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

2016-04-14 21:14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佳木斯文明绿色

柳 琳

(佳木斯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

柳 琳

(佳木斯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佳木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农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条根本路径。努力转变过去的思维方式,走出新的农业服务道路,突出农业上的优势和长处,完成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领头羊。强化国家粮食安全重责,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实施配套改革试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从而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优质农业;新思路

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条根本路径。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治理农业污染,发展农业中的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也从单一的填饱肚子转变为追求品牌、追求时尚的高端化。绿色有机的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佳木斯的农业无论从全省还是从全国来说都处于领先地位,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责,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改革中,也要相应地担负起改革试点的任务。

一、 认清佳木斯市在生态和农业上的优势

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而佳木斯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东北中的小东北。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比罗比詹市相望,与俄边境线长170公里,是整个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佳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同时,周边有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张广才岭,境内大中小河流130多条,松花江流经汤原县、佳木斯市郊区、桦川县、富锦市,经同江市三江口入黑龙江,河流、森林、冰雪、沼泽的交汇孕育了优美的北国风光,也带来了众多的腐殖质,成就了三江平原的沃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聚于此,三江沃土造就了旱涝保收的北大仓。

佳木斯境内有森林、草甸、沼泽、各类水生植被,动植物、矿产资源富庶。从空中鸟瞰佳木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环抱在城市周围,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风景画。在绿色食品方面,2014年国家开展了四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黑龙江省唯一合格率达到100%的城市就是佳木斯,曾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尤其是2014、2015年连续两年居内地排行榜之首。还拥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和120多种野生药材,可以说佳木斯处于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和大小兴安岭水源的涵养重要区域,对我省和我国都起到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一直以来,佳市十分重视粮食生产量的优势,和省内其他城市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又指出了质的优势。“绿色蓝天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让人豁然开朗。寒地黑土就是佳木斯的最大资本,这是本市农业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最大优势。这样的土地有利于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在目前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的情况下,在食品安全如此脆弱的情况下,怎样占领高端消费市场,怎样提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是发展的方向,也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我市境内有综合性大学,有各类农业研究院所,有农垦的企业,有很多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要技术有技术,要装备有装备。同时“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指出了具体的开发方向,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响佳木斯农产品自己的品牌。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畜牧业,把绿色、安全的畜禽类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真正发挥出佳木斯市生态方面的长处。相伴随的还有特色旅游业,可以利用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民俗游、“现代大农田”为主题的农业游,让这些特色文化主题的旅游产业成为农业背景下旅游业一个新的开发点。让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促进佳木斯经济的整体振兴发展。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1],只有在农业和生态两者结合的优势上解放思想,才能看清现实,找到向前推进发展的着力点,从而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精准发力。

二、 打造佳木斯绿色优质农业的重点任务

1.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责

佳木斯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百分之一,但这片土地上一年所产出的粮食,却可供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六分之一食用,这和我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密不可分。佳木斯所在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土质肥沃、水质纯净,是一年一季作物生长的最佳之地。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坡比不超过万分之一,水利条件优越,有源源不断的腐殖质。这些都是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因此为了保持农业优势,同时为了更好地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责,必须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极端重视,为子孙后代负责。必须坚持耕地红线政策,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我国的现实情况就是人口多、耕地少,因此耕地保护工作决不能放松。虽然佳木斯市在耕地面积上和全国相比很占优势,人均耕地15亩,是全国平均人均耕地的将近10倍,但仍然不能放松对耕地红线的保护。这是重责所在。

二要坚持黑土地的保护工程。黑土是优质农业赖以生存的最大法宝,必须用十二分的精神去保护。这些年,黑土也存在这“减量退质”的问题,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抓起。除去自然因素外,需要加强科学的耕种方式,用高标准严要求来保护优质生态农业的基础[2],从而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在保护黑土地方面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让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要坚持推进“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的“三减”计划。农药和化肥曾经为我国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过贡献,这是客观事实。但是随着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过度,很多农民已经形成了依赖性,导致土地开始板结,土质越来越薄,不断减产粮食。科学地使用化肥显得十分重要,例如现在很多地区开始试验用插秧机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不但能减少化肥的使用,还能增产,同时成就了绿色农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佳木斯盛产水稻、大豆、玉米、甜菜等大宗农产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示认定的土地占了总耕地面积的92%。在畜禽类方面也是国家主要有产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核心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些都为佳木斯市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我们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作为引领,加强政府支撑、加强法规保障、加强种植要求,在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推动农产品的优质化生产,打造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三减”向绿色有机方向调解,开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和“绿色厨房”,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体系,实施更加严格的农产品制度,成为可追溯的绿色农产品,形成品牌优势。

利用好国家对商品粮核心产区方面的相关政策优势,加强水利、机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运用国家目标价格保护政策,调整大豆的种植情况,既为国家急需的农产品大豆进行补缺,又可为农民创造价值,提高收入。与此同时,重塑我市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传统优势。围绕“农字号”做好“大文章”。

推动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向精深加工转型。全力提升粮食精深加工、做大肉乳加工、做强酒品饮料生产等项目。瞄准市场,用优质原料,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为佳木斯的支柱产业,可以长期依靠、长期创造经济效益,带来长久的利益链条。力争用5年时间,将绿色食品产业产值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在休闲食品产业等新兴产业上找到新的突破点。

3.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在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中,需要通过加强生产性服务来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实施“互联网+”的农业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大米、有机蔬菜可以走出佳木斯、走出黑龙江、走向全中国。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引导农民建立多种销售途径。在这一点上也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持,冷链物流能更好地提升畜禽类产品的保质期和口感,从而保障品牌效益。推进生产标准化和监管信息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

