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现象”的背后对非重点校发展的启示

2016-04-16 17:31潘诗建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衡中衡水教职工

潘诗建

(武平县第二中学,福建武平364300)

“衡中现象”的背后对非重点校发展的启示

潘诗建

(武平县第二中学,福建武平364300)

目前,非重点校的生源、师资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该文通过借鉴衡水中学等名校的发展经验对非重点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解决对策。

衡中现象;非重点校;发展

衡水中学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三线城市,原本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学。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异军突起,以“善于高考”和励志型教学闻名全国。截至2015年,衡水中学连续16年蝉联河北省高考冠军,近三年考上清华、北大均超过百人,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同行前往考察学习,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衡中现象”。

笔者近期也前往参观、考察,通过聆听衡中领导、专家的报告,参加衡中的教研教改活动,与该校师生的座谈交流,查阅学校相关资料等途径,了解到衡中之所以能从一所普通中学到名震全国的名校,与该校学校制度管理规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等密不可分。这些成功经验对于类似笔者所在的非重点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规范的制度和和强大的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理念再先进,制度、措施再好,如果不抓落实便是空喊大话,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因此,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有制度,还应有强大的执行力。

衡水中学注重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该校的规章制度大到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小到学生的吃喝拉撒,对学生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学习、活动和休息都作了具体安排,真可谓“面面俱到”。同时,衡水中学还将这些严格而详尽的制度及考评措施印发给每一位师生,并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公告。这些科学规范的制度,时时、处处、事事提醒师生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衡中的师生形成了高度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决不找借口,只要学校决定了的事,就会不折不扣地完成。

反观我们许多非重点校的管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多数还处于“人治管理”的层面,校长是权力的象征,学校所有的事都是校长说了算。一些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力求规范学校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摆脱不了“人治”模式。究其原因,一是制度不规范,有的脱离校情,照搬照套外校制度,有的已“过时”,沿用多年都未更改,跟不上时代发展,有的“滞后”,如职称聘任往往出现下达职数时,才出台相应方案,造成对人不对事;二是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已聘高级职称的教师,因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便对学校制度建设漠不关心,甚至在参加制度修订时随意表决,形成的制度往往出现人为偏向,漏洞百出,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到位;三是缺乏执行力,出现制度内容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这样无形中就给校长赋予更大的“权力”。因此,要真正做到做好制度管理,就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师生的利益出发,切实制订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职工岗位职责”“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职工职称评聘方案”等,同时加强对这些制度的检查、落实和考评,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法’必依”。

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增添内在的驱动力,而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最内在、最持续的推动力,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师生的思维和行动。建设好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衡水中学,总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感召力,“整个校园弥漫着一种让人看不见却分明可以触摸的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它无法显化,但可以感知,它无形无声,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衡中的校园文化处处彰显着正确的育人导向,校园内外的围墙张贴着历届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和各学科奥赛获奖同学及指导教师的照片。走进校园,从校道到教师办公室、教室走廊、食堂、运动场、直到卫生间都布置着各种不同的校园文化:有高考目标、名人格言、励志名言、师生作品、优秀师生照片等,无形中给师生带来一种时间和责任的紧迫感,时时处处都能激励着他们朝着理想目标奋发向前。到过衡中的人都会被该校师生良好的“精、气、神”所震憾,在这个号称“精神特区”的校园里,每位师生像是一团火在燃烧,都是一团燃烧的火。

而不少非重点校在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流于形式,缺乏长远周全考虑,没有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为此,学校要慎重思考、广泛调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校园布局特点,使校园文化的布置反映学校历史的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积淀和学校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等文化追求。如笔者所在校,原校区面积不足30亩,连基本教学设施都无法满足,很难谈得上校园文化建设。2011年搬迁至新校区,2013年因学校升级达标需要,布置了一些名师榜、师生书画展台、报刊长廊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新任学校领导通过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对校园文化的形式进行重新布置。一是做好榜样的宣传。通过挖掘身边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等优质精神资源,充分发挥榜样的有效作用,给全校师生以精神的鼓舞。如2014年高考,首次考上2位清华、北大学生,几十位学生被“985”和“211”大学录取,学校将他们录取的学校、在校学习的事迹进行展示;同时开展“最美二中人”“我最喜欢的老师”“十佳名师”等活动,将他们的优秀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墙上栏,广泛宣传,以此激励全校师生。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办好一年一度的“文化节”“体育节”“运动会”“元旦汇演”等,抓好平时的集体活动,如“跑操活动”“激情班会”“十八岁成人仪式”“高考倒计时”等形式,拓展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挖掘他们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强学校文化长廊、食堂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们爱在校园中、乐在学习中,彻底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三、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保障,一所好学校,必定会有一位好校长、一支好教师队伍。一流的学校必然有一流的师资,在衡中,有一位很有思想与智慧的张文茂校长,他始终认为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为了保证师资力量,该校采取“引”“培”“留”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略。“引”就是积极主动引进人才。长期以来,他们引进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领军队伍。“培”就是积极培养人才,在衡中有一百多位教师走出国门培训过,同时他们加大校本研训,建立“以老带新”等培养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每位教师的专业都有新的提升。“留”就是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经过十多年的拼搏,衡水中学的教师几乎个个是名师。同时,为了激发教师的激情,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首席班主任、教师”“星级班主任、教师”“星级员工”“十佳青年教师希望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评比活动,对取得成绩好的教职工,有进步的教师多表扬、多激励,既有精神上、荣誉上的鼓励,又有物质上、待遇上的激赏。从而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的师资队伍。

再反观我们非重点校,因生源的减少、重点校的扩招等因素,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师资大都偏于老化,学科结构也不够合理,不少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对工作退缩,缺乏热情和使命感,没有了新的目标追求,松劲乏力缺情现象自然滋生,必然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立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奖惩机制,解决教职工职业倦怠问题。二是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名家、名师请进来讲学,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如笔者所在校与北师大签约,为我校“一对一”帮扶培训十位教师,目前这十位教师均成为学科教学骨干;同时加大校本培训工作力度,践行“研究的力量就是学校发展的力量”理念,大力开展“三磨教学”“同题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已初步取得可喜成果,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赢得了上级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赞誉。

综观“衡中现象”,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作为非重点校绝不可妄自菲薄,而当勇立潮头,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虚心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强化执行力,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激发师生拼搏奋发,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1]陈绍军,许林.六大力量造就卓越衡中[J].智慧教育家, 2014(10).

[2]陶继新,张文茂.衡水中学解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衡中衡水教职工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衡水中学的孩子为何都自觉学习
衡水专场(二)
给钱,让你的孩子上“衡中”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对商学一体的“衡中模式”说不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