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主发展个性化研修模式建构策略

2016-04-14 14:57:41齐铁清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修区域教育

齐铁清

(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教师自主发展个性化研修模式建构策略

齐铁清*

(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十二五”期间教师教育重点是教师个性化自主发展。实现自主发展要求教师教育从注重宏观培训到微观研修的转变、从关注学分考核到关注学力评价的转变、从重视活动形式到重视教育内涵的转变。为此,我们通过优化环境、激发潜能、关注内涵等策略建构教师自主发展的个性化研修模式。

教师;研修;自主;模式

“十二五”期间教师教育工作从数量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教师研修趋于专业化,研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教师教育模式不断创新。面对新的形势,教师教育重点应转向教师个性化自主发展,探索教师“想研修、会研修、能研修”的个性化研修模式。

个性化研修模式是基于个性化学习理论,把学习者置于教育中心,围绕学习者个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关注发掘每一个学习者独特的天资,从而体现更加灵活更能因材施教的教育取向。自主发展的个性化研修模式是把每一个学习者的成就置于教育的中心,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自我需求及意愿基础之上的、内在的、主动的、个性化的发展。实现自主发展要求教师教育从注重宏观培训到微观研修的转变、从关注学分考核到关注学力评价的转变、从重视活动形式到重视教育内涵的转变。为此,我们通过优化环境、激发潜能、关注内涵等策略建构教师自主发展的个性化研修模式。

一、优化环境

教师教育已经从外在走向内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关注形式走向关注内容、从关注过程走向关注结果,如何打开视野、打破围城、打通瓶颈,使教师具有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襟、开放的心态,就成为研修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高位联合、多元融合”的工作策略,寻求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从而实现研修环境的优化。

1.高位联合:院所+高校

区域教师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按规定的学时、学分来完成授课任务,培训也基本局限于区域内资源。为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实行高位联合,构建了“院所+高校”的工作模式。

“十二五”伊始,我们就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区成立以来,秉持“多元开放,国际融合”的区域教育发展理念,围绕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成果,推动区域教育不断发展,区域教师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巩固教育实验的成果,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首轮合作结束后又签署了第二轮合作协议。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科研成果要提高科学化的水平,就要扎根基层,形成有效的机制,科研人员有计划、分阶段地进驻实验区,把实践作为科研人员的第一功课,作为科研人员的一种责任。对于实验区来说,教育教学实践要提升理论水平,就要系统学习、形成完整体系,把理论研究作为实践工作者的必修之课,作为教师的一种需求。[1]

在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构建了大开放、大合作的教育发展格局,共与省内外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引入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大连教育学院、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学术强区,形成“政府搭台、校院合作、专家引领、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与大连大学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校,确定10所学校作为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4个项目组开展合作;与东北师范大学就教师、教育信息化等重要领域展开相关合作;与辽宁师范大学就成立专家工作站、学科教学指导、高端培训进行了有成效的合作;与大连市教科所就搭建培训平台、教育科研专题培训等项目进行合作。

高位联合策略使区域教师教育工作打开了眼界、放宽了视野,与前沿接轨、和时代同步。

2.多元融合:集团+基地

在高端联合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重整内部资源、盘活内部机制,采取“集团+基地”的方式,实现内部机构的多元融合。

集团,就是组建责权利统一的紧密型教育联合体。区域内先后成功组建了东西北部三个教育集团,选派优秀师资,给予特殊扶持政策。教育集团有效解决涉农和新兴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教师研修质量不高的问题,让全区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将构建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主框架,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教育集团,实现教师教育整体统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基地,就是校本研修互助网基地校。校本研修互助网是介于区域研修网络和学校研修网络之间的一种跨校组合的网络,基地校就是这样的研修团队活动所在的学校。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研修来说,学校内任教同一个学科同一个年级的教师较少,校本研修无法进行。校本研修互助网就是结合地域实际,把教同样课的教师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在一起,再根据人数的多少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成活动小组。几个学科联合确定一所学校作为研修基地。基地校是在原来教师教育校际协作体、校本研修合作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协作体与合作校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组建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科的因素,有的学科没有合作体也能研修,有的学科在合作体中人员也是太少无法组织活动,而基地校以能保证研修效果为标准,人数可多可少,地域可大可小,管理灵活、活动方便,深受学校和教师欢迎。

