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阅读题拿高分的技巧

2016-04-14 19:06张艳
考试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自传语句

张艳

近年来,虽然高考改革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但语文在高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重要得分项的文本类阅读题,考生要想拿到高分,在日常备考训练中就要掌握一定的拿分技巧。笔者结合十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摸索出几点小技巧,与各位读者共享。

一、原汤化原食

在中国,北方人爱吃饺子和面条等面食,还会在吃饱后喝点汤,美其名曰“原汤化原食”,其实,解答文本类阅读题,也可以借用这一理念。许多考生常在考试中由于紧张等无法组织出最佳语言作为答案。我们可以另辟蹊径,细心从原文中寻找恰当的语句即可作为标准答案。以2015年全国卷《朱东润自传》为例:

朱东润自传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流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以第(2)题为例,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文中有这样的语句:“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此句可以作为答案。

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请到近处找一找

文本类阅读问题的设计,它所测试的能力是一个难度呈阶梯式递进的过程,回答针对原文原句的设计问题时,只需要从问题语句的近处赏析提取。以《朱东润自传》第(4)题为例,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原文中有这些语句“一个传主只要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他的评价全部交代,别传这类作品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这些多可以原句照搬照用。

三、量体裁衣,根据分数设计得出答案的要点范围

文本类阅读问题的设计,后面会附上分值,这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解答的好参照。按照高考语文阅卷的标准,阅读题一个知识点为2分,学生可以根据分值准确把握自己需要解答的相应知识点,分条解答,既做到条理清晰,覆盖面全,又不会出现遗漏知识点的失误。

以《朱东润自传》第(3)题为例,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6分)分值为6分,就要找到三个知识点,才能回答完整。答案是:以学术观点为主,思想深刻分析透彻,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

四、牵住牛鼻子,抓住规律,用术语规范作答,提高得分率

文本类阅读的问题设计中,常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考生遇到此类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答:一方面,从结构上分析,根据该语句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相应术语规范作答。如果语句位于文章的首段,则可用“引起下文,总起观点,为下文做铺垫”的术语;如果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则可用“过渡,承上启下”的术语;如果语句位于文章的末尾,则可用“总结全文,升华中心,首尾呼应”的术语。另一方面,从内容上分析,根据语句所在文段的上下文,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文章中心等方面总结该语句的作用。

总之,文本类阅读题是一个重要的得分大项,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多读课外文章,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在答题时灵活运用一些小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自传语句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重点:语句衔接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我母亲的自传》中的创伤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