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惠
浅谈现代报纸副刊的发展变化
马丽惠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报纸的副刊大多延承着传统副刊的理念,即以文艺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等为主要内容,基本不具有新闻性。渐渐地,副刊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副刊,而有了“大副刊”的概念,那些没有明显新闻五要素的大稿件,也被纳入了大副刊的范畴。副刊,开始进入一个专刊化、专业化、周刊化、知识化、娱乐化、深度化的全新时期。
人们习惯把延伸新闻,提供理论知识和各种实用信息的各版称为“专刊”或者是“副刊”。现代中文报纸“副刊”诞生于19世纪末,目前我国所有的报纸都有专刊和副刊,而且专刊副刊版面要占报纸版面的一半以上。副刊是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副刊分为综合性专刊和文艺性专刊。综合性专刊是以文学形式反应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副刊。它面向广大读者,主要刊登杂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短篇或长篇连载)、书评、剧评、影视评论、科学小品、美术作品等,一般篇幅比较短,注重以小见大,文艺性和综合性较强。文艺性副刊是专门反应文艺界人士及其创作活动的副刊。文艺界人士创作的成果,如某种体裁作品的专辑,也可归为文艺性副刊的一种。趣味性和愉悦性较强。
作为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映,报纸副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读者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报纸副刊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报纸的变化无外乎是定位、内容、版式这几个方面。
(一)纯文学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文学青年“是那个时代的时尚达人。这个时代的特点,报纸副刊更多的担任着培养文学新人、发表文学作品、营造文学气氛的工作。
(二)专刊化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经济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大众对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单纯的文艺作品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顺应时代的要求,报纸纷纷扩版,而扩版后增加的版面绝大多数作为副刊出现的,这使得中国报业出现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变化,即报纸副刊化。此时的专刊,虽然定位明确,但由于当时的办理理念更多的是要具备教化作用,所以,刊发的文章也大多是意识形态的说教,这就决定了其存在的时间必然不会持续长久,专刊很快转入到下一个阶段,即专业化。
(三)专业化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提供给人们的精神层面的心爱你享受越来越多,对物质生活多元化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人们开始追求知识的多元化,追求做个学不在精而要庞杂的人。报纸副刊的服务是人性化的,于是,很多看报纸开始尝试着创办了汽车、装修、旅游、亲子、健康、饮食等较为专业的版面,期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传递基本的生活知识和信息。这种专业的专刊,满足了读者基本的需要,找到了和读者沟通的契合点,这种“蜜月“状况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
(四)周刊化阶段
到了上世纪末,一股周刊遍潮布全国各界,什么旅游周刊、消费周刊、健康周刊等,出发点是打包出售更有威力,而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深层次得,广泛的阅读。这股周刊潮在几年后平息,但很快,近两年又开始了来势更猛的一轮,很多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开始重新以周刊来增加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时尚性,尤其是将其作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报纸副刊的厚度与广度
我的家乡是在徐州,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某个节日(伏羊节)可以办一期特刊,主要从影像徐州、节日由来及意义、彭城风采、本土特色等多个方面全面的介绍徐州及节日,让小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还有助于节日风俗的传承与发展。
副刊的强势推出,突破了新闻报道的局限性,对于重大事件、重要新闻等的报道,增加了报道的广度和厚度,在版式设计上也更加灵活、美观。
(二)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与局限性
例如,山西的《大同晚报》专刊部重新改版,增设了《倾听》专版。该版的定位:系口述历史专栏,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表达方式来讲述故事,力求人物的典型性、事件的真实性、历史的代表性、故事的可读性,目光投向更广阔、更深远、更曲折、更动人的平凡人生。给副刊增加新闻性,突破以往“浅吟低唱”式空洞的文章,捕捉社会生活中平凡人平凡事,讲述着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本身就贴近读者,更具有社会教育意义。
(三)报纸副刊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我认为这里的趣味性不是指低级趣味,是指读者想看的,对生活有所启发的一些文章。例如再拿山西为例,《家庭 》专版,选稿时,对那些内容空洞的文章一概没用,他们多选择那些有生活气息的,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有所启发的。《家庭》专版开设的“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为人父母”等专栏,颇受读者欢迎。有很多读者,除了关注新闻报道外,更关注健康、休闲、百科、旅游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说的趣味性当然不是指低级趣味,是指读者想看的,对生活有所启发的一些文章。
综上所述,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报纸编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致使报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想要处于不败之地,这还需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多元化的趋势将会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