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在慢性病诊治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2016-04-14 03:37:08王宝香吴新地王宝臣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正脊自体慢性病

王宝香 吴新地 王宝臣

1山东大学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2新疆地质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3济南华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在慢性病诊治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王宝香1吴新地2王宝臣3

1山东大学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2新疆地质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3济南华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一类由脊柱错位、损伤或退化引发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泌尿系统疾病等称脊源性慢性病。这类疾病在临床内科诊治中常有疏漏或误诊,及早发现和解除脊柱异常是治疗脊源性慢性病的关键。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是简单有效的自我疗法,利用重力反向作用于人体脊柱,靠自体重力牵引矫正脊柱和修复相关病变,从而治疗和预防脊源性慢性病。据临床治愈病例看,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在临床的创新应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大众普及意义。

脊源性慢性病;自体重力;反向牵引;正脊法;临床应用

脊柱,俗称脊梁骨,机体功能是支撑、保护、减震和运动。脊柱一旦损伤或功能退化,不单导致脊柱本身病变,还影响相关软组织、神经、血管及脏器功能障碍,引发一系列脊柱相关性疾病。最常见且严重的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这类疾病是非原发性的,临床内科诊治中往往疏忽或误诊。预防和治愈脊源性慢性病,首要前提是及早发现并解除脊柱异常和病变。

1 慢性病困境及临床诊治中的疏漏和误区

目前,世界范围内慢性病爆发流行,我国慢性病患者达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总死亡的86.6%。慢性病的危害已远远超出个人家庭范畴,成为政府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慢性病并非单一病症,它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病变,起病轻隐难查、传延难愈病程长、病因病理未完全确认,医学界至今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治愈途径和良方。常见慢性病多见于内科,医院一般根据内科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来诊断疾病并给出常规治疗,没有特殊情况不做脊柱检查诊断,但已有越来越多的病例显示,除代谢性因素外,外科、骨科、遗传、精神科因素诱发的慢性病也很普遍。看病需要全科视角,故脊源性慢性病不能继续不被重视,任何疏漏或误诊的遗憾都是生命的悲痛,必须杜绝。

2 脊椎病变与脊源性慢性病

脊柱与脏器有什么关联?脊椎病变与慢性病又有什么关系?

人体脊柱结构由33块椎骨组成,通过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具有三维向度的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旋转的运动功能,满足各种活动需要。脊椎分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骨四部分,并形成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五脏六腑系于脊柱,脊髓神经藏于椎管,31对脊神经和椎骨血管自椎间孔穿出,脊神经分支传布全身,调节体表四肢和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脊柱正常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保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处于紧张工作、生活和各种运动中的人,脊柱难免会受到损伤,加之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动作姿势影响,现代人脊柱很少有不出现问题的。我国中老年人群中97%患有脊柱疾病,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儿童脊柱侧弯症达15%以上。现普遍存在的慢性病、亚健康也与脊柱病变有关。

椎骨垂直罗列,重力负荷自上而下增强,越下位椎骨承受压力越大。长年累月的负荷会引起脊柱位移或侧弯、椎间隙变狭小、软组织损伤,进而压迫到神经血管致使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受调控脏器组织出现不适症状。如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韧带损伤、肌筋膜炎、骨质增生症、椎间盘退化等都是脊椎常见病、高发病,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颈肩腰背四肢疼痛症和胃炎、糖尿病、高血压、肺炎、肾衰等脏腑、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病变。这一系列症候统称脊柱相关疾病。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久而久之会发展成脊源性慢性病。

脊髓及其发出的31条脊神经调控着全身的脏器组织、四肢百骸、体表肌筋,任何不良刺激都会引起功能异常反应。椎骨间哪怕是微小的骨缝错位、椎管狭窄或椎间隙缩小、损伤炎症等,都会影响周围神经发出异常刺激信号,致使调控失常,脏器官功能紊乱,破坏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人体各种不适症状随之出现。

颈椎和上胸椎椎间孔发出的脊神经主要调控心脏和肺,这些部位的脊神经受压或损伤,直接刺激上肢颈肩胸疼痛;同时交感神经受刺激兴奋,引起心肺功能异常和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日久无常的持续刺激,将引发如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头晕胸闷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咳嗽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慢性病。

下胸椎和腰骶椎椎间孔发出的脊神经主要调控肝胰脾肾、肠胃及生殖泌尿系统的脏器官。这些神经受压,如交感神经被刺激会发出异常冲动,引起动脉收缩的同时使肠系平滑肌舒张,脏器既得不到充足的血、氧和营养素供应,功能又出现紊乱,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肾炎、胃炎等慢性炎症,糖尿病、肾衰、不孕等疾病。由脊椎病变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等脊源性慢性病就是这样产生的。脊柱相关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达百种之多,可见脊柱对身体整体健康的重要性。这类疾病只能从治疗脊柱入手。

3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及其临床治疗作用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是为了普及自我矫正脊柱而总结创新出来的。患者在长期病痛中劳动能力丧失,家庭压力大,难以承受医院的长期治疗康复费用,而没有积极的治疗这类病会传变恶化。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是一种简单易做、不用花钱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人人自我矫正脊柱,患者可以治病,防病和保健。

