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凡
现代职业学校要加强通识教育建设
张凌凡
现代社会强调提升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应强化通识教育,发挥其先导性,厚植认识基础,创立特色化教育模式,科学制订实施计划,着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识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一般是指人格教育、才品教育、全人教育,它以培养学生健全品格和理性精神为导向,是面向全体职业教育学生实施的基础性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注重开放性,通识教育是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学校兼容并蓄的综合性教育,以直观介入的方式,干预和重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着眼于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将其塑造为现代人并使其获得理性自由。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人的主体性、培育人的创造性,促进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它体现在教育理念转变、制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上。在职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强化必须依靠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协作。通识教育是全维度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涉及培养方案研制、课程体系构建、规章制度修订、校园活动安排,从学校生活延续到就业上岗。职校应当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在通识教育的施行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通识教育的实施环境不够优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严重缺失通识教育,尚未真正形成强化通识教育的良好环境;或者只注重形式上的快速复制,缺乏对核心主旨的理解把握。
(二)通识教育的资源基础较薄弱。我国职业教育实施通识教育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步,开展通识教育的经验不足,教学资源基础薄弱,课程设置零碎单一,缺乏创造性、整体性、系统性,从事通识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且学术积累不扎实。
(三)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误区较多。通识教育不仅是人文教育,也不等同于通才教育,更不能误认为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把人的知识和能力局限在一定范围内,通才教育只注重于几种能力的形成,通识教育范畴远超普遍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范畴,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理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通识教育的时间缺少保障。职校学时偏紧,系统地开展通识教育是很难完成的。有些职校将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安排在不同时段实施,如在中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在起始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割裂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厚植通识教育的认知基础。管理部门要善于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通过政策引导提高职校管理者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学习国际通识教育发展经验,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引领方向、宏观指导、探索推广,使职校充分认识通识教育是打造职教特色的重要基础。
(二)创立强化通识教育的特色模式。职校应探索建立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新型通识教育模式。要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科学教育内容与人文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识教育的基础性与专业教育的实践性相结合,提升未来“大国工匠”的综合能力。通识教育内容既要适应学生现有水平,又要考虑其专业差异和愿景选择的多样性,以实施不同内容的教育。
(三)科学制订通识教育的实施计划。目前职校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确立、课程规划、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效果督查等重要工作落实不到位,应根据传统优势及学科特点,制订实施和强化通识教育的行动计划及具体细则。推进通识教育需要全体师生的协同努力,才能取得扎实效果。
(四)着力构建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从培养职校学生能力与素养出发,职校应一体化安排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统筹构建课程板块,建立技能与素质并重的通识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精品通识课程,体现课程的引导性、综合性、基础性、特色化。通识通修的课程模块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培养,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学生,[1]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拓展认知视野,增强内在素质,培养科学理性思维。改革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等,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机制保障。
(五)重点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宽广的知识面,要具有运用不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职校要积极整合、引进社会教育资源,邀请校外专家和社会贤达到校开设通识讲座。鼓励善于思考、勤于实干的教师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商请科研名家、教学名师、学养丰厚的大师从事通识教育。重视各类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积极营造开展通识教育的文化氛围。让职校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并承继优良传统,从春秋经典、唐诗宋词、朱程理学中汲取营养;学习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吸收国外优秀的特色文化,用高尚的情怀、科学的态度、理性的力量、现代的技术来看待文化经典。职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确立、精神风貌塑造、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建设、价值选择等方面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实施和强化通识教育是职业院校的时代选择,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通识教育体系,这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能否保证、职业教育是否科学的标准所在。德国学者埃克哈特·托利认为“当下时刻是你所能拥有的一切”,[2]时不我待,我们应当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使职校学生能够享受到教育幸福、职业幸福,主动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这才是职业教育促进人之发展的真义。
[1]陈骏.三合一·三元结构·三三制[J].江苏高教,2015(1):4.
[2]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M].曹植,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3:61.
2016年2月29日,“高职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论坛在温州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聚焦和探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开发、高职通识教育本质与实现路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热点问题。相对于培养学生某一专业技能的专业教育而言,通识教育则着力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通过对高职通识教育内涵的思考与把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贺星岳对学院“基于大通识、小通识建构的高职通识教改实验与探索”进行了介绍:“大通识主要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如思政、中文、外语、心理健康、音体美等学科,重在公民化人文文化素质和大学生涵养的提升;小通识则是以专业大类为基础,面向大类专业学生的课程,重在职业化人文文化素质的提升。”
G710
A
1005-6009(2016)29-0047-02
张凌凡,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教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