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近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数箭齐发”
文/朱 近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其中一项重要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开始,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字词句的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环节。掌握常用字、词语和基本句型是阅读的基本条件。小学阶段的字词训练,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设法创造和谐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落实词句教学。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要理解任何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准确地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在阅读教学中,要联系词句所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记、多思,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推进学生阅读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教师应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师生问答、诵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训练上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体验和收获,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与别人交流,包括与同桌、朋友、家人和老师。小学生课堂阅读交流应以教材为主,如说说课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谈谈自己的喜欢、向往、讨厌的人物事情等。在交流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丰富课外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交流中,学生通过与他人对课文不同的理解来反思自己的思考,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学生的阅读交流,如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排练课本剧等等,以这些活动的开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本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读,通过读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做到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鼓励学生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引导、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工作。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领悟和思考,做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课文背诵练习是积累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将所学的课文背诵下来。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让他们逐步达到好读书、读好书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碧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