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16-04-14 01:18苏晓冬
考试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动手美育

苏晓冬

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和意志等。他们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能最促进智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只有当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因素的认识活动中,智力活动才会被激活,学生对学习才会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用。”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体会到,必须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催化剂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呢?

一、生物教学应回归生活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如在讲“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一节时,我就举了学生熟知的“鲨鱼和牙签鸟的故事”及生活中最平常的例子“人吃菜”、“人浇花”。而在讲“蒸腾作用”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的温度”这一知识点,我就举了“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实例。讲“植物吸水、失水”时,我就引导学生回顾“糖拌西红柿”及“菜农常给菜洒水”等现象。这样,一个个平常可见的生活例子,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重温,使学生在“同化”中很快理解、掌握文中知识,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物教学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由此可见,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生物教师紧迫的任务。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点,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上“我国的植物资源”一课时,我首先借助各种资料,有感情地介绍了地大物博的中国资源是何等丰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随后利用资料及课本内容讲述我国资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危机感激发学生更深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祖国的紧迫感和为我国生物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的责任感。

当然,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从具体事例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围绕教学目的,使生物科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生物教学应注重氛围地营造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实验法的步骤”中,我先以一个响尾蛇捉老鼠的故事引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不会感到“实验法的步骤”知识点单调枯燥。而在讲《我国动物资源及保护》时,我以《猎人与藏羚羊的故事》引入,学生的感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积极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当然,生物教学大多内容还是实验为主,因此营造“参与”氛围,让学生动手实验,也是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的一点。因为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观察等直接感受,会进一步要求亲自参与实践,渴求以自己的操作活动对所感兴趣的事物加深理解,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参与”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试验。比如让学生动手解剖鸡翅膀,动手鉴定骨的称谓,了解骨的结构,动手检验淀粉酶的分解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使生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参与”情境中,“问题”情景的适当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遵循教材内容,特别是在直观教学、启发观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疑,步步紧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四、生物教学中应渗透美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后形成的教育。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中蕴涵丰富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生活美的内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必需的。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就可让学生体会到凯巴森林的和谐之美。而在讲人体的结构时,肾、肺、眼睛、四肢等这些人体具有的左右结构的对称就可引导学感受其中的对称之美。同样,《植物的生命史》中从植物的开花、传粉、受精并产生种子、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到幼苗发育成为成熟植株并繁衍后代。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其中的美妙变化及当中的韵律之美。再如,讲到《心脏的结构》时,可出示模型演示给学生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装置、拆卸、亲自操作,让学生体验其形象之美。

当然,生物教学中的美育不是为美而美,而是要贯穿生物教学全过程,并对生物教学的智育、德育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美育合理渗透的重要课改任务。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欲望,使素质教育寓生物教学工作之中,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动手美育
我也来动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动手演示找错因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