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华
浅析伪命题
◎刘润华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说明社会上存在一些伪命题。通过分析这些伪命题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不良后果,说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认清、摆脱伪命题的必要性。
伪命题 束缚 摆脱
所谓伪命题,就是不符合客观事实或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的命题,可以将它理解为错误的命题;还有一种解释是指没有意义的命题,无法断定其真假,包括我们给自己强加的、莫须有的命题。
属于第一种解释的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凭理论或论证证明其真伪。伟大的科学家有时也会被伪命题束缚,最典型的要属于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理论不仅束缚着他自己,在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1]直到伽利略于公元1859年在比萨斜塔成功地做了双球实验才证明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是伪命题,从此打开了近化科学的大门。[1]当然,我们现在在物理实验课上就可以做实验证明该命题是假的,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命题失误的根源在于他对该命题没有进行科学实验,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对此没有做深刻的逻辑思辨,只是根据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石块比树叶的下落速度快的自然现象就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错误的结论。
伟人有时会犯错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伪命题。很多人常常会陷入一个个伪命题之中,被其束缚难以挣脱。被伪命题束缚难以挣脱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伪命题若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就没必要理会它;但有些伪命题影响到了人们的思想、生活,我们就应该点破它,特别是一些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命题,就更不应该让人们受到误导、祸害。
举个例子:很多同学在课间上厕所或放学离校的路上,都会刻意地与他人同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了一个这样的心理暗示:自己一个人走是人缘不好的体现,所以与他人结伴而行就是人缘好。在我看来,这就是陷入伪命题的表现,在被禁锢于这个伪命题中的同时,我们失去了自信,我们变得胆怯,却很少有人想到只有真正人缘不好的人才会刻意为自己掩饰,而那些不需要掩饰的人即使独行,也是坦坦荡荡,大步向前,那些做不到心无旁鹜却深陷于伪命题无法自拔的人,只会在那些莫须有的命题中越陷越深,一生在他人目光的夹缝中生存,看不到真实的自己。
并不是只有我的同龄人会陷入伪命题之中,很多成年人对于生活的小惶惑也往往来自于伪命题。譬如:社会上一些女性不知道家庭和事业应该如何选择,认为女性家庭和事业不能兼得,所以为了家庭而抛弃了工作的机会,使十几年的努力学习付之东流。细想,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你不可能只用一条腿走路,生活中的困难总是有的,虽然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有时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变压力为动力,鱼和熊掌不仅可以兼得,还可以从中得到欢乐。
我们不妨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惶惑有多少是伪命题?因为担心下午去拜访病人不吉利,就在去与不去探望病中的朋友之间进退两难;因为担心儿女成为左撇子不好而刻意迫使儿女使用右手;因为在乎人与人身份、地位的差异,就对是否上前一步与自己欣赏的人结交犹豫不决;认为某些数字不好就花几万、几十万元买个自认为是吉祥的号码(车牌、手机号码等)。
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少次是因为伪命题带来的惶惑而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挣脱伪命题的枷锁,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能让我们活得更简单坦然,更幸福充实,更优雅自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要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而片面地相信一些伪命题。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相信科学能够战胜一切,那些伪命题在知识面前才会不攻自破。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努力学习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的,至于别人如何想我们、看我们便是无足轻重。因此,我们应当给自己以信心,相信我就是我,我才是我,勇于摆脱伪命题的束缚,做一个自信、独立的人。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6-48.
(责任编辑刘冬杨)
刘润华,女,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