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6-04-14 15:00严贤春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大众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区栖息地大熊猫

陈 举 严贤春(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陈 举 严贤春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区发展中依然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旅游产品设计不够科学性、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环保设施与环保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拓展融资渠道,科学与针对性的总体规划、建设多功能旅游景区,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实施新型营销策略,加强环保设施与环保意识等相应对策,旨在为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 “以自然风光及其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的专项自然旅游产品”[1]。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以中国特有的动物资源大熊猫做为主要的观赏与研究对象,以栖息地做为旅游基地的一种旅游形式,这对国内外生态旅游者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现今大熊猫的数量与种群数量稳步增长。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为易危,其保护繁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业得到巨大发展,随着时代步伐,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需要及时的解决。关于现有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Boo、Fennel等在对哥斯达黎加等发展中国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态旅游能够在提供社会收益并激励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将生态旅游、公园管理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很多目标并获得收益[2]。蒋明康等针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3],文军、魏美才强调旅游线路的设计要体现出保护性特点,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保护,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时要避开生态核心区,特别是其中的敏感脆弱区[4]。刘延强调生态旅游不仅是旅游者直接参与自然生态系统中,还要鼓励、支持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使其直接或者间接从旅游业中受益[5]。这些都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游憩开发与保护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如今栖息地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生态资源上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成为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些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良性持续发展上的问题,比如相关的资金引入单薄;旅游产品设计不科学,网络引入滞后;体验性营销不足,游客回头率低;创意文化产品不丰富;环保有待改进等问题,另外还有关于A级旅游标准与旅游区不相合宜的问题,此文会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在环境生态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与大熊猫栖息地现状

关于生态旅游,我国有关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涉足研究,到90年代,生态旅游在我国逐步兴起,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生态旅游占全国旅游收入的30%,生态旅游呈现“在路上”的趋势[6]。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是以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做为旅游基地的一种旅游形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初衷是为了缓解人类因为物质文明发展速度过快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而采取的一项有效的保护措施。到2015年2月28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比第3次调查增加268只,增长16.8%。野生大熊猫气息地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其中,四川省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约3/4[7]。结果显示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近年来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也达到 100万人次,证明生态保护与旅游盈利相结合能够达到互补共赢,但是在如此有成效的光环之下,大熊猫生态旅游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栖息地旅游建设的资金引入单薄

融资渠道不够多元化外,保护区主管部门也缺乏发展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区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8]。政府在科研和环保方面的资金因地域盈利问题扶持力度小,而游客数量不多,使得旅游收入也相对较少。资金不充足或可导致突发的保护不力问题。

2.2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滞后,总体规划不够科学与针对性

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发展至今,栖息地规模与游客量都在加大,原有的旅游产品显得窘迫,许多不合时宜的建设成为鸡肋,基础设施多而杂,整体质量不高,也没有全面引入网络设施,落后于栖息地的发展速度,限制了生态旅游区的魅力与游客停驻率。

旅游产品在跟进旅游发展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科学论证、统筹全局的总体规划,只是粗放地增加旅游设施建设,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宾馆、索道、大型集散中心等一般性旅游区用来招揽客人的设施上,忽略客源管理,环境监测评估等一系列标准和方法。

近年来生态旅游区在景观设计上复制景观较多,弱化了作为生态旅游区的特色景观,加之在游园路线布局上不够合理,导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协调,破坏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忽略旅游路线的整理规划,没有与周围风景区进行组团,加上生态旅游区大多数交通不便,阻碍了生态旅游的顺畅性。

2.3 栖息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营销策略没有紧随网络时代

文化旅游资源单薄,大熊猫相关的文化资源有待深掘,或者现有的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旅游项目不够丰富,当地人文景观没有形成气候,文化创意产业力量微小,旅游周边产品开发不够丰富,游客旅游形式单一。

现今网络发达,旅游区却没有网络参与体验式的营销策略,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2.4 生态旅游市场成熟度不够,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生态旅游属于高层次的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活动,但是依然有部分旅游者的环保观念薄弱,即使有明文规定也难以自我约束,从不以旅游区环境的维护为基本准则,并且只顾自己方便又任性的低级吃喝玩乐。

部分当地商家消极参与栖息地的保护,大肆拉客,甚至乱捕乱杀野生动物来招揽游客,扰乱旅游市场,造成不可逆的环境破坏。

以上问题不利于扩展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新的旅游者,还会影响游客的回头率,不能保障旅游市场的可持续性,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也没有积极的意义。

3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为了将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进行健康有序的发展,以上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协调保护区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现提出几点意见如下:

3.1 多渠道融资,加大资金引入

雄厚的资金力量才能确保生态旅游区有足够的资金周转,能够从容面对突发状况与破坏后的补救,因此在栖息地保护区旅游区需要拓展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

