 2 Unit 4的材料后,学生对文中运用拟人法介绍渡渡鸟的灭绝印象深刻,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笔者设计了一项写作任务,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假设你是一只渡渡鸟,请你写封信给地方政府,请求政府保护你们生存的环境。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笔者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提出建议”方面的表达,像“I suggest that…”“My opinion is…”“Only in this way can we…”等。
任务引入是促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听力的重视,还能发展其“说”“读”“写”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把握难度,任务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兴趣,确保任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朱瑜. 2014. 浅析高中英语听力课堂中的任务教学模式[J]. 亚太教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