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 广东肇庆526060)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 广东肇庆526060)
粤西怀集县白鹤山钨矿床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中,矿体形态简单,主要以石英脉的形式产出。本文阐述了白鹤山钨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大致推断其矿床类型。
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白鹤山钨矿粤西
白鹤山钨矿床就位于粤西隆起金铜铁锡多金属成矿带。粤西隆起金铜铁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吴川—四会北东向大断裂以西,分布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潮安一线,带内主要矿产有铜、铅、锡、钨、锌、金、银等,代表性矿床有:河台金矿、银岩锡矿、大降坪硫铁矿、信宜银岩锡矿等[1]。
区域地层主要由新生界第四系,中生界白垩系,上古生界石炭系、泥盆系,下古生界寒武系组成。
白鹤山钨矿区位于郴州-怀集断裂带内,佛岗-深良深断裂的南边。郴州-怀集断裂带,位于粤西北区的阳山、怀集,边县及粤北区的乐昌一带,该断裂由两组平等断裂束组成,中间夹持晚古生代的过渡型褶皱,并有中、新生代红色构造盆地[1-2]。佛冈一丰良深断裂带实际上是横亘广东中部的一条构造岩浆活动带,分布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潮安一线,主要由走向东西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以及燕山期侵入体、隆起和火山岩盆地所组成[1]。
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主要有分布于矿区西北侧和矿区西部的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晶洞花岗岩细、中粒(粗、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晶洞花岗岩,矿区南侧的奥陶-志留纪花岗岩花岗岩。
2.1 矿区地质背景
矿区地层为中、下泥盆纪信都组和第四纪冲积残积层。信都组为深绿色变质砂岩,风化后成紫红色,硅化强烈,性质较坚硬。第四纪冲积残积层,分布在深冲沟附近及山坡地带,以巨大的花岗岩砾块、矿石碎块及石英砂组成,含有钨砂矿。
矿区可视为一个穹窿构造,多个褶皱于围绕花岗岩体四周分布的中下泥盆纪的硅化变质砂岩中发育,褶皱产状围绕花岗岩体而变化。区内断层大都为成矿后的平移断层,倾角较陡(70°以上),长由10-150米不等,断距由几厘米到几米,个别的断距可达25m,断层上盘大都向SE移[3]。区内节理较发育,非成矿期生成。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斑状花岗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呈岩株产出,是矿区主要的围岩和母岩,主要矿物组成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白云母。从矿区中部到边部表现为粗粒斑状花岗岩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的渐变,本区石英脉产于此岩之内。花岗岩与围岩接触角20°-30°,倾向四方。细粒花岗岩脉侵入于斑状花岗岩中,主要矿物组成有钾长石、奥长石、石英、黑云母。生成顺序为: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脉—含矿石英脉。
2.2 矿体特征
2.2.1 矿体产状、分布
区内的含矿石英脉分布在花岗岩内,围岩均为花岗岩,岩石坚硬稳定。含矿石英脉充填在成矿前所形成的张性裂隙中,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含矿较贫,矿化范围约1.2km2,共有矿脉134条,可分为东、中、西三组矿脉群:东组矿脉群有69条矿脉,走向NW10-40°,倾向SW,倾角60-80°,脉宽0.15m-0.60m,分布较密集,脉幅较大且延伸较长,间距一般10-30m,其矿化带长约1050m,宽约400m。中组矿脉群有14条矿脉,走向NW25°,倾向SW,倾角50-78°,间距20-30m,其矿化带长约1000m,宽约120m。西组矿脉群有51条矿脉,走向NW45-75°,倾向SW,倾角70°,间距20-30m,其矿化带长约800m,宽约600m。
石英脉向NW-SE两端延长,多分支变小,延至变质岩中大都尖灭。脉壁虽局部较平整。但大部分是比较弯曲,分支现象显著。石英脉在40-50米高差间有向下交小的趋势。
2.2.2 矿脉特征
全区石英脉大都为块状、柱状结构-局部石英脉晶洞发育。根据野外观察和矿物生成世代来划分,石英脉基本上可分为三期:分别为石英期、含矿期和贫矿期。石英期的石英脉较纯,基本不含金属矿物;含矿期的石英脉内发育黑钨矿、辉铋矿、辉钼矿;贫矿期的石英脉内只含少量黄铁矿。
石英脉的含矿,无论从单条脉或全区来看都是不均匀的。按全区石英脉各组比较,东组含矿较富。中、西组较贫。东组辉铋、钼向下稍有变富的趋势,东组石英脉含钨的贫富是与脉宽稍有成正比变化,而中组则反之,但该种变化并不显著。
2.2.3 围岩蚀变
本区围岩蚀变主要在云英岩化,硅化和绿泥石化。云英岩化产于花岗岩内的石英脉上下盘中,呈不规则产出,宽度上盘较宽,一般宽度在0.1-1米不定,主要成份为绢云母、锂云母、石英;硅化产生在变质岩中,比较轻微;绿泥石化:产于粗粒斑状花岗岩中,颜色为绿色及黄色。
2.3 矿石特征
2.3.1 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辉铋矿、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钨华、铋华、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萤石、长石、云母等。黑钨矿为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呈褐黑色,自形晶板状结构,节理完整,一般呈团块聚集,分布于脉壁及脉的中部。白钨矿呈粒状,致密块状,零星分布于矿脉中,含量少。辉钼矿系层状和叶片状构造,为叶片状的集合体分布于石英脉中。辉铋矿为长柱状及致密块状集合体,一般与辉钼矿、黄铁矿等硫化物伴生,颗粒一般粗大。黄铁矿呈等轴晶系立方体,致密块状分布于脉壁、脉中及围岩中。
2.3.2 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有WO3、Bi、Mo。各矿脉平均品位WO3: 0.08-0.57%;Bi:0.004-0.23%;Mo:0.004-0.28%。全矿山平均品位WO3:0.213%;Bi:0.045%;Mo0.037%[3]。
白鹤山钨矿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中,矿体形态简单,主要以石英脉的形式产出,矿体规模较小,形态复杂,脉宽不稳定且较小;构造破坏程度中等;围岩蚀变主要在云英岩化,硅化和绿泥石化;矿石为石英脉块状矿石,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黑钨矿,其分布不均匀,伴生的有益元素是铋、钼。根据上文所述各类特征,特别是矿体产状,围岩蚀交及矿物共生组合,大致可认为是高温热液黑钨矿石英脉矿床。
[1]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 璟邓 ,冯国荣.粤西南金矿成矿规律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61.
[3]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广东省怀集县白鹤山钨矿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R].2009.
粤西白鹤山钨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
■郭碧莹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9-1
郭碧莹(1988~),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