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平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而作为科学,我们发现和利用其规律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还是一种职业,任何职业在其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无数次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失败”——这些失败,通常并不是完全的失败,而只是局部的不理想,让人多走了几步弯路而已。但是,“不允许”教育失败,并不意味着教育没有失败。
美国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当代教育改革之父约翰·霍特在《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学校一直都是这样,无论是城市中心的学校还是久负盛名的大学,大家有一个共识:学生有了成绩,功劳是学校和教师的;学生没有成绩,问题一定出在学生身上。虽然措辞不同,但大致意思一致。有的人说他们太笨了,有的人说他们学习低能。学校和教师只会对好的结果负责。表面上他们在探讨学生为什么失败,其实是在探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为什么会失败,只是他们自己不敢承认罢了。”
同样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格拉瑟博士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文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痛斥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正是学校的失败制造了太多的失败学生,而教育的失败,学校是主因。令人惊讶的是,在许多人看来异常“成功”的美国教育,却有那么多探讨教育失败的书籍。而且小布什任总统期间,还特意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奥巴马同样认为美国的教育质量正在逐渐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加勤奋和努力,因此支持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清理不合格教师,增加理工科教师,并称美国要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而在我国,许多人动不动就拿美国的教育来说事,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教育的不满,而在面对教育部门、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所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尝试的时候,却又以“教育不允许失败”来百般阻挠。或许,不允许教育失败和不承认教育失败是一样的,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教育幻想。
实际上,教育失败案例从来不曾消失过,它一直追随着教育前进的步伐,伴随着教育者的成长。可是,每年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都会有大量的教育科研项目立项,又有大量的项目结题。看看那些结题报告,每一个都“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有数据、有案例,“人证物证”一大堆,看起来无可辩驳,却鲜有人提及研究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存在的遗憾、目前无法克服的困难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有位教科所的专家应邀做课题鉴定后坦言:如果中国的教育科研都如此成功,没有失败,甚至几乎没有遗憾,那么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欺欺人。
如果有人仅仅拿“教育不允许失败”来劝诫教育者,要敬畏教育这个职业,要慎重行事,要认真面对任何涉及教育的问题,力戒草率马虎、急功近利,无可厚非。但依我之见,当今中国,向教育的陈规陋习、落后观念和陈腐经验,以及积弊顽疾发起挑战的人,敢于尝试、勇于改革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要在教育领域做些改革,需要拿出极大的勇气,做出很大的牺牲。如同当下的经济改革,没有一点“壮士断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当然,教育改革除了勇气还要有正确的评价。例如:某项教学改革并没有达到原定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认为此项改革是成功的。现实中,有些改革确实实现了原定的目标,但是此举虽然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带来了更多棘手的问题,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其所带来的效益,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认为此项改革是成功的。只有正确认识教育的失败,教育才不会真正的失败。■
(作者单位:宁夏彭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