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锋
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研究
张锋锋
简约派音乐,是由简约主义(或极简主义)派生而来,然而简约主义最早运用在艺术领域里的视觉设计中,简约主义主张把减少绘画语言甚至只剩下色与形的关系,利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可能干扰主体等不必要的东西。本文通过介绍简约派音乐作曲的发展及其作曲特点,分析了简约派具代表性的几位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以及分析了简约派音乐在其他领域上的运用。
(一)简约派音乐作曲的发展
简约派音乐作曲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世界音乐界产生了众多的非主流音乐流派,西方的音乐作品创作开始偏向理性化发展,音乐往往是晦涩难懂,使普通的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远远脱离了大众欣赏需求。在了解普通民众需求后随后以简约主义的音乐形态的出现在美国,这种艺术形式实际上是对传统音乐发出了挑战。它追求的是简单、纯粹的音乐艺术风格,颠覆了以往传统音乐中以传统功能的和声体系作为多声部处理的途径,节省了音乐素材等相关材料。其整体呈现出来效果是一种简约朴素感觉,这种音乐艺术经过作曲家的不断摸索和发展开始传播到了全球,其纯粹的特性和简单的主体让人很容易分辨出来,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接受和认同。
(二)简约派音乐作曲的特征
简约派音乐作曲过程中一般追求表达的凝练和朴素简约的效果。能使听者有一种朗朗上口的听觉感受。和声上把自然音体系当作为高音部分的素材的基础,结构上把音乐节奏不断地重复且冗长,故意延长和弦,停留或者在某一个音上进行细微的变化,就某一片段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给人一种直观舒服的感觉。
简约派音乐作曲运用了静态的和声,重复的表现形式,是音乐作曲创作的一种创新思路,令人赏心悦目。这种方法也流传到了我国,加之本土化改变,融入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但仍不改变其简约的特质,对现代音乐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
(一)静态和声技法
拉蒙特·扬是简约派音乐的创始人之一,他注重音乐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静态和声的技法就是他创作出来的。他是奠定简约派音乐风格的第一位作曲家,同时也是四位简约派音乐作曲代表人物中(特里·赖利,史蒂芬·迈克尔·莱许,菲利普格拉斯)唯一一位承认这个标签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弦乐三重奏》中可以明显看出运用了静态和声技法,这也是他第一部大量单音与寂静元素的作品,表现出凝神沉思的气蕴。但这部作品在当时很难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其演奏的时间长达一个小时左右。在传统音乐弦乐三重奏的体裁下采用单一的乐章呈现出奏鸣曲式的完整的结构,宣告了简约派音乐作曲的到来,至今它的作曲理念仍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音乐、迷幻摇滚与电子舞曲的发展。
(二)音型重复技法
这种技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作曲家,萨克斯管演奏家特里·赖利,其代表作《C 调》中把音型重复技法发挥到了极致。这部《C 调》是由五十三个不断重复的音型模块组成,在音乐演奏过程中又加入了其他不同音型的模块,直到全部音乐结束为止,整个演奏过程持续较长,大约有四十五分钟左右。这种技巧对简约派音乐作曲后续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相变技术
相变技术是根据不同的速度来同时演奏两个或者多个相同的乐句,相变技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史蒂芬·迈克尔·莱许,他在受到极简主义者特里·赖利的作品《In C》影响,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极简主义音乐语言。在一次磁带音乐的创作中偶然发现了相变的过程,并借助磁带循环创造了相位语法(Phasing Patterns),随即他运用相变技术创作了相关代表作有1965完成的第一首主要作品《天将降下大雨》(It's Gonna Rain)和1966年的作品《出现》(Come Out),使人耳目一新。另外,他善于把简单且有声的程序去表现音乐概念,在《钟摆音乐》(Pendulum Music)以及《四部风琴》(Four Organs)里都运用了重复、缓慢的和谐节奏。
(四)附加过程技术
附加过程技术是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主要的音乐研究内容,他也是简约派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简约派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个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喜欢融合摇滚乐、非洲与印度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等元素,所以附加过程技术的产生主要受印度音乐中节奏组合逻辑的影响,凭借重复简短的旋律和节奏模式作为音乐创作的原材料,不断地增加或者减少乐句的长度,通过拍子的变化不断改变节奏律动,由此产生了《两页》这部代表作。这部作品应用的附加过程技术丰富了简约派音乐作曲的创作并传播至今。
(一)简约派音乐作品的具体应用
伴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音乐在发展历程中融入了现代社会的诸多元素,进一步的出现了声层次的文化融合,简约派音乐也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的更多的运用渠道,音乐摆脱了自身发展的领域,开始走进了电视,电影等。听众能够再次感受到简约音乐作曲带来的艺术感染力,简约派音乐结合了现代流行元素,顺应了时代潮流发展,利用多种表现手段更好地与听众接触,是普通民众在其过程中获得非凡的听觉享受。当今,多种表现形式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彼此渗透和相互融合,例如在歌剧和电影中简约派音乐可以为剧情的发展和起伏变化服务,在舞蹈中简约派音乐的应用可以烘托舞蹈情绪以及表现舞蹈作品情节等等。
(二)后简约主义音乐
简约派音乐作曲发展到后期时,其路径开始越来越狭窄,例如音乐素材和题材过于简单,音乐材料过多节省,使用重复的手法的次数过多导致作词和作曲过度单一化,这样的趋势容易导致简约派音乐作曲的发展停滞,没有创新,不求突破和改变作曲风格和思路,长期以来听众会对整齐划一的风格感到审美疲劳,感觉过于平淡没有新意。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库利奇·亚当斯把简约派音乐作曲和新浪漫主义相互结合,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进行创作,加上对词曲结构组合的更为严谨的处理,达到了特别的效果,使听众再次感受到音乐作曲的内容新颖,在韵律与和声等元素的交织之间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虽然约翰·库利奇·亚当斯被广泛归入简约主义乐派,但亚当斯的音乐与该乐派的领头人物史蒂芬·迈克尔·莱许和菲利普·格拉斯依然有很多不同之处。1978年,他写出了弦乐作品《震教徒的环》,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震撼的旋律有着很精致的古典式的完美。震教是基督教在美国的一个派别,在其仪式上教徒们会浑身震颤,发出叫喊因此得名。约翰·库利奇·亚当斯在这首曲子上巧妙地利把一种震颤,摇晃和旋转的动感,作成乐曲向前跃进的态势,使得题为“摇动和颤抖”的首乐章具有张力。而且在第三乐章里,将“环”又与宗教赞美诗结合起来, “环”,是指这里的七件弦乐器彼此演奏出来的旋律,构成不间断的“环”状相接,使乐曲的结构布局完整缜密。落入这个“环”的一切都极为自然,没有其他多余的音响。虽然“环”是抽象的,但是它在听者们的脑海中动作起来,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让听者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地畅游。这是他对简约派音乐继承和发展,后来这部作品也成为了简约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之一。
简约派音乐是众多音乐风格流派之一,它摆脱了充满序列音乐纷繁冗杂的学院派风格以及浪漫主义音乐中追求戏剧性高潮的传统,凝聚了众多作曲家的心血和智慧。音乐作曲技术作为音乐作曲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简约派音乐虽然在产生之初被许多评论家所排斥和批判,或者是在其后期发展中产生了不良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但它凭借简单纯粹的风格给音乐欣赏者带来舒适的感觉享受,它在现代音乐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作曲技术对后世在音乐领域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单位:(八一路许昌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