集团以地域划分、基地按学科组建,这种纵横交错的组织方式就形成了区域的研修网络。这种网络与对外联合的基地学校和研修项目相结合,使区域的教师教育工作有高度、能落地,有框架、有灵魂,为教师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激发潜能

只有激发教师内在学习动力,教师有研修的主动愿意,研修活动才会取得实效。为此,我们采取“星级管理、动态发展”策略,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的空间、前进的动力,让被动参加变成主动参与。具体措施是实行“首席+名师”的方式树立榜样,以“竞赛+培训”的方式确定项目。

1.树立榜样:首席+名师

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因素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教育领域有成就、有影响的优秀教师,辐射、引领区域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整体快速提升,成为区域教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公开评选区域首席教师、名师。评选范围覆盖全区近万名教师,经专家委员会初审、答辩、复审等环节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77位首席教师、80位名师。为了规范管理,引领教师队伍的高位、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教师选拔、考核及权利、职责进行细化。区域统一授牌建立多个名师工作室,建立个人网络工作平台,使之成为区域教育的公共资源。开设名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课程,定期开展工作室、基地校、区域的研修活动。首席教师分别兼任1至2所学校的教学总监并获聘成为区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区域教育的重大决策咨询,全力实现名师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我们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对首席和名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定期进行国内外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为出版专著、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供资助和补贴,不断为教师队伍的成长提供源头活水。

首席与名师的评选虽仅有近两百名教师当选,却激活整个教师队伍,这种“首席+名师”的榜样,使全体教师有了前进的动力。

2.确定项目:竞赛+培训

我们实施教师教育的“四大项目”,即“三个一百”“三个一千”“双二十”和“百强教研组培育”项目。“三个一百”项目即“百师百题”,选拔100名教师开展100个课题研究,确定一批科研课题的带头人;“百师百课”,选拔100名教师,在高品质课堂框架下推出100节高质量好课;“百师百文”,选拔100名教师,征集出版100篇能体现区域教师卓越思想和才华的教育教学成果。“三个一千”项目即对1 000名新上岗教师、1 000名青年教师、1 000名中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菜单式、系列化的培训,实现基本覆盖全区教师、着重解决教育教学方法问题的专题培训。“双二十”项目着眼于未来10年发展需要,选拔20名中年教师和20名青年教师,作为特级教师和首席教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建设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建立区域名师梯队培养机制。“百强教研组”项目要评选出100个研究文化浓郁、研究实践扎实、研究成果丰厚、教学质量增值明显的优秀教研组。[2]

以往的研修活动,教师很少有自主、主动参加的,现在有四大项目的推动,教师都是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带着项目参加活动,积极性倍增。

我们还开展了首席教师、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每项竞赛前都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这种培训目的性强、有实效。同时,我们坚持新任教师先培训再上岗、班主任先培训再竞聘、骨干教师先培训再认证、全体教师先培训再评优的机制,让培训由教师的任务变成教师的需求。

前进有榜样、研修有动机,这种“首席+名师”“竞赛+培训”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整合教师的各类评价与考核,将全部教师纳入星级管理范畴,实行“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首席教师”“特级教师”五星级教师晋级制,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

三、关注内涵

优化环境,使教师能研修;激发潜能,使教师想研修;最关键的还是要会研修。从“能研修”到“会研修”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变,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为使教师研修实现内涵发展,我们采取主题牵动策略。

1.主题牵动:平台+工程

主题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主线,在一定的周期内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工作,有助于教师教育工作聚焦核心问题、解决热点问题。

我们每年确定一个区域性主题,开展主题年系列活动,如“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年”“师德建设与方法创新年”“高品质课堂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年”。主题确定后,采取“平台+工程”的方式开展主题研究工作。构建三大平台:优化教育发展机制,构建机制牵动平台;深化综合改革实验,构建科研引领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信息支持平台。实施五大工程:立德树人,实施高品格主题德育工程;提高质量,实施高品质课程推进工程;深化内涵,实施高品性特色发展工程;多措并举,实施高品行素质提升工程;多元融合,实施高品位教育拓展工程。

系列化教师教育工作包括提高教师教育实效的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系列活动,高品质课堂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活动。与此同时,与区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课堂直播”“区域教育”等栏目。为深入推进全域性的教师教育工程的实施,我们每学期举办“主题年活动推进周”活动,全面展示各个学校教师教育情况。

