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衡
浙江大学校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三种重睑术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林 衡
浙江大学校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重睑即是在睁眼时上睑沟之上的皮肤下垂形成的。关于重睑形成的机制有多种理论,有学者认为是由于眼睑皮肤纤薄,皮下组织非常疏松,使眼睑皮肤可在肌肉表面自由滑动[1]。而且电镜观察也发现重睑者上睑皮肤与深层纤维结缔组织间穿肌层有明显的纤维联系结构,而非重睑者则没有。另有人认为上睑提肌腱膜纤维穿过眼轮匝肌附着于睑板上方的皮肤中,上睑提肌的收缩,睑板上提,睑板前方的皮肤随之上提,形成重睑皱襞[2]。此外,皮肤质地,肌肉厚薄、脂肪多少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睑的形成[2]。虽然单睑与重睑的美学意义在理论上并不绝对,但如今重睑术已成为我国开展最广泛,数量最多的美容整形手术。重睑成形术最早起源于一百余年前,眼科医生实施的上睑内翻矫正术[3]。经过多年发展,重睑术的手术方法已有数十种,主要有切开法,埋线法,缝线法,微创法及利用其他辅助设备的重睑术,如激光等。各种重睑术的原理都基本相同:要将单睑变成重睑,必须使睑板前的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的纤维在睑板上缘有牢固的粘连,这样在上睑提肌做上提运动时形成重睑皱褶。本文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2002年10月至2009年12月行的664 例单纯重睑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重睑术;埋线法;切开法;两点法;术后并发症
1.1 病例选择
该科自2002年前开始采用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2002-2009年在我院行单纯重睑手术者664 例(男性58例,女性606例,年龄在18岁至41岁之间)。其中行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者251例,行切开重睑术者331例,行埋线法重睑术82例。去除随访资料不完整和失访的,实际随访为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者226例,行切开重睑术者286例,行埋线法重睑术55例。术前排除全身禁忌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应谨慎对待瘢痕体质患者。
1.2 手术方法
1.2.1 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手术方法:
用牙签压住受术者重睑最高点处(即睑裂的中内1/3交界处),嘱受术者睁眼,就会形成自然的上睑皱襞。据此用美兰标画出重睑线。受术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液沿重睑线局部浸润麻醉。取上睑中内1/3交界处及中外1/3交界处两切口,在重睑线上做长各约2.0mm的标记。局麻后,沿切口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眼轮匝肌。先进入中内1/3切口,用特殊剪刀将深面的眼轮匝肌去除,并向内1/3延伸,去除睑板前的眼轮匝肌及内眦部位肥厚的结缔组织。然后转向中1/3,同法剪去眼轮匝肌;其后进入中外1/3切口,以先向外1/3延伸,然后转向中1/3的顺序,剪去眼轮匝肌,并与中内1/3处两切口于皮下会合。如此时受术者睁眼,能呈现良好的重睑皱襞者,可以缝合切口。对眶膈脂肪过于丰满的受术者,通常需经中外1/3切口去除部分臃肿的眶膈脂肪以形成满意的重睑皱襞。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内侧眶隔脂肪组织会逐渐萎缩,因此,无需也不应切除内侧眶隔脂肪组织。最后将睑板前上缘的眶隔上睑提肌腱膜融合部与切口上下缘皮肤缝合。术后伤口无需敷料覆盖,局部可用抗生素软膏,7天拆线,4周复诊。
1.2.2 切开重睑术手术方法:
画出切口线(方法与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相同)。受术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液沿切口线局部浸润麻醉。沿切口线切开皮肤和皮下。剪除睑板前的一条眼轮匝肌并修剪睑板前组织。然后在眶隔的上睑中外1/3交界处剪开一0.2cm的小口,再剪开脂肪包膜,轻压眼球,脂肪自行疝出,剪除疝出的脂肪。并用5-0丝线缝合眶膈。最后将睑板前上缘的眶隔上睑提肌腱膜融合部与切口上下缘皮肤缝合,缝合5-6针。术后伤口无需敷料覆盖,局部可用抗生素软膏,7天拆线,4周复诊。
