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彩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对有效实施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哪儿?如何实施评价?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一、评价的理论依据——源于课堂教学的“幸福度”
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来自课堂教学的“幸福度”,即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绝对不能再让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相分离的悲剧继续下去。课堂教学的真正乐趣,潜藏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幸福体验之中。因此,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反应,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即通过课堂教学体验到学习的幸福。
如,当学生受到批评时会怎样?是灰心丧气,还是分析原因,继续努力?是很高兴,还是不在乎?再如学生一天的学习是怎么安排的?当遇到不会的问题,是怎么做的?通过对比的方式评价出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的心理水平等级,然后存档。在三次评价之后,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纵向对比,以此为基础实施具有发展性的长期评价。进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当然,学生的“幸福度”更多地来自学生的成功体验与生命感动,是不能用数据进行量化的,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
二、评价的主体思想——在学生“差异”中穿行
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来建构和实施的评价,才会是符合所有学生需要的评价方式。因此,最有效的评价是基于差异的,以差异作为评价实施的前提,目的在于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差异,教学才能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活动。教学因差异而美好,差异是学生个体独立性的具体体现,差异不仅是需要承认和尊重的,更是需要敬畏和欣赏的,我们只有将教学评价观建立在对学生差异的“敬畏”和“欣赏”之中,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性。
三、评价的最佳路径——从“理解与信任”中寻觅
教学评价应当建立在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并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理解与信任。在理解与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很多的语言看似过激,却恰恰饱含着真情,更能够换得学生的信任。
例如,在批评或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语言使用不当就很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为此,许多地方制定了教师“禁忌语”。但是,不管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经验来看,教师批评和评价学生所使用的语言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受到使用情境、师生关系、学生个体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了比较容易的任务后受到的表扬,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表扬说“你真行”,实际上等于是教师对他能力的低估,会挫伤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反,这样的学生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失败时,严厉的批评既表达了对他应付出的努力的要求,也暗示了批评者对他的能力的充分信任。
四、评价的实践对策——在“多元评价”中进行操作
评价要为教学服务,适时的评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活动结果。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不仅要有鼓励和肯定,还要重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以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捕捉学生在语言、态度、行为等各个方面的表现,然后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估,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激励”和“批评”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割开来,也不能强调这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激励方面,而不敢过多的批评学生。什么是批评,“中国现代词典”中有中肯的解释:①指出优点和缺点;②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然而,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一味地激励与表扬,很难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批评,批评学生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