将旅游资源证券化,把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区进行上市,由政府作为主发起人,并以旅游区旅游资产经评估后出资,联合发起的投资集团公司,证券公司等以现金方式出资,一起发行股票上市。如此可以摆脱单一的银行贷款,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对于长期的银行贷款,还可以打包相应资产,以债转股的方式将债务转换成股份,不仅可以减轻生态旅游区还本付息的负担,又能增加旅游区的投资主体[10]。

还可以进行信托融资,生态旅游区可以找相应的信托公司,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制定和实施信托计划,最终以贷款的方式运用到旅游区项目当中,为旅游区赚取利润,比如门票抵押贷款。

3.2 科学与针对性的总体规划,建设多功能大熊猫国家公园

首先对现有的栖息地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现有的旅游资源与待开发或可开发的资源,突出大熊猫这一特色旅游资源。大熊猫栖息地现有的旅游产品比如自然森林资源,原生草地资源,珍稀花卉植物资源,大熊猫与箭竹环境资源,其他野生动物与其生境资源;待开发与加强的旅游产品比如休闲度假、静心疗养、知识普及的场所以及大熊猫的文化起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比如体验性旅游、村寨旅游等等。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突出大熊猫这一特色资源,并存多元化的文化与历史遗迹资源,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淘汰过时的产品,对不利于长期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11]。

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区进行统筹全局的总体规划,规划形式与自然景观特征达到统一,人造景观融入天然景色,个体不能与自然和同伴分离。进行严谨合理的区域划分,严格测算游客容量,控制游客数量,并且根据区域内野生植物的分布与空间,动物的习性与行为规律等,梳理与规划适应现今游客量的合理旅游路线与停留场所,这些游览路线串连出各个观赏点,如观赏大熊猫以及其他森林动物,成片花海,有色彩季相变化的森林地等;休闲娱乐地点,如避暑度假区,休闲疗养区,游客休息区等;在天然优美的园区环境下,进行最适宜的景观建设,为人们提供优良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方便人们进行特色游与度假游。这些相关建设总体的体量要降下来,质量要升上去,“少而精”才能保证旅游区的天然性与特色性;先进的移动互联网要完全引入到基础设施当中去,生态旅游区不需要建设大场地的集散中心,游客的引导与游览介绍可借助互联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实现科普功能上,静态可建设大熊猫文化起源展览馆或者建立熊猫博物馆,熊猫动物园,对大熊猫的起源,文化力量与其生活习性的介绍与保护大熊猫方法,携同其他珍稀动植物的介绍与保护,共同对栖息地进行保护的意义等,让旅游者舒心游览与科普,并且产生要保护这些动植物资源的心灵共鸣,这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动态的科普,在不影响保护区环境的前提下,可以与经济活动合作,不仅对大熊猫进行宣传普及,更能促进经济收入,比如举办国际熊猫节,举办国际野生熊猫与自然电影周等此类活动,也方便人们自驾出行游,夏令营游、科研游、避暑游,特色游等等。

3.3 增加生态旅游的趣味性与顺畅性

利用栖息地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与资源,增加民俗文化与历史遗迹的生态旅游,比如佛教文化,藏汉文化,康巴文化,村寨文化等等,让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增加文化厚重感,让珍稀的大熊猫资源与民族文化融合表现得多姿多彩,这些办法可以增加游客参与性,增加旅游收入,还能分散一部分集中的游客量,减少客流量过多对保护区的环境影响,保证旅游业的发展不超过由专家和当地居民合作确定的可接受的变化限制。

在文化创意产业上进行投资,熊猫周边与手办产品具有巨大经济潜力,也顺应当代年轻人的喜好,以熊猫为主要特色,发展以大熊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与销售为产品的黑眼圈、圆滚滚、熊猫屋等商业机构,价格合理的基础上,旅游商品也丰富多样,写真集,影像集,书签,扇子,玩偶,披肩等周边产品应有尽有。与此同时,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熊猫国际酒店等产业项目也要推进,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立有序的茶座,小卖部,餐饮娱乐的度假设施,丰富熊猫文化产品,增加熊猫保护区的乐趣,方便人们的游乐,提升形象环境,吸引并留住客人。