1.2.3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手术方法
画出重睑线(方法与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相同)。受术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液沿切口线局部浸润麻醉。从重睑线外眦端皮肤进针,挂住睑板深筋膜后出针,出针点距离进针点6-7mm,再从原出针点进针,用同样的方法出针。依次做连续交叉缝合。到达重睑线内眦端。然后以同法向外眦方向缝合。一般来回共缝合8-10针。在重睑线外眦端出针。正反打结5-6个后,最后将线结埋藏在眼轮匝肌层内。术后伤口无需敷料覆盖,无需拆线,4周复诊。
在两点法重睑术226例中:重睑线完全或部分消失 2 例 ,两点法组总并发症率0.85%;在切开法重睑术组286例中:重睑线部分消失1例,疤痕明显者1例,肿胀不消1例,切开组总并发症率1.05%;在埋线法组55例中:重睑线完全或部分消失2例,线结外露1例,皮下结节1例,埋线法总并发症率7.27%;
(1)此研究对比的三种手术方式确定重睑线的方法均是:用牙签压住受术者重睑最高点处(即睑裂的中内1/3交界处),嘱受术者睁眼,就会形成自然的上睑皱襞。据此用美兰标画出重睑线。而不采用在距睑缘上方7-8mm处设计与睑缘平行的切口的方法。 因为人类的睑板宽度各有不同,若是切口在睑板上缘的下方则易形成内双;若切口超过睑板上缘过多则易形成过宽的重睑而显得不自然,而且易形成内开型重睑,内眦处易出现过多皱褶。通过采用上述确定重睑线的方法,在行重睑术受术者实际随访的全部567例病例中,并未出现重睑线过宽过窄的并发症。
(2)在三种重睑术的术后并发症中,都出现了重睑线全部或部分消失的并发症.其中两点法组出现两例重睑线部分消失。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术后肿胀明显,再次手术修复后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两点法重睑术获得牢固的重睑线主要是依靠上睑两切口确实缝合皮肤与腱膜融合部,形成粘连,睁眼时提上睑肌上提,中部带动两侧而形成。因此在手术时清楚暴露眶隔上睑提肌腱膜融合部十分重要。同时也通过切口潜行将重睑线下眼轮匝肌条均匀去除,一般宽约2mm,这样可使重睑线更服帖,持久。通过中内1/3切口潜行,处理内眦部位,对过于肥厚的睑板前结缔组织,需去除,否则术后内眦部的重睑线可能变浅或消失。通过中外1/3切口潜行,处理外眦部位,沿着设计的重睑线,剪去眼轮匝肌及结缔组织,这样术后外眦部的重睑线也自然而牢固。但无需将剪除过多的睑板前软组织及眼轮匝肌,以免影响血液及淋巴回流,术后肿胀不消,导致重睑线的消失,另外去除过多组织,也会使得重睑线不自然。在切开组中出现一例重睑线消失病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术中未充分暴露睑板,去除的睑板前结缔组织及眼轮匝肌不够,因此皮肤与睑板腱膜融合部无法顺利形成粘连,而出现了重睑线的部分消失。同时重睑消失也是埋线法重睑术的常见并发症,埋线法组出现的两例重睑线消失,一例是由于线结松脱,另一例在二次修复时,发现埋线法时缝线的穿越层次不清,深度不足,未能使皮肤和睑板间形成确实的粘连。
(3)另外,切开组出现了一例疤痕明显,一例肿胀不消的并发症。由于切开法重睑术创伤大,静脉及淋巴回流受影响大,术后容易出现肿胀持续时间长。而且整条重睑线全部切开,闭眼时疤痕较明显,疤痕体质的受术者就不适合切开法。而相比之下两点法则损伤较小,消肿快,疤痕较短,只有2mm左右的两小段。
(4)埋线法因为其埋藏缝线及线结的手术方式,在该组手术中出现了一例皮下结节,一例线结外露的并发症。在本研究中,埋线法出现的并发症最多。我科只在早期采用埋线法重睑术,后因并发症多,埋藏缝线层次不易掌握,适应人群范围窄等原因,现已不再采用。
(5)在实际随访中,两点法小切口重睑术组满意率为97.79%;切开法重睑术组94.06%;在埋线法重睑术组满意率92.73%。两点法组满意率最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创伤小,术后消肿快,术后形成的重睑线较自然,且术后遗留疤痕小。
[1]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4.
[2]王炜,马奇等.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3]林茂昌.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16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