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滴
从1945年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提出“原生艺术”这一概念开始,原生艺术便在当代艺术发展与社会演变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旨探究原生艺术的概念与分类,在另类的世界里找寻人潜意识里最本质的艺术状态。成为自己,回归本源。
一
1945年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游历瑞士,几次探访精神病院,精神病人的创作给他的内心带来了感动与冲击,回到法国后,他便提出了“原生艺术”这一概念。他的艺术创作也是当时最具创造性的代表之一。
或许在当代社会“原生艺术”一词仍然十分陌生,它不过是被小众艺术家认可并且热爱的艺术,很多人甚至对它充满了敌意,因为过多的艺术家以之为借口,随意的涂鸦便给他们冠上了原生艺术家的名号。
对于原生艺术,我们不敢说谁才是真正懂它的人。如果给原生艺术一个定义,或许连提出这一概念的杜布菲都思考了好几十年。最后他总结:“(原生艺术包括)各种类型的作品———素描、彩画、刺绣、手塑品、小雕像等等———显现出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尽可能最少地依赖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陈词滥调,而且作者都是些默默无闻的、与职业艺术圈没有关系的人。”
“原生”一词在《老子》中得到了深刻的解读,成为自己,回归本源。杜布菲把原生艺术作品分为三类: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通灵者的绘画、具有高度颠覆性的民间自学者的创作。无论是三者中任何一类人的艺术都无法列入传统意识流的画派之中。一个画派从诞生到成熟,都经历了完善的艺术理论系统的教育,如印象派。经过长期学院式训练的艺术家在传统绘画领域拥有既定的思维模式以及完善的理论基础,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绘画技法上,同时精神与理论上的改变,都与自己本质相违背,也离“原生”越来越遥远。然而,如今的艺术家却在无限的追求“原生”,强制自己摒弃十几年的传统艺术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代存在着相当大一批打着原生艺术头衔,却只是妄图使自己的艺术变得无意识的“伪原生艺术家”。
二
精神病人、通灵者、民间自学者,他们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初露头角。在审美得到质疑,剽窃日益严重的当代,原生艺术就是一个颠覆性的存在。
1.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
精神病人是隔离在社会边缘的一类人,在杜布菲提出“原生艺术”一词之前,1921年在瑞士一家精神病医院服务的瓦尔特·莫根塔勒(Walter Morgenthaler,1886-1965)以当时环境下的精神病人的创作物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一个精神病艺术家》一书,并且在书中刊登了病人的照片和真实姓名,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也将精神病人的创作首次引入外界艺术作品的行列。1922年德国籍精神病医师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1886-1933)出版了《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因其妻子患有精神病,致力于研究精神病的普林茨霍恩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几年里,收藏了大量的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他的研究表明精神病人的艺术创作不仅与他们的病情、治疗方式有关,其创作归根于他们从小的生活状态及个性的发展。这部著作同时给超现实主义者带来不小的冲击,对于疯癫创作的盲目崇拜,让他们时刻关注这些脱离社会轨道的边缘者的艺术作品,甚至认为这些关在精神病院的艺术家们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2.通灵者的绘画
何为通灵者的绘画,是人处于意识与非意识之间进行的艺术创作。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就是除了写以外的原生艺术画家。尽管现在甚少人了解他的绘画世界,但事实上,绘画创作同其写作一样伴随了他一生。雨果通过尝试各种材料与方法,使其绘画作品有一种朦胧感,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这类绘画作品在当时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注意,其中也不乏许多超现实主义者。
3.具有高度颠覆性的民间自学者的创作
绘画作为古代欧洲贵族阶级的专利在十九世纪中叶被打破,随着新的激进主义的诞生,绘画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题材也更迎合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与状态。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对民间艺术极为推崇的画家与作家,对于民间艺术的研究也从绘画延伸到传统歌谣、陶器、文学作品等。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当时被封为“朴素艺术之父”的亨利·鲁索(Henri Rousseau,1844-1910)。所谓的自学者,并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没有受过教育,鲁索不但喜欢与艺术届大师交流,也热爱绘画以外的艺术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视觉上的写实,而是一种更接近心灵、更笨拙的绘画手法。在鲁索死后,朴素艺术随之诞生并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是当时社会形态下所迸发的艺术产物,也是当时政府极为推崇的艺术形式。或许在现在看来,我们并不能够真正定义何为民间自学者,在职业画家与自学者之间仅仅存在着一道薄弱的界限,然而我们做能肯定的是这些艺术家对艺术真正的认知与看法是超越任何一个科班出身的画家的。这份“无知”便是当代画家极为渴望的。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