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芳宁正振苏乾军
(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桂东大瑶山某矿区地质特征
■李群芳1宁正振2苏乾军2
(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该矿区位于大瑶山隆起的西侧,出露地层均为泥盆系下统,浅海相碎屑-化学沉积,矿床种类主要为铜矿,矿体产于破碎带中,受断裂控制明显,属中~低热液充填脉型矿床。
大瑶山 铜矿 破碎带
桂东大瑶山地区处于华南板块加里东褶皱系,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南方有色金属、稀有、稀土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1]。矿床以小型为主,类型主要有斑岩型、断裂-蚀变岩型、矽卡岩型,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2]。前人在大瑶山地区做了大量了地质工作,为该地区的找矿提供依据。
大瑶山北西段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桂中凹陷与大瑶山隆起结合部位,属大瑶山成矿带的北段,为典型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铜矿床[3]。矿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大瑶山复式背斜西翼,区域构造位置属大瑶山隆起的西北边缘部位。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均为泥盆系下统,浅海相碎屑—化学沉积,地层由老至新有: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郁江组(D1y)、二塘组(D1e)、官桥组(D1g)、大乐组(D1d)以及第四系(Q)。
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面,为褐黄—紫红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粉砂岩,局部含岩屑或夹粉砂质页岩,薄层,砂岩中有交错层理和波痕,与上覆郁江组呈渐变过渡整合接触。未见底,厚度>780m。
泥盆系下统郁江组 (D1y):分布在矿区东面的山坡一带,为浅黄~灰绿色(风化后为褐黄~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岩夹泥岩、页岩薄层。下部夹灰岩薄层或透镜体。与下伏莲花山组呈渐变过渡整合接触,厚度约110~180 m。
泥盆系下统二塘组(D1e):分布在矿区东侧的低缓山丘一带,为浅灰~灰黑色(风化为黄褐色)泥岩、泥质灰岩、页岩,与下伏郁江组渐变整合接触。
泥盆系下统官桥组(D1g):分布于矿区中部低缓山丘一带,为浅灰~深灰色(风化为褐黄色)泥岩、页岩,上部灰岩夹页岩薄层,与下伏二塘组呈渐变过渡整合接触。
泥盆系下统大乐组(D1d):分布在矿区的中西部。为灰绿~灰黑色泥岩、页岩、疙瘩状薄至中厚层灰岩。与下伏官桥组渐变过渡整合接触。
第四系(Q):在矿区内分布广泛,普遍分布于缓坡及低洼地带,底部多为磨圆度较好、砾径大小不一的砂岩滚石、碎石、泥沙,覆盖于前第四系各岩组的基岩剥蚀面上,中部为泥土、碎石(亚粘土),上部为淤泥、耕植土(粘土),厚2~10m。
1.2构造
矿区处于大瑶山隆起的西侧,出露的地层均为单斜岩层,总体是南北向线状分布,倾向西,北部稍有弯曲转为向南西倾向。褶皱、断层都不甚发育,只有F1比较明显,其余的破碎带虽有挤压面,但地层没见位移,可作为F1走向断层旁侧的次级裂隙对待。F1断层呈近南北方向舒缓波状伸展,图幅内长约3Km。挤压破碎带宽4~10m,倾向东,倾角36°~71°;F2断裂破碎带:近南北向断续分布主要有五段,与F1断层平行排列,是F1东侧的次级破碎裂隙。两侧地层没有明显的位移;F3硅化破碎带断层长约1000m。倾向东,倾角为70°~80°。
1.3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严格受破碎带制约,整体形态呈脉状及透镜状产出。矿体产状与破碎带产状一致,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5~90°,大部分大于80°。矿化一般呈脉状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及两侧裂隙中,矿化不均匀。矿体中常有夹石,夹石的岩性为灰黑色疙瘩状灰岩,有微弱的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夹石在矿体中分布无规律。按矿体产出的断层带圈定了Ⅰ、Ⅱ、Ⅲ、Ⅳ四个矿带,Ⅰ号矿带产于F1断层中、Ⅱ号与Ⅳ号矿带分别产于F2-1和F2-5号硅化破碎带中,Ⅲ号矿带产于F3断裂硅化破碎带。四个矿带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严格受断裂带制约。
Ⅰ号矿带分布于矿区西部F1断层中,整个矿带控制长度约1180m,倾向控制深度约100m。矿体赋存标高在+102~+210.0米之间。已揭露的矿体形态较简单,脉状或透镜状,倾向东,倾角36°~71°。
Ⅱ号矿带位于F2断裂破碎带北段,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均倾向东,陡倾斜,近于直立。矿体赋存标高在+136.0~+260.0米之间。
Ⅲ号矿带位于F3硅化破碎带断裂中,矿体呈脉状,均倾向东,倾角为70°~83°。矿体赋存标高在+140.0~+266.0米之间。
Ⅳ号矿带位于F2断层破碎带的F2-5号硅化破碎带。矿体走向45°~50°,倾向北西。矿体赋存标高在+110.0~+236.0米之间。
矿石主要以他形及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及碎裂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穿插构造,斑团状构造。
4.1矿床成因
该矿区内矿体产于破碎带中,矿体赋存于含矿脉(带)内,受断裂控制明显,同时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主要与含生物硝的疙瘩状(扁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有关,属中~低热液充填脉型矿床。
4.2找矿标志
(1)构造找矿标志:该区内矿化严格受到破碎带的制约,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控矿因素。寻找该类型的铜矿床可以在近南北走向的断裂构造以及相伴产出的次级裂隙构造中进行;(2)围岩蚀变和矿化是找矿标志:晶石化、黄铁矿化等是区内的近矿围岩蚀变,裂隙构造中有硅化和少量的重晶石化就预示了矿体存在的可能;
该矿区位于大瑶山隆起的西侧,出露地层均为泥盆系下统,浅海相碎屑—化学沉积,矿床种类主要为铜矿,矿体产于破碎带中,矿体赋存于含矿脉(带)内,受断裂控制明显,同时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主要与含生物硝的疙瘩状(扁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有关,属中~低热液充填脉型矿床。
[1]傅良刚.桂东大瑶山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矿物学报 [J].2009.增刊.115.
[2]邓军.桂东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矿产与地质 [J].2013.27 (2).8.
[3]吴荣华.广西大瑶山北西段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M].2012.63.
P624[文献码]B
1000-405X(2016)-7-69-1
李群芳,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