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6-04-15 18:07左世荣
成才之路 2016年7期
关键词:成长网络时代中学生

左世荣

摘 要:分析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心理教育;营造家庭氛围,减少网络诱惑;健全网络制度,开展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态度等方面,研究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时代;成长;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16-01

网络时代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难题。一方面它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现代生活,在通讯和信息上带来很大便利;另一方面,青少年可能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导致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阻碍。为此,就中学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在了解其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1. 人格缺陷,有害身心

网络世界是一个崇尚个体和个性的地方,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让其完全地放松,有时可能失去道德的约束,释放出人性深处的劣根性。长此以往,青少年就会出现人格缺陷,不仅模仿一些网络视频上的不良行为像打架、斗殴、吸烟、喝酒,还会在人格上出现障碍,出现攻击型人格、退缩型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久而久之,青少年身心就会受到很大损害,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而会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忽略社会责任。

2. 迷恋成瘾,妨碍学习

研究表明,中学生是迷恋网络的高发人群之一。有的学生平均每月上网150小时左右,对网络有强烈的依赖感,是名副其实的“电子毒品”吸食者,一旦脱离网络进入学习状态就会感到很不适应。有的不仅没有良好的自制力,而且会产生厌学情绪,上课恍惚,容易开小差,不由自主地进入幻想状态。更有严重的会极度不适应学习生活,渴望逃学,需求满足不了就出现头晕、失眠、紧张等情况,最后甚至不得不辍学或休学,严重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

3. 习惯虚拟,害怕社交

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虚拟性可以提供理想的交流环境,随意选择情投意合的朋友,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锻炼其网络社交能力,但时间一长,一旦沉迷其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像逃避现实、害怕交际、性格冷漠等,更有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孤僻。当今社会上很普遍的“宅男”“宅女”,看似一种潮流,实际上是网络侵蚀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情况堪忧。教师要站在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应对。

1. 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喜欢互联网,是因为它没有地位年龄之分,能给青少年提供独立的空间让其展示自我、分享信息。明白这一点,教师在引导时就不要一味弱化其作用,要把其放到台面上来讲,有选择地使用它。比如,学生都很喜欢使用QQ和微博,就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群,让学生交流信息,沟通感情。有了这一平台,就能在日常交流中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其在无形之中能筛选有效信息,认清并摒弃不良诱惑。此外,学校要针对青少年的上网现状制定出一些具体措施,以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首先,要系统地指导,让其明白如何上网。其次,要向其推荐一些文明有趣的网站,培养其健康的志趣。最后,要让其学会如何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在上网时就能避免很多问题,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2. 营造家庭氛围,减少网络诱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是港湾,也是学生的第一间教室,父母便是其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建议家长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挤出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在和其交流时要放低姿态,与其平等地对话,以此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用心关怀学生。给其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其真切感受到家的温馨,而不是去网络虚拟的世界寻找心理安慰。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身修养。在平常上网时端正态度,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其理性地对待网络。第四,要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认知,然后去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3. 健全网络制度,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态度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校合作,也离不开社会的辅助。首先,要成立网络立法委员会,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并且设立电子警察,成立网络监管队伍,从根源上阻止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其次,要加大网络违法的惩罚力度,查封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网站,对相关人员采取严厉的惩罚,避免其再犯。最后,政府可以联合学校、家庭举办相关的网络健康教育,像“阳光网络”“我是健康上网的好少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正确的网络态度。或者可以收集一些网瘾少年的案例,组织专家开设讲座,借助实例与学生交流,让其有所触动。此外,社会要发挥其监督作用,规范网吧等上网场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让其在复杂的信息时代能健康发展。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合作,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上网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玲,陈家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德育的关系辨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袁忠霞,张玲.构建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05).

猜你喜欢
成长网络时代中学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