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荣,崔淑华,邓红星
(东北林业大学 交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综合运输学研讨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武慧荣,崔淑华,邓红星
(东北林业大学 交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分析了综合运输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习效果评价几方面阐述了研讨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综合运输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效果更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改革;综合运输学;研讨式教学
综合运输学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之一,系统讲授综合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运输结构、规划与布局、综合运输网络、综合运输系统以及组织与管理等基本理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综合运输学课程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综合运输系统的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传统课堂很难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学生也难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二是学生难以将专业课程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不足;三是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所授内容。然而,综合运输系统庞大,涉及面广,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习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几轮教学下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虽有一定提升,但仍未达到预期目标。研讨式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位同学参与进来,分组学习更有利于共同提高,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研讨能力的培养都非常关键[1],且对学生将来解决工作、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引导、促进作用。
研讨式教学是借鉴国外Seminar教学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研讨式教学一般是由教师和学生选定某一案例或项目,分成不同的研讨小组,师生查阅资料,通过个人研究、小组交流、班级讨论,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完成知识体系构建[2]。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重点、热点知识的理解,能够系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及辅助的作用。
3.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根据综合运输学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反馈状况,将课程内容及知识点分解、整理,制定与课程教学大纲相匹配的研讨教学计划。由于课程学时有限,在综合运输学课程中,将各章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研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如运输网络中运输通道这一知识点,相比较运输网络、运输线路这些实体,运输通道概念更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制定教学计划时宜采取研讨式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中要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包括每次研讨的主题、内容、任务、形式、提纲及预备知识,时间安排、预期目标及教学实施要求等。教师在第一次课中向学生介绍课程教学计划,方便学生对课程的整体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在第一次研讨教学课之前,教师需要完成研讨课的示范讲解,让学生明确研讨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过程。
3.2确定研讨主题及案例
研讨主题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体现,主题的确定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是研讨式教学开展的难点,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专题、案例等形式。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确定研讨主题表现形式,所选专题或案例应来自于现实或最新的热门话题,深度、广度、难度要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例如,在讲授运输通道这一知识点时,针对实际案例,结合“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从哈尔滨运送货物到欧盟国家,让学生进行运输方案的确定,从中分析运输通道的含义及特征。研讨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对该主题对应教学大纲中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等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3.3成立研讨小组
确定研讨主题及案例后,根据研讨式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5~8人一组。各组设立小组长、研讨记录人等,研讨小组学生应合理分工、集体协作。
3.4案例研讨
这一阶段学生要根据研讨主题收集资料、分析思考、独立探索,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总结,撰写发言稿,最后进行课堂讲演,开展研讨。这一过程中,教师随时提供咨询和建议,并起到导演的作用。
首先,学生独立探索。学生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资源收集资料,并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小组讨论提供资料。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收集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其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内部讨论、总结,形成统一观点,并撰写小组发言稿,制作演示PPT,做好班级研讨前的准备。小组记录员要做好研讨过程记录,可用图像记录研讨片段。在研讨过程中,小组意见最终难以统一时,教师可通过查阅过程记录进行指导和帮助,也可随机参加小组研讨过程。再次,课堂研讨。该环节的组织是研讨式教学的重点。每个研讨小组应用多媒体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观点,与此同时,其他组的同学根据所述内容及观点进行提问、交流。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总结综述和快速反应能力。教师在此环节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问答能够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呼应;同时要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深入分析其能力及素质,以备评价总结。为了让学生准备充分,该环节与研讨任务布置时间间隔最少要2周。3.5教师总结提高
教师在案例研讨的最后环节要对学生的研讨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做出全面总结。一是针对研讨过程中学生问答体现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课程理论知识点呼应,保证每位同学掌握并能够综合运用;二是知识点提升,结合研究热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部分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予以发表;三是对各小组的讲演及课堂研讨情况进行总结,好的地方充分肯定,同时指出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这种有针对性的总结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专业知识系统化以及提高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6学习效果评价
科学的评价考核是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学习效果评价由任课教师、同学及本人共同完成,采用作业、研讨学习及期末考试的多维度、多主体、全过程考核方式,做到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研讨学习考核所占比重为30%,采用小组成员间互评、小组之间互评以及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多主体评分方式。教师和全体同学对各小组研讨结果的展示及问答进行评价,可得该组的平均得分;该组每位同学的得分依据其完成任务、团队合作等情况,采用组员之间互评、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得分,教师对研讨过程中每位同学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给予适当加分(0~3分),以鼓励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大的同学;每位同学该项得分由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综合计算所得。
研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学习、小组协作、课堂研讨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了学生思路。在综合运输学课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通过2轮实践,反馈效果良好。教学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够很好解决综合运输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 伏军,汤远,贺婧雯,等.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4):77-81.
[2] 辛仁臣,李桂范.试论本科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J].中国地质教育,2006(2):53-56.
(责任校对谢宜辰)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8.012
20160312
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DGY2014-25)
武慧荣(1980- ),女,山西运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集装箱多式联运理论与方法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8-0039-02