与时俱进,利用科技与网络,多方宣传,增加体验性节目,网络平台订票等一条龙服务,让旅游产品具有科技性与体验性[12]。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会形成新的服务经济形态,新的休闲生活形态,新的休闲组织形态,更是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要素,这两者的结合,能让旅游生活、旅游经营、旅游管控智能化,比如在景区内,可以化点状线状的旅游服务中心和咨询点变为网络状的智慧服务接入点,实现景区咨询,管理,营销全覆盖;在场景的体验上,实景与虚拟场景的结合与游戏项目,可以超越传统的游览感受,而且场景丰富,直观,参与性与趣味性更大。如此更容易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消费,让此旅游产品真正进入游客内心深处,感性消费战胜理性消费,进而打破传统营销额度。提供旅游产品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不仅能促进游客融入主题情景,而且能增加体验者对此次生态旅游感受的深度。

如今交通与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在旅游路线上,与周围风景区进行组团,完善交通,使附近旅游区连成片,形成特色鲜明互补的旅游片区,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游性,顺畅性与便捷性。重视区域内的合理组合和区域间的联动营销,通过完善的交通干道构建景区、景点联动机制,共享客源、共谋发展。

3.4 加强环保设施与环保意识

大熊猫作为重要的科研对象与旅游对象,必须加强环境的长期监测与评估,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栖息地完善的信息系统,对景区资源实时监控与环境监控,进一步明确大熊猫保护区域内的核心区,严格禁止旅游建设与游客出入,保护大熊猫的生境,对于大熊猫保护区内的缓冲区,也要严格控制旅游建设,这样才能保证野生大熊猫在栖息地中不受游客影响,也利于科研工作者的研究,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及时补救与景观性的提高,上升景区的规格形象。在游园道与各类停留场所上重视客源管理,并积极做好垃圾的收集、分类与处理,不仅利于对游客进行时空管理,制定相应的秩序和规范,让游客易于遵守,提升游客的环保观念,这也是保障游客的安全性,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栖息地自然与文化的消极影响。

正确积极的处理大熊猫栖息地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建立居民参与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与栖息地的保护,整改混乱的旅游产品市场,杜绝大肆拉客导致的不可逆的环境破坏,让保护区生态旅游真正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栖息地与周边社区有了利益共同体才能让当地居民积极进行环境保护与修复。

3.5 制定出台新的A级景区标准

中国旅游已发展30多年,A级景区深入人心,生态旅游区也在争相评 A,如此造成生态旅游区千景一面,旅游服务设施多而泛滥,缺乏内涵,拥有A级头衔,却产生不了A级景区的经济效益。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区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在此建议针对生态旅游制定出新的A级景区标准,根据生态区的特点,降低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门槛,降低旅游开发投资,充分发挥高质量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吸引力,切实符合生态旅游区的评级标准才能引导生态旅游区在生态环境上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市场上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心依然是人,不仅仅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区而言更加重要,但是目前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研究集中于对大熊猫本身及其生境的保护,对围绕栖息地以人为本而开展的生态旅游研究较少,因而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产品必须紧随时代脚步,并且以资源状况的变动与游客的需求来进行开发与扬弃。合理的开发,全力的保护,制定符合特色的评级标准,各方相关人士都参与到保护栖息地的生态价值和特色价值上来,让优美的环境加持大熊猫的魅力,让社区居民得到持久的经济保障,也让游客体验到真正自然界的生态旅游,体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灵旅程,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旅游区与当地居民,旅游管理者,科研者,游客,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持续良好。人们共同维护旅游区生态环境,把旅游资源优势合理的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大熊猫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继续双赢,才能使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旅游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下去。

[1] 尤海涛,周立学.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议[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3):53-56.

[2] David A. Fennell, Ross K. Dowling,张广瑞.生态旅游政策与规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7-8.

[3] 蒋明康,吴小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1-4,14.

[4] 文军,魏美才.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划,2003,22(4):41-44.

[5] 刘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6] 于洪贤,覃雪波.保护生物学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4):67-70.

[7] 佚名.野生大熊猫数量增加[J].科学世界,2015,4:11.

[8] 杨兆萍,张小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以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0,20(5):450-455.

[9]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

[10] 沈潇.国有企业多元化融资问题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2775.

[11] 乔波.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为例[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09.

[12] 晏志谦.大熊猫生态游憩产品设计和体验营销策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6,37(2):53-57.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n Sichuan giant panda habitat

In recent years, the industry of giant panda habitat eco-tourism has been developed,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study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iant panda habitat ecotourism area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ing of funds, and scientific tourism product design, insufficience of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and awarenes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verall planning with scientificity and pertinence, constructing multi-functional tourist attractions, rationally developing cultural resources, implementing new marketing strategies,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and consciousnes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giant panda habitat.

giant panda habitat; eco-touris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590

A

1008-1151(2016)11-0085-04

2016-10-13

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JGYQ201407)。

陈举(1988-),女,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景观与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严贤春,男,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导,从事景观与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旅游区栖息地大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BEAN SCENES
大熊猫也消暑
抵达栖息地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水中大熊猫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