积极推进“粮改菌”“粮改经”“粮改饲”“粮改牧”,向高效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方向调结构促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的传统思想,用新思维去适应市场,抓住农业市场化的重大机遇。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小宗农产品上稳步发展,适应经济发展后人民经济水平提高的现状,把握个性化消费的实质。例如我市已经引进的项目,大榛子、紫苏和红树莓。小宗农产品在个性化消费的今天已经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要能很好的把握市场变化,加强存储藏保、加工转化、错季营销等因素的调解,也可产生很好的市场经济效益。金融保险服务可配套为小宗农产品做配套保险服务,从而低于市场风险。

还要坚持不断的宣传我市的品牌,例如“佳木斯大米”“鲟鳇鱼之乡”“大马哈鱼之乡”,等等。把佳木斯的美名宣扬出去,才能为产品打开销路。积极推进安全食品的制度建设和严格执行检疫标准,把好质量关,通过质量过硬的农产品,叫响中国安全食品基地的品牌。

4.实施配套改革试验

我市土地多,不存在农业非农化、非粮化的问题,因此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上要放开手脚地干。坚持推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从以前的数量增长变为数量质量并重。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业合作社一切为了社员,社员主动为合作社出谋划策,达到双赢的效果。引导农民学会合作、坚持合作、科学合作。尤其是支持发展种植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农机合作社等突出主题的联合社,在实行过程中,可以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的界限,从而实现更广阔的合作。引导农业合作社不断更新经营观念,提高营销的水平,找到销售新渠道,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引导农业合作社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使日常管理更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取得更多农民的信任。

加强生产规模化。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农场制,大片土地机械化操作,从而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效益。我市也需要继续推进土地流转,用多种方式进行联合经营、合作经营,提高农业整体的规模化水平。加强农机的推广和使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民对农机的认识,引导农民从只有产中的收割使用农机,到把农机扩展到动力、播种的产前和仓储、加工的产后,促进农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引进工商资本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工商资本与农业对接。目前我市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践上的成果,形成了“象屿模式”“金玛模式”和“新峰模式”。这些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粮食,他们已经和农民形成了利益联结。工商资本进入工业后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打通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也帮助解决了降低成本和农民增收的问题。

三、 在新形势下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我市的生态环境为佳木斯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这是依靠。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农业就要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让农业发展无后顾之忧。森林、湿地、冰雪为绿色优质农业提供了种植条件,土壤条件和发展条件。决不能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要正确处理好退耕还湿、退耕还林的问题,保护好生态,也保护好农民的感情。在各类建设上也要适度开放,还原自然本色,为自然发展、特色旅游、生态养老留下适度空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总书记的强调和嘱托需要时刻牢记,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工作的重点中去,与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谐发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我市的经济振兴发展。树立绿色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资源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对江、河、林、地等有序实施治理项目,逐渐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一些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紧抓生态红线,强制保护自然保护区,形成市域空间开发的负面清单,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完善、全面地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需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把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提上日程、摆到桌面、抓好落实。

1.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制定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让全市人民都了解生态文明、尊重自然、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电视公益广告、路旁展示版、车载广告、楼宇广告等形式宣传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保护自然、低碳环保的生活实践中来。

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的主题活动,例如“世界一小时”活动,通过一个固定日期的一小时停电,倡导节能节约的理念。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垃圾箱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让大众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使用有污染的塑料袋,多使用可回收利用的纸袋等。通过政府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佳木斯市城市自行车使用系统,增强大众的绿色出行意识。形成人人尊重自然、人人保护自然的浓厚社会氛围。

2.系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

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应该抓早抓小,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个人对社会都十分有益。可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让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珍惜绿水蓝天,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资源的好习惯、好品格。这不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发展,也是对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有益补充。

加强党员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党员干部是城市的规划者和发展者,只有转变他们的生态意识,才能让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到2020年,佳市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比例要从现在的7.7%提升到80%。把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绩效考核的比例从现在5%提高到10%,使生态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不断提高环境信息公开率,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我们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工作,推进生产标准化和监管信息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也负起监督工作的责任。让生态文明采取各种形式进课堂、进校园、进教材,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佳木斯是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因此对于生态环境,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把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摆到重要位置,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不受重创。这也是打造绿色优质农业的基础和根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打造绿色优质农业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纳入工作的重点,加强日常的督查,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和绿色优质农业的全面实施。

[1] 陈吉宁.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J].时事报告(增刊)展望“十三五”,2016(118).

[2] 韦哲,王海霞,刘永娜. 生态文明助推经济发展[J].健康大视野,2014(10):66-71.

[3] 韩长赋.大力突进农业现代化[J].时事报告(增刊):展望“十三五”,2016(171).

[4] 黄承梁.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6-06-27.

[责任编辑:陆 静]

Developing Jiamusi' Green Agriculture b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IU Lin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Jiamusi Political Econo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4, China)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cated in a special geographical place, Jiamusi boasts its leading role i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basic solution for keeping developing Jiamusi' green agriculture is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our old thoughts to new ideas to develop agriculture service. Therefore, we could make Jiamusi' agriculture better and even the best. Jiamusi is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and it is its duty to keep food security for the country. Building green food foundation, famous brands, reforming and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 also of vital importa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green agriculture; new ideas

柳琳(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英国利兹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佳木斯市情研究。

F32

A

2095-0063(2016)05-0024-04

2016-07-05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5.006

猜你喜欢
佳木斯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浅谈佳木斯站减速顶的应用、管理及设备的专业化维修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漫说文明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利德华福与佳木斯电机签约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