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瑛
(邵阳学院 外语系,湖南 邵阳 422000)
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专业语篇教学
唐瑛
(邵阳学院 外语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行为体验和思维活动,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机制。将概念隐喻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意义建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赏析语篇及语篇中部分语言现象的构建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机制差异的认识。
概念隐喻;语篇教学;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
人们习惯于把隐喻看作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在语篇教学中对这类语言现象的分析也常局限于修辞层面。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 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认为传统的对于隐喻的理解过于肤浅,指出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1]。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更是一种思维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和人类认识整个世界的必用工具。当人类将自己的认知活动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之后便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语篇,因此语篇也是人类认知产物的一部分,基于此,将概念隐喻运用于英语语篇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在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中都可以找到依据。国内外学者在对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虽然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认知活动,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隐喻和隐喻性思维,对目标语和母语概念系统差异认识的不足导致书面输出和口语输出很少使用隐喻表达,或表达得不够地道。胡壮麟也曾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利用隐喻构筑目标语言的概念方面缺乏系统训练,因而增强隐喻能力和提高概念流利性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英语专业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概念隐喻作为教学的重要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母语与目标语认知机制之间的差异,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跨越这种差异进而灵活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
隐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用来理解周围世界的感知和形成概念的一种工具[1]。莱考夫认为隐喻概念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借助或参照自己所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经历、思维或对待抽象的、难以形容的概念,长此以往便架构了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方式。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由源域和目标域两个认知域构成。概念隐喻即通过源域的认知经验来理解和解释目标域,源域的特点被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上,后者通过前者而得到部分解释和理解。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单向的、系统的、选择性的映射互动便形成了概念隐喻。概念隐喻主要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3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概念隐喻不是孤立的、单一的、个别的语言现象,它具有系统性、典型性、稳定性。
英语语篇教学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使用的语篇在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篇教学是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等课程都在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且教材所选择的语篇都是原汁原味的英文原著作品,作者、写作背景、作品主题、文章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是,传统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词汇的学习、长难句的分析及主题的探索等文字表面的内容,而忽视了从认知的角度去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反应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概念隐喻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2.1结构隐喻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结构隐喻是指借用一种常见的、广为人知的具体概念结构来理解和解释另一种较为陌生或抽象的概念,使两种概念叠加。两种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其结构的构成成分呈现出有规律的对应关系。如我们会用“a highway”来理解和解释“the internet”,因而我们也可以通过“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fast lanes”“slow lanes”“tolls”等来理解和解释网络的运作方式。如果在英语语篇教学中能够运用结构隐喻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必将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如在“When I was indicted on May 7, no one, least of all I, anticipated that my case would snowball into one of the most famous trials in U.S.”[3]一句中“snowball”即是一个结构隐喻(case → snowball),所以我们可以说“a big case”“a small case”。在对这一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时还可进行英汉对比。
结构隐喻所强调的是源域和目的域二者在结构上的一种相似性,因此笔者认为结构隐喻也可用于对英语语篇结构的分析当中。如O型叙事结构、U型叙事结构、倒置U型叙事结构等对叙事方式的描述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隐喻,用字母的形态结构来呈现较为抽象的叙事结构。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第一课PubTalkandtheKing’sEnglish[3]中,作者别出心裁地运用了酒吧闲聊的结构形式将“酒吧闲聊”和“规范英语”这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揉捏在了一起,既讨论了酒吧闲聊的独特魅力,又呈现了规范英语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从整体上来看,这篇文章就是一场酒吧闲聊。结合结构隐喻对这一巧妙设计的语篇结构进行分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并掌握其写作技巧。在学习该书第四课LoveIsaFallacy[3]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注意标题中的结构隐喻“love → fallacy”,并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对爱情的表述,如“ There is no remedy for love but to love more”、“In love the paradox occurs that two beings become one and remain two”、“The fastest way to lose love is to hold it too tightly, and the best way to keep it is to give it wings”,进而通过对“fallacy”一词的解释使学生领悟到标题与语篇内容、主旨以及语篇结构的完美融合。
2.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用方位词语如“up”“down”等来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象概念。方位隐喻在英语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如“upper class”“lower class”“low / high mood”,“fall into depression”“cheer up”“let sb. down”等等。英国认知语言学家J.G.Nesfield提出“英语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词类比介词更容易被用于隐喻,它们最初的文字意义只是表示空间关系,继而喻指时间关系,然后逐渐被引申到许许多多其它关系”[4]。方位隐喻在英语语篇中频繁出现,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如果能把方位词语的概念隐喻意义进行分类地系统化地分析并将英汉方位词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必将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方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灵活地使用方位词语。
在英语语篇分析中运用方位隐喻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形成机制从而培养和加强其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和准确的措辞能力。如许多学生容易混淆短语“sit out”和“sit up”,“out”是一个典型的容器隐喻方位词,在“sit out”中,“out”的容器隐喻意义即从存在的状态变成不存在的状态,人坐在那儿或听课或看戏都是一种约束的状态,就如同受制于容器一样,而“out”表示从这一容器概念移出,表示一种结束或消失,因此“sit out”表示“耐着性子看完或听完”。方位词“up”的隐喻意义是具有层次概念的,但其核心意义是指“上升,向上”,所以“sit up”意指“坐直,熬夜”。
2.3实体隐喻
外部物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与人类相互依存。人类借助于对自身器官的认识和对方位的体验可以理解和解释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或较为陌生的事物,而物质世界中被人熟知的事物又有助于人类认识自身的思维和情感。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极其复杂,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从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总是滞后的,而用于描述这种复杂的思维和情感的语言总是显得左支右绌,不能满足人类对自身的认知探索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习惯于借助对物质世界的体验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即通过实体或物质来理解和解释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实体隐喻即指用客观实体描绘事件、活动、心情、思想等抽象概念。当我们把某种抽象的现象、特征、概念等隐喻化为实体时,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描述、量化、剖析、找出因果关系、确定目标等。如下列例句:
(1) I almostblewmytopwhen I found out that she had been lying to me.
(2)Iblewafusebecause he didn't do his homework.
(3)I was so shocked when heflaredupin front of everyone.
(4) He reallymademybloodboil.
通过上述例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典型的实物隐喻“anger → fire”,通过“fire”这一具体实物的投射,我们得以对“anger”这一难以言表的抽象情感进行描述并且较为准确地呈现了这一情感的不同程度。
在英语语篇分析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一抽象概念的隐喻的不同表达总结和归纳常见的实体隐喻,如“life → journey”,“time → money”等。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第一课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3]一文中,作者采用了很多拟人化的动词来描写飓风的破坏性,如“devastate”“demolish”“damage”“seize”、“dump”“tear”“beach”“crack”等,这些词呈现了“hurricane →monster”的实体隐喻。在该书第四课TheTrialThatRockedtheWorld[3]一文中,“faggots”“burn”“scorch”“hot breath”等词的使用构建了“bigotry → fire”这一实体隐喻。对英语语篇中实体隐喻的发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解读语篇。
仅限于对词汇和语法的分析的英语语篇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词汇的丰富蕴含、句子的语境功能、语篇的深层结构等角度对语篇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努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理解语篇内容的同时还应从认知的角度去探讨词义、句法、篇章的内部形成机制并进而探索英汉思维和文化的差异。概念隐喻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如若能基于语篇教学实践以教材为依托建立概念隐喻的语料库,将对学生语篇赏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Lac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 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 Nesfield.Manual of English Grammar and Composition[M].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1964.
(责任校对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8.045
20160307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C1028)
唐瑛(1979- ),女,湖南株洲人,讲师,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篇章语言学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8-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