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航 徐兵 张珊珊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中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治对策主要是: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资源保障体系;建立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及时针对性、交叉渗透性原则等。
【关键词】 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对策
截止到201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190万人,是一个总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深入变化,研究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重点工作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就要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普遍状况进行基本的了解,合理对症下药。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大多数研究生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自我和外部客观环境能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在思想感情方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他们普遍热爱生活,能够创造和享受生活;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希望,态度比较乐观;社交活动能够正常开展,与人交流比较积极,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把握适当的为人处世态度,进退得当,总体上心理上的积极方面多于消极方面。
2、研究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现象普遍
近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各种事故经常见诸于报端,例如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案例。当前,虽然研究生群体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心理失常的研究生,从本世纪初起,学界就对此有了一定的关注和认识。2002年有学者对北京四所大学的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因心理问题退学、休学的研究生占退学、休学研究生总数的30%以上。且这一数据呈现上升的趋势。除了前文提到的极端事件之外,还有很多没有被引起关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严重危害着研究生及相关群体的身心健康。
同时,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一般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盲目、冷漠等方面,所有这些心理问题在现实中往往容易导致研究生缺乏责任感、缺乏安全感、情绪悲观、行为偏激、自我封闭等感情和行为,这反过来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就会可能导致上文中提到的案例中的后果。另外,近年来以抑郁为代表的自闭性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作者对长沙市大学城的3所高校的研究生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具有抑郁倾向的研究生在所有心理出现问题研究生中的比例最高。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面临各种压力
(1)学业压力。近年来,各个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对研究生的学术要求和管理都大大加强了,主观上这是为了提高高校研究生质量和科研水平,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同时也在客观上加重了研究生的负担,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对研究生论文发表的数量和选择发表刊物的级别做了硬性的要求,如湖南大学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在C刊上至少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才能毕业,这些要求和规定使得研究生不得不以更加紧张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之中,长此以往,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则很容易使研究生产生心理问题。
(2)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年年攀升,研究生的就业优势也逐渐减弱,他们现在也和本科生一样不得不面对就业压力的问题,除了就业市场中研究生的供给越来越多而造成的就业压力外,我国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还是存在趋热避冷的心理,这使得热门行业的人才供给过剩,冷门行业急需人才但供给不足。另外,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如偏好招聘男生,只招聘“211工程”、“985工程”院校的毕业生等等,都加重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而这种直面的压力则会使研究生陷入狂躁、焦虑的心理之中。
以上两大压力是当前研究生群体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两大主要压力,此外,来自于情感、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成为研究生产生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2、研究生群体内部的差异
(1)性别的差异。因性别差异而导致心理问题更多地是存在于女研究生身上,一方面,受传统社会思维和现实情况的约束,女研究生所要面临的婚恋压力和挑战普遍大于男研究生。另一方面,社会对男研究生的认同和期望值往往大于女研究生,而女研究生基于自己高学历高素质基础上的自我期望值并不低于男研究生,这种矛盾极易产生冲突,给女研究生带来心理负担,另外,女研究生心理一般比较细腻、敏感,在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自我调节,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2)生源的差异。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生源比较广,从入学方式来看,除开社会考生外,一般有被保送和本科直考上来的两类,从生源院校来看,有的来自于重点高校,有的来自于普通高校,这种差异的存在就可能导致他们入学后进行相互间的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比较,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和情绪。例如:被保送的研究生可能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性,从而有意或无意地轻视其他研究生,长期下去将使得人际关系恶化,从本科直考上来的研究生可能由于在本科期间长期准备研究生考试二忽视其他技能的发展,从而跟不上学习工作的节奏而导致负面心理,本科是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可能在与本科是重点院校的研究生交往时产生自卑心理,等等。
(3)人生阅历的差异。正是由于研究生生源广泛,所以群体间不同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存在着教大的差异,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婚恋状况,二是年龄。对于已婚者或正在恋爱中的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在遇到困难时有倾诉的对象和陪伴者,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态,二婚恋状况不佳的研究生则对生活的认识可能相对不足,更容易产生孤独感、盲目感甚至是无助感,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很多都是以社会考生的身份考上研究生的,年龄较小的研究生则一般是被保送的或者从本科考上来的,二者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圈子存在很大不同。这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难以沟通和认同的现实,都易出现对比后的挫折感。
三、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对策
1、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资源保障体系
首先是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及时更新,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管理者通常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多为本、专科生,认为研究生的心理成熟度相对比较高,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保障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投入,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势,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咨询和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心理工作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设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通过资金投入和制度的适应性变革来帮助研究生化解各方面的压力,如:通过设立研究生勤工助学岗位等来化解某些研究生的经济压力;通过选配优秀的指导老师等来化解他们的学业压力,等等。
2、建立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功能。教育者和教育部门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发挥主体功能。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经常性地举行健康宣传活动等,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引导他们自觉树立自我心理健康维护意识。
二是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对心理出现问题的研究生进行及时地指导和纠正,在心理咨询时坚持群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相结合,既要发现和解决研究生普遍共存的心理问题,也要为个别心理问题提供科学完善的指导。
三是可以积极引导研究生、特别是心理出现问题的研究生参加适当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研究生会更容易敞开心扉,而且会开阔眼界、获得更多的外界信息和帮助,这对于解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做好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导师是研究生平时接触最频繁的教职工之一,对研究生的生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使研究生心理健康建设体系发挥最大化的功效,必须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水平。
(2)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如前文所述,研究生总体上心理比较健全,综合素质比较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端正自我评价和认识入手,通过努力自我提高、积极面对挫折和挑战等稳固和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外界的帮助下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外部世界,使自己心中的积极认同多于消极认同,从而锻炼和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同时,研究生的群体性自我教育也很重要,目前对于高校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心理委员队伍,与教职工不同,心理委员平时与研究生同学接触更多,是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要配备好、培训好。
3、把握好研究生心理健康防治的几个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高校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防治工作必须以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为目的,不能搞应付、搞形式主义,不能怕麻烦,要本着方便研究生的态度来做好相关工作。第二是要坚持及时针对性原则,心理问题各有所异,且如果不及时干预,则可能恶化性发展,所以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治工作要做细致、有针对性,做得充分、有及时性。第三是要坚持交叉渗透性原则,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决定了单纯的某一项教育措施效果往往不佳,因此要把各个相关的措施联结起来,把心理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定程度上交叉起来,形成一种对研究生心理问题防治的广泛而持久的渗透机制。
【参考文献】
[1] 孟馥等.医学研究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
[2] 江立成,杨峰.当前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