这种主题牵动下的“平台+工程”方式,使得区域教师教育工作有依托、有载体、有主线、有灵魂。

2.物化成果:课例+成果

教师教育要有灵魂、有内容。除常规的理论课程外,我们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研修突出教师工作主体内容,采取“课例+成果”的方式。

在对当前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高品质课堂”的新思路。“高品质课堂”的提出,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优质课堂的实践方法论。在这一理念的导引下,教师们的备课环节得以优化,备课技术得以更新,同时也带动了研修活动的强化和研修机制的创新,一个个基于高品质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例创新案例不断涌现。

在深入分析区域教育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诉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培育、科研引领”这一工作主线,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域教师全员性“课例创新研究”的研修新模式。以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同伴互助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对象,进行全程化的实践研究与创造。首先对教学内容做原生态的教学方案创新设计,然后开展教学实践,再进行总结、分析、反思和提炼,最后提出新思考和新问题。开展课例创新研究是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智慧的最有力的实践活动,也是激活教师群体合作学习、协同创新、培育教师研修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开展课例创新研究,是区域塑造高品质课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根本路径。为了使课例创新研究深入展开,精心策划了实施方案,进行全方位跟进指导。课例创新研究的全域推进最直接地激发了教师的研修意识、研修信心与研修热情,最有效地激活了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智慧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反思的热情,最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3]

为全面破解“教师如何教最有效率”“学生如何学最有质量”的难题,我们组织1 000余名教师共同攻关,对中小学课堂进行了深度创新研究和实践,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区域实际的课程体系,编纂了《高品质课堂创新案例研究丛书》。这套丛书所有案例均来自一线教师的实践题材,真正实现了关注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高品质课堂新理念的引领下,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区域教育实践的核心主题。塑造高品质课堂的创造性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自我修炼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课堂质量的提高,直接拉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以教学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的研修,为教师教育找到了灵魂和生命线。

物化成果是教师教育向内涵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总结中锻炼、在提炼中成长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常规,区域的研修工作积累经验,域外的竞赛活动总结成果,承办的各类会议提炼精华。“青年教师百日练兵”“学科教师岗位竞赛”“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课例创新研究”“教师小课题研究”“高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等一系列的竞赛形成“总结资料集”。承办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中国德育论坛、“海峡两岸教育创新与教师发展论坛”等研讨会形成“汇编经验集”。组织教师参与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高质量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由语文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真语文微课大赛、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中国百名民间剪纸艺术家“红色记忆”剪纸艺术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形成“活动成果集”。几年来共形成了《高效课堂模式探索与实践》《现代学校文化建设集萃》《教科研工作集萃》《青年教师成长足迹》《多元开放国际融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模式》等多项区域性研修成果。

“平台+工程”,为教师教育找到了一条主动发展之路。“课例+成果”为教师教育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在主题牵动下的这种教师教育新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工作走向内涵。

“高位联合、多元融合,星级管理、动态发展,主题牵动、物化成果”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探索了教师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这三个维度体现了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高位联合、多元融合,探索的是教师教育的机制框架问题,解决的是让教师能研修的问题;星级管理、动态发展,探索的是教师教育的内在动机需求的问题,解决的是让教师想研修的问题;主题牵动、物化成果,探索的是教师教育的内涵发展问题,解决的是让教师会研修的问题。之所以把它称之为是关注教师自主发展的个性化研修模式,是因为只有解决教师想研修、能研修、会研修的问题,才能使教师教育工作有实效。

[1]康丽,林樯.大连金州新区:打出综合改革的“组合拳”[N].中国教师报,2013-7-17(4).

[2]于洪全.创新让金州新区教育走在全国前列[N].大连日报,2015-01-13(6).

[3]看大连金州新区是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N].中国教育报,2015-03-11(10).

[责任编辑:惠人]

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Individualiz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Mode of Teachers'Autonomous Development

QI Tie-qing
(Institutefor Educational Science,Jinzhouxinqu District,Dalian,116600,China)

The focu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he 12th Five-Year Plan”period is shifted on teachers'individualized autonomous development.To realize autonomous development,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shift focus from macro training to micro research and training,from credit assessment to academic attainment assessment,from activity form to educational connotation.We should optimize environment,tap potential,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notation,so as to construct the individualiz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mode of teachers'autonomous development.

teacher;research and training;autonomy;mode

G451

A

1008-388X(2016)02-0040-04

2015-11-10

齐铁清(1965-),男,辽宁锦州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研修区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