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不妨来点“不公平”
——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略谈

2016-04-14 06:47崔永红陈晓静
江苏教育 2016年63期
关键词:公平班主任教育

崔永红 陈晓静

教育中不妨来点“不公平”
——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略谈

崔永红1陈晓静2

公平是指教师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问题时,不偏袒任何一方,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平等地施教。对教师来说,公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师德的重要依据。教师因为公平而受到学生的尊敬,然而,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适时来点“不公平”,不仅能激起学生的自我意识,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公平;自我意识;教育方法;班主任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公平就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平等地施教。但在对待特殊学生时,班主任适时来点“不公平”,反而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公平,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侮辱,更不是以威胁、恐吓甚至暴力等方式对待学生,而是班主任对待特殊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策略与教育艺术。

一、适度的“不公平”能激起学生的自我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时候,班主任的正面说教无法发挥作用,这时适度的“不公平”或许就是激起学生强烈自我意识的突破口,就是“对症”的“良药”,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唤起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2]

W是班上的一个特殊存在,课堂上,他累了就酣然大睡,精神好了就找人说话,别人不理他,就自己玩手机。下课后,他一般不做作业,逼急了就抢别人的作业来抄。任凭班主任怎么苦口婆心地说教,W都毫无起色。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也毫无办法,气得直掉泪。班主任把他送到学生处,主任说了一大堆道理后,问他:“今后打算怎么做?”他却问:“你刚才说什么了?我一句也没听见。”对于这样一个软硬不吃,让人伤透脑筋的学生,班主任的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的态度,似乎不起任何作用。此时,我决定采取“冷落”的处理方法,只要他不惹出大麻烦,就暂且由着他“自生自灭”好了。好多次,他与同学起矛盾,我都只批评教育其他学生,对他则冷眼旁观,不置可否。在被“冷落”一段时间以后,他渐渐地沉不住气,开始悄悄地观察我。终于有一天,他悄悄地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给我:“老师,你是不是永远都不愿理我了?你不理我,同学们也就都不愿和我在一起了;爸爸妈妈也整天唉声叹气,不愿理睬我;以前的班主任几乎天天说我,我没觉得什么,可你现在这样冷落我,我真受不了了,我是不是太让你失望了?老师,不要抛弃我,行吗?给我一次机会吧!”

看到这个留言,我知道我对他的“冷处理”和“不公平对待”起作用了。我意识到在这个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育的契机出现了。我及时给予他这样的回复:“小伙子,机会是你自己给的!我很为你高兴,因为我发现你正在努力把握机会!希望看到你更大的改变。”自此,W真的一点点地变了,变得爱学习、爱劳动、懂礼貌了。

二、适度的“不公平”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对待,要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心灵受到创伤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呵护;对胆小怕事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锻炼;对骄傲自满的学生,需要正面引导;对学习成绩不理想、自觉性不够的学生,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需要培养他们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3]在适度的“不公平”中体现真正的公平,往往会起到最积极的教育作用。

L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他性格孤僻、经常迟到、拖欠作业、撒谎。针对L的实际情况,我经常鼓励他努力学习,不要自卑,与同学友好相处;而且注意不伤害他的自尊心,课堂上经常让他回答问题,有什么集体活动都动员他积极参加。在教师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有一年学期结束前,班级要评选各种积极分子,当我提出选L为“学习积极分子”时,立刻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不公平,比他表现好的同学多了去了。”当时我没有立刻反驳他们,只是笑笑说:“为什么这样做,老师今天不会给大家答案,大家回去可以帮我想想原因,想好了明天给我答复。”第二天上课时,讲台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的不公平是对的,我们理解你,支持你!就让L作为学习积极分子吧!”在我的影响下,全班对L也“不公平”起来,学习上帮助他,活动时邀请他参加。L变得活泼了、自信了,班上大扫除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做,哪位同学有困难,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忙。

三、适度的“不公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育要回归简单,不急功近利,不去透支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让教育散发出快乐的“味道”。面对学生,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等待。慢,需要平和;慢,需要细致;慢,需要耐心;慢,需要宽容。[4]

一次,学习委员告诉我,班上有五位学生一直没有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我找到这几个学生,询问原因,他们表示自己智力差、记忆力差,对数学不感兴趣。我知道他们肯定又是因为沉迷于游戏,把学习放到脑后去了。平时他们的作业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只要一提到电脑游戏,他们个个口若悬河。有了以往的教训,我知道对付这五只“小懒虫”,用普通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好好敲打他们一下。

于是,我决定利用班会课在班上举办一次辩论赛,我把辩题定为“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我要求辩手必须精通网络游戏、思维敏捷、口才好、记忆力强,我先让符合这些条件的学生毛遂自荐,然后由师生共同评定。果然这五个“小游戏虫”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我假装没看见,后来一个“小游戏虫”急了,他猛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的实力最强,为什么不选我们?”“规定的条件你们都符合吗?你们的记忆力那么差,智商那么低,这么难的辩论赛你们也行?难道之前你们是骗我的?”学生一下子被揭了底,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当然,后来我让他参与到了活动中来,这次辩论会开得有声有色,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遭遇了此次“不公平”,他们再也不愿承认自己“智商低”了,而是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对于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要本着一颗爱心,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5]在适度的“不公平”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8).

[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注生命:从故事中读出的教育意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伍新春.让学校德育焕发生机[J].江苏教育,2009(5).

[4]沈洁.有效批评中的心理效应[J].班主任之友,2010(3).

[5]班华.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G635.1

A

1005-6009(2016)58-0034-02

1.崔永红,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3)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2.陈晓静,江苏省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江苏江阴,214433)教师,一级教师,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能手。

猜你喜欢
公平班主任教育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题解教育『三问』
怎样才公平
夸夸我的班主任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