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韬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坚定“三个自信”的总动员、总号召。在当前大学生中进行“三个自信”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时代需要,坚定“三个自信”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担当。大学生要坚定“三个自信”,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理解、践行“三个自信”。
[关键词]三个自信;当代大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4-0033-02
一、“三个自信”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时代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这种自信是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的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但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内环境下,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和大量思潮不断涌现,受西方价值观念、中国与西方发展差距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却不乏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认同西方的政治制度,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问题。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推进“三个自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三个自信”的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育人树德目标与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政治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促进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现实需要,更是抵制各种错误的国内外社会思潮和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通过开展“三个自信”教育,能促使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汲取到为理想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乐观情怀,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造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定“三个自信”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担当
青年人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纵观历史,古今中外,青年始终代表着民族国家的发展方向,只有强化青年人的思想方向,才能引导民族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在17岁的时候就树立了为全人类而工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奋斗目标,并在30岁时与恩格斯一起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成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周恩来12岁的时候就确定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21岁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29岁领导南昌起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年轻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党的历任领导人都对青年给予厚望,在不同时期的讲话中都提到了青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青年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优秀青年代表时发表讲话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宏伟蓝图,又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美好愿景。因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努力奋斗。特别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作为精神支柱。因此,大学生能否坚定“三个自信”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三、当代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主要路径
(一)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目标,更要对生活有远景规划。追求的理想越高,信念越坚定,才能发展得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一定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青年人一旦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就一定能坚定“三个自信”,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为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济大学团委不断创新培养路径,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团干部培训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百名优秀大学生培养工程”等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信心满满地坚定“三个自信”。
(二)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党情。要认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党和人民选择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合理制度。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认识到“三个自信”不是虚妄和空洞的乐观,而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历史发展和时代趋势的准确判断上做出的清醒分析。同济大学将党史国史教育与校史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党、团员意识教育、感恩教育等各类主题活动,以党史党建座谈会、“再现光辉历程”图片展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将同济大学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传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和谐理想”办学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在参与中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高。
(三)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启迪,自觉践行“三个自信”。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识最初往往是概念性的,必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感知、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其真谛,把握其精髓。同济大学千方百计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搭建各种平台。近年来,学校已签订卓越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单位89家,建立校企联合课程62门,组织申报35个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个上海市产学研践习基地。组建303支实践团队奔赴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城市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50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创青春”等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以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成功。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锻炼了自身的才能,更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和深刻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实践的体验中实现了对“三个自信”的认识飞跃。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