原理和方法:一般情况下,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所以体重越大的人,身体所承受的重力负荷就越大。重力方向是向地心的,人体站立时,越下位承受重力越大。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人体脊柱完好无损的概率几乎为零,脊柱病变成为常见病。既然这种负荷压迫是重力施加,逆向思考,我们可以反向利用重力让受压的脊柱恢复正常。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是反向利用重力作用,在人体倒垂时通过自体重力向下牵拉脊柱,越下位受压重的部位获得越大的矫正牵拉力,在牵拉的过程中周边关节韧带同样产生大小不同的牵拉力,正交合力的作用最终使脊柱的错位矫正,窄隙拓宽变大,脊柱异常位置关系得以矫正,同时受压的血管神经及周围软组织也得到舒缓和恢复正常功能,由此引发的各种慢性病将得到根本上的缓解和治疗。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简单易学,适合每个人天天做,治病、防病又健身。首先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选取适合自己的器械,床、高凳或沙发、小区健身器材等,适合自己的就好。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质安排日常锻炼。

睡前或晨起时可选床,将自己的上身倒垂在床沿,按头颈、上肢和后背顺序逐渐加大下垂程度,自然放松,持续10-30分钟,重点矫正颈椎和胸椎,缓解颈肩背痛和肩胛肋骨综合症,以及相关脏器慢性病。

也可选高软凳或沙发高背,高度大于半身高,上面加软垫后将自己的前胯髂部位放在软垫上固定好,上身和下肢呈卧状下垂,自然放松,持续10-20分钟;稍稍活动后再将自己的后腰骶部放在软垫上固定好,上身和下肢呈仰状下垂,自然放松腾空垂吊,持续10-20分钟,重点矫正下胸椎和腰骶椎及胯髂连接,缓解腰腿痛和骶髂关节综合症、髂胫束综合症等,以及相关脏器慢性病。

活动能力强的可选单杠倒吊,用双脚钩住单杠固定好,然后慢慢下放身体,直至双上肢完全打开倒垂下来,双脚与小腿稳住整个身体,使其自然放松腾空垂吊,持续5-20分钟,在垂吊过程中让身体前后左右适当活动,能够加快粘连松解和突出复位。这种全身倒吊的效果是最好的,整个体重的自体重力完全反向作用在全脊柱上,产生的牵引力大、矫正复位效果好。重点矫正整个脊柱,缓解和治疗各种脊柱相关疾病,促进脊源性慢性病的康复治疗。

此法简单易行,在自体承受范围内安全性高,既具有临床治疗作用,也值得向大众普及推广。只要天天坚持锻炼,自我矫正脊柱是可以做到的,这样能很好的加快慢性病康复,还能自我防病和保健。

4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在慢性病临床诊治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只适用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它的直接应用价值就是对脊柱本身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未病的预防价值,像轻微的脊柱侧弯、错位、椎间盘突出、椎管椎隙狭小、韧带损伤和由此引起的颈肩腰背四肢痛麻胀等,待脊柱矫正后都会慢慢消失,恢复正常,进而促进脊源性慢性病的治疗康复。脊柱形态结构和功能复常后,二次引发脊源性慢性病的可能性就不会存在,这是未病预防价值的体现。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对脊柱相关性疾病和脊源性慢性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康复作用更加突出。有些慢性病在临床诊断中往往没有明确的起因,且发病无常、轻重不定,但时常出现慢性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常规治疗没有任何好转甚至病情加重,应考虑脊柱相关疾病。通过脊柱诊断消除疏漏和误诊,只要是脊源性疾病,通过脊柱矫正疗法症状会很快缓解或消失。严重的脊源性慢性病,在系统临床治疗的同时坚持自体反向重力正脊,将加快治疗和康复进程,甚至完全治愈;而非脊源性慢性病,目前医院短期临床治愈的可能性不大。

谨举一例脊源性高血压病例,说明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在临床诊治康复中的应用及其作用。黄x文,男,34岁,身高174cm,体重109kg,临床检查血粘正常、血脂正常、轻度脂肪肝,xx中医院确诊高血压病3年。口服维拉帕米缓释片,每日2片,服药后血压160/120mmHg左右,治疗3年效果不佳。

2016年4月9日就诊,重点做脊柱检查,拍X光片确诊腰椎病变压迫脊神经,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高血压、心率加快、头痛头晕等症状。未服药时测血压高值230/150mmHg,心率96次/分钟。停用适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维拉帕米缓释片,该药不适合脊源性高血压,改服普健舒中药汤剂,每天1付共15付,早中晚饭前半小时饮用。中药功效:调理心肾功能,降压降脂减肥和舒筋活血。同时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自我矫正脊柱,每天早晚两次各半小时。

治疗结果:4月14日测血压150/110mmHg;4月23日停用中药后,复诊测血压值160/110 mmHg,体重99kg(服药15天体重减10kg),心率82次/分钟。高血压不适症状头痛头晕、疲倦乏力等消失,身体感到舒服。继续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治疗,45天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

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的推广应用,不但增强临床诊治效果,而且进一步巩固治疗康复成果,防止疾病反弹或复发,并具有良好的健身养生功能,预防疾病。

5 总结

慢性病起因和病情交叉难辨,对非原发性的脊源性慢性病,临床诊治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发现和治疗脊椎病变是临床治疗脊源性慢性病的关键。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通过自体重力的反向牵引作用矫正脊柱和修复相关病变,在慢性病预防和临床诊治康复中的作用明确、有效。根据临床治愈病例看,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的创新应用在临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从疾病预防和康复保健看,自体反向重力正脊法也具有大众普及意义。

[1]国家卫计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R].2015,4.10.公布.

[2]郜志广.脊椎矫正技术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06).

[3]崔慧先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02).

[4]董福慧.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05).

王宝香(1972-),女,山东省诸城市人。硕士学位。中级。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

猜你喜欢
正脊自体慢性病
人字形屋顶上的艺术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癌症只是慢性病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正